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达标测试卷
重七年级语文 上(R版) 时间:12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确凿(záo) 皂荚(jiā) 桑椹(shèn) 油蛉(líng)
B.斑蝥(máo) 珊瑚(shān) 争执(zhì) 收敛(liǎn)
C.秕谷(bǐ) 蝉蜕(tuì) 锡箔(bó) 黑痣(zhì)
D.贪婪(lán) 尴尬(gà) 感慨(gǎi) 踉跄(liàng)
2.下面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云宵 感慨 人声鼎沸 花团锦簇
B.严厉 驾驶 截然不同 全神贯注
C.脊梁 跨进 浑为一谈 诲人不倦
D.缠络 慕名 油然而升 废寝忘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B.在实体书店深受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育人书店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苦心钻营,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C.他们重现了一项古老的、几乎已被遗忘的技艺:在众目睽睽下让物品不翼而飞。
D.班会课上,老师和同学都认真聆听了我的发言。
4.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⑤①②③⑥④
B.⑤③⑥①②④
C.⑤③①②⑥④
D.⑤①②⑥③④
5.仿照下列句子,仿写两个句子。(和例句保持一致)(4分)
青松,挺直腰板迎接风霜,张扬着不屈的个性;翠竹,立稳脚跟咬定岩石,彰显着执着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8分)
(1)《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长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衍太太、先生寿镜吾。(2分)
(2)作者对长妈妈的“特别的敬意”因何而生?又是何时消失的?(3分)
(3)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无常》中,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3分)
7.综合性学习。(6分)
某初中学校对在校学生有关“阅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 课外阅读
读书兴趣及占比例
读书计划及占比例
关注点及占比例
读书笔记及占比例
深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样
10%
每读必做
0 %
一般
48%
有时有计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76%
材料二 语文学困生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的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的学生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1)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3分)
(2)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以“爱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3分)
二、古诗文积累阅读(25分)
(一)8.古诗文积累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5)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论语·学而》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人不知而不愠( ) (2)人不堪其忧( )
(3)饭疏食( ) (4)仁在其中矣(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体会。(3分)
12.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4 分)
链接材料:(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3)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1分)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的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非常安静,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丧失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语言。
13.文章的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4.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4分)
15.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放出了光彩”?(4分)
16.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7.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的想象,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100字。(5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2题。(19分)
【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 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的残酷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晨报讯 “天道酬勤,水到渠成!”在主持人董卿的赞许声中,昨晚,《中国诗词大会》“四季元老”、北大机器人博士陈更终于圆梦,夺得第四季节目的总冠军。一路过关斩将的她夺冠后忍不住哽咽,直言是很多诗友和青少年给了自己支持,“如果我能在传统文化的路上多做一点点事情,让更多人看到中国诗词的美好,我都觉得是美好的。”陈更每次亮相《中国诗词大会》都有惊喜:第一季,民国装扮的她令人眼前一亮;第二季,她三度成为擂主;第三季,她继续践行与诗词的约会。今年第四次参与,她曾透露压力很大,但最终希望享受过程,遇见更好的自己。对此,在决赛现场,北师大教授康震也忍不住调侃她:“频率很高,热情很高,非常专一,永远都来。”(记者 曾索狄)
【材料四】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8.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4分)
19.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4分)
20.针对【材料三】中陈更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节目的总冠军,请为她写一段颁奖辞。(4分)
21.阅读【材料四】,指出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 )(3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2.假如你想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结合以上几则材料,说说你该怎样积累古诗词。(4分)
四、作文(55分)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目:我用心去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春回大地之时,春姑娘带着百花的种子来到了人间,她来到一群孩子中间,对第一个女孩说:“让这颗种子开出红色的花。”又对第二个孩子说:“让你的这颗种子开出黄色的花。”……
最后,她来到一个男孩的面前。对他说:“这最后一粒种子,你想让它开什么颜色的花都行。”
群芳争艳之时,春姑娘又一次来到了人间,孩子们拿着五颜六色的花,兴高采烈地来到她的面前,可是有一个男孩沮丧地站在一边。春姑娘和蔼地问他:“你的花呢?”男孩低着头说:“我不知道让它开什么颜色的花。”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C 点拨:A.“荚”应读“jiá”;B.“执”应读“zhí”;D.“慨”应读“kǎi”。
2.B 点拨:A.“云宵”应为“云霄”; C.“浑为一谈”应为“混为一谈”;D.“油然而升”应为“油然而生”。
3.C 点拨:A.赡养:供给生活所需,特指晚辈供养长辈;B.钻营:设法巴结有权势的人以谋求私利,含贬义;D.聆听: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因此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 4.B
5.示例:碧荷 敞开胸襟拥抱骄阳 洋溢着浓烈的热情 金菊 绽放笑脸傲对秋风 展示着清逸的品格
6.(1) 藤野先生 范爱农
(2)因为她经常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某种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所以就有了“特别的敬意”,在知道是长妈妈谋害了自己的隐鼠之后,这种敬意就完全消失了。
(3)温馨的回忆: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述“我”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都都”,吡吡地吹上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7.(1)当前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读书缺乏浓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缺少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尤其是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低下状态。
(2)阅读提升个人素养,求知丰富精彩人生。
二、(一)8.(1)峨眉山月半轮秋 (2)遥怜故园菊
(3)崔九堂前几度闻 (4)若出其中 (5)归雁洛阳边
(6)随君直到夜郎西 (7)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8)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二)9.(1)生气,恼怒。 (2)能忍受。 (3)粗粮。 (4)仁德。
10.(1)(我要)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不好的方面就要改正。
(2)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示例: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12.(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
(2)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
(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三、(一)13.开篇点题,统领全文,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14.(1)给妹妹输血。 (2)和妹妹平分生命。
15.神态描写。因为男孩听到医生的话后十分惊喜,知道抽血后自己不会死,妹妹也有救了。
16.勇敢、无私、富有爱心和献身精神。 17.略。
(二)18.对于《中国诗词大会》,19岁以下的群体(年轻人)关注度较高,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较低。(或:关注人群的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
19.示例:我认为有必要。因为积累、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20.示例:乐诗词不疲整四年,腹有诗书气自华。她是北京大学在读工科博士生,唯一一个与《中国诗词大会》相守四季的选手,在第四季拿到了总冠军的陈更。对诗词的爱,让她克服困难,顶住压力,改掉闲云野鹤的性子,全力以赴。她既是“学霸女神”,又是诗词才女,她“文武双全”,全凭“肯攀登”的劲儿。
21.A
22.持之以恒,多积累,把背诗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掌握方法:结合注释,了解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生平;明确意象的象征意义;善于发现诗眼;利用诗歌的结构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四、23.思路点拨:(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补题形式有三种:前补、后补、中间补。本篇作文属于第二种,这样的补题形式自由度更大。
审题立意:补题时,可考虑“阅读、聆听、思考、感触”等充满正能量的词语,任选其中一个就行。应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经历、我的感受。如果写一篇记叙文,最好通过事件来体现主旨,在文章中加入适量的细节描写,使文章丰满起来。写作时,如果采用加小标题或者分镜头的形式,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立意参考方向:创新的重要性,创新能力被抹杀,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的成长需要空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可贵,不迷信权威,勇于思考,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