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习题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习题课件(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22 11:3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14 走一步,再走一步CC新知积累·基础练DB(1)爱护生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2)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识记。语言建构·能力练A.灼人(zhuó)  附和(hé)  气喘吁吁(xū)  优豫不决
B.晕眩(xuàn) 抽噎(yē) 参差不齐(chā) 变化漠测
C.啜泣(chuò) 挪动(nuó) 精神恍惚(huǎng) 小心翼翼
D.呻吟(yín) 模糊(mú) 哄堂大笑(hōng) 惊慌失错1.下列字形及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点拨】A项“和”应读hè,“优豫不决”应为“犹豫不决”;B项“差”应读cī,“变化漠测”应为“变化莫测”;D项“模”应读mó,“惊慌失错”应为“惊慌失措”。
【答案】CA.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B.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呢?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会有些纠结。
C.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D.在“做一天上海人”的特色活动中,全体师生一起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体验了上海的生活。2.[2018?济宁]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点拨】A项,在一个句子里不能同时使用两个冒号,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B项,选择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D项,较长的并列成分用逗号隔开,顿号改为逗号。
【答案】C3.下列句子属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一项是(  )A.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
B.“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C.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D.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D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平凡小事揭示了人生哲理。
B.文中自卑胆怯的“我”最终在自我激励下战胜了恐惧。
C.“我”之所以去爬悬崖,一是因为怕小伙伴们嘲笑“我”是“胆小鬼”,二是因为“我”也确实想尝试一下。
D.这篇文章通过“我”悬崖脱险的经历,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逐一克服,就能赢得最后的成功。B5.[2018?巴川中学周考]请赏析下面一则交通规则的宣传语。(1)这则交通规则宣传语的言外之意是要求司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简要评价其精妙之处:宣传语:让争一闪念,生死一瞬间。爱护生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识记。6.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具体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忧郁”写出了母亲因儿子带的东西少而担忧的心理;“斑纹”一词表现了母亲一贯为儿子操劳,已不再年轻,这个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殷殷的母爱。7.文章写了两个送儿女的场景,在选材上是否有重复累赘之感?为什么?没有重复累赘之感。文章选取了两个场景:一个是母亲送儿子;一个是父母送女儿。两个场景中主要人物的表现不一样:儿子是被迫“超重”的,女儿是自愿“超重”的,但两者反映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表现当下父母对子女的浓浓爱意和孩子对长辈的爱的不理解(缺乏感受),可以突出表明有的独生子女不理解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普遍意义。8.文章以“超重”为题,请说说这个标题有何含义。表层含义是指所带的行李超重;深层含义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期待超重、情感超重。示例:独生子女处于独特的生活环境中,他们时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关怀,生活中难免把父母的爱当作啰唆,难免对父母发泄内心的不满。独生子女的这一做法值得社会重视,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养育、教育了我们。子女们应该学会感恩,学会沟通,社会、家庭、学校都有责任对其积极引导,让他们在关注自我的同时学会尊重和感恩。9.文章说:“有的独生子女,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