牛顿运动定律授课讲义
【知识点梳理】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掌握解决动力学两大基本问题的基本方法;
2、了解力学单位制;
3、掌握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方法,掌握实验中图像法的处理方法。
【知识网络】
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相同。
解决动力学两大基本问题
(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运动力 加速度是运动和力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考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相同。 要点诠释:牛顿第二定律的比例式为;表达式为。1 N力的物理意义是使质量为m=1kg的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力。几点特性:(1)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是加速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加速度与力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2)矢量性: 是一个矢量方程,加速度与力F方向相同。(3)独立性: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一个力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力有关,与其他力无关。(4)同体性:指作用于物体上的力使该物体产生加速度。
要点二、力学单位制
1、基本物理量与基本单位 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共有三个,分别是质量、时间、长度;其单位分别是千克、秒、米;其表示的符号分别是kg、s、m。
在物理学中,以质量、长度、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物质的量共七个物理量
作为基本物理量。以它们的单位千克(kg)、米(m)、秒(s)、安培(A)、开尔文(K)、坎
德拉(cd)、摩尔(mol)为基本单位。
2、 基本单位的选定原则
(1)基本单位必须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并且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与重复性。
(2)必须满足由最少的基本单位构成最多的导出单位。
(3)必须具备相互的独立性。
在力学单位制中选取米、千克、秒作为基本单位,其原因在于“米”是一个空间概念;“千克”是一个表述质量的单位;而“秒”是一个时间概念。三者各自独立,不可替代。
例、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g、m/s、N是导出单位 B.kg、m、s是基本单位 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可以是kg,也可以是g D.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
【答案】BD【解析】所谓导出单位,是利用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推导出来的。力学中的基本单位只有三个,即kg、m、s,其他单位都是由这三个基本单位衍生(推导)出来的。如“牛顿”(N)是导出单位,即1 N=1 kg·m/s(),所以题中A项错误,B项正确。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只能是kg,C项错误。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中,(k=1)只有在所有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制时才能成立,D项正确。
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着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逐渐减小,则在此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可能是( )
A.加速度和速度都逐渐减小 ?B.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先变小后变大C.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 ?D.加速度和速度都越来越大
【答案】BCD
【解析】物体匀速运动,F一定沿斜面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逐渐减小,加速度越来越大,沿斜面向下,A错。
分析物体的初始条件,有两种情况:
1、若沿斜面向下,、同向,越来越大,越来越大,D正确。
2、若沿斜面向上,沿斜面向下,越来越大,越来越小,C正确。
当之后,F减小,越来越大,反向增大,B正确。
当时,,题目中“在此过程中”,即拉力减为零的过程中,以后的运动不是本题讨论的范围了。
正确的选项是BCD。
【总结升华】 D选项比较隐蔽,不能总认为物体一定沿斜面向上(沿拉力方向)匀速运动。当多个物理量发生变化时,要关注减小的物理量,一旦减为零,就会有一些变化发生。
【变式】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图线如图所示,则( ) A.在秒内,外力大小不断增大
B.在时刻,外力为零
C.在秒内,外力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D.在秒内,外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CD
【解析】在秒内,物体加速运动,,从图像斜率看,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减小,所以,内,F不断减小,A错误;从图像斜率看在时刻,加速度为零,B错误;在秒内减速运动,若开始时F的方向与一致,则,从图像斜率看加速度逐渐增大,因此F不断减小,C正确,当F减小到零,反向之后,,当F增大时,角速度逐渐增大,D正确。
A、B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2m,用轻质弹簧相连,并用细绳悬挂起来,如图 (a)所示。 (1)在用火将细线烧断的瞬间,A、B球的加速度各多大?方向如何? (2)若A、B球用细线相连,按图 (b)所示方法,用轻质弹簧把A、B球悬挂起来,在用火烧断连接两球的细线瞬间,A、B球的瞬时加速度各多大?方向如何? 【答案】(1) 竖直向下,(2)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下。
【解析】(1)A、B球用轻质弹簧相连,按图(a)悬挂时,A、B球的受力情况如图 (a),细线被火烧断的瞬间,A、B球所受重力没有变,弹簧对A、B球的拉力、(由于弹簧的形变未变)也没有变,变化的只是细线对A球的拉力F=3mg消失,故A、B球的瞬时加速度: ,竖直向下 (2)A、B球用细线相连,按图(b)悬挂时,A、B球的受力情况如图(b),连接A、B球的细线被烧断的瞬间,细线作用于A、B球的拉力、突然消失,其他力未变。故A、B球的瞬时加速度分别为: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下。【总结升华】解题时要注意力的瞬时性,加速度与力同时变化,力变了,加速度就变了。绳的拉力可以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因为弹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所以瞬时弹簧的弹力不变。
【变式】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用轻弹簧和轻绳连接起来,当剪断A绳的瞬间1、2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用轻绳连接起来,当剪断A绳的瞬间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g(竖直向下),0;g(向下),g(向下)。
例3、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的两根细线上,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 解:设线上拉力为, 线上拉力为,重力为m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平衡
剪断线的瞬间, 突然消失,物体即在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所以加速度 ,方向在反方向,?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若将图甲中的细线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乙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1)完全相同,即,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弹力变化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当剪断的瞬间,判断线和弹簧的弹力是否变化,从而求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结果不正确。因为被剪断的瞬间,上张力的大小发生了突变,此瞬间小球受力如图1所示,
,小球所受合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加速度,则 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如图1所示。 (2)结果正确。因为被剪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如图2所示。
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求:(重力加速度) (1)斜面的倾角; (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t=0.6s时的瞬时速度。【答案】(1) (2)=0.2 (3)【解析】根据实验数据,分别求出物体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关系式即可求得各物理量。 (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为
, 可得: (2)由后二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 可得: =0.2 (3)由2+5t=1.1+2(0.8-t),解得t=0.1s,即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为0.5s,则t=0.6s时物体在水平面上,其速度为 【总结升华】该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该题命题意图符合新教材意图,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变式】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o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为m= 1.0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25。现用轻细绳将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拉动,拉力F=10.0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经时间t=4.0s绳子突然断裂,
求:(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2)从绳子断了开始到物体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间(sin37o=0.60,cos37o=0.80,g=10m/s2)
【答案】(1)8m/s;(2)4.16s;
【解析】(1)绳子未断时,物体受力分析:沿斜面方向:垂直斜面方向: 则绳断时物体的速度: (2)绳子断后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为
则 物体向上运动的总位移 物体到达最高点开始下滑的加速度: 则下滑的时间可求:由 得 从绳子断了开始到物体下滑到底端所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