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13 植树的牧羊人12D(1)概——慨 (2)蓬——篷
(3)躁——燥 (4)戮——戳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C34第①句把“一天天地”与“正在”互换位置;第②句删去“大约”或“左右”;第③句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和“威胁人类生存”互换位置。5D6D8910111213语言建构·能力练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71415161718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19综合实践·素养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数落(shǔ) 坍塌(tā)
微薄(bó) 挑头(tiǎo)
B.琢磨(zuó) 溜达(liú)
山毛榉(jǔ) 流淌(tǎng)
C.白桦(huá) 薄荷(bò)
鲜嫩(nèn) 干涸(hé)
D.酬劳(chóu) 薰香(xūn)
废墟(xū) 呼啸(xiào)????????????【点拨】A.“坍”应读tān;B.“溜”应读liū;C.“桦”应读huà。
【答案】D(1)如果他慷概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 )
(2)他不住帐蓬,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 )
(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 )
(4)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戮了一个坑。 ( )2.找出下列句子中书写有误的字并改正。慨篷燥戳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B.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来个“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
C.“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校长的一番高谈阔论让学生们深受教育。
D.我们坚信教育可以成为一件美好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而不再是急功近利追求结果的事情。????????????????【点拨】“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C①目前,地球上的绿色之肺——森林一天天地正在萎缩。②近几百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大量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③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生存,甚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4.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①句把“一天天地”与“正在”互换位置;第②句删去“大约”或“左右”;第③句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和“威胁人类生存”互换位置。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D6.下面语句是从文章最后一段中抽取出来的,但顺序已被打乱,根据文意,选择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 )①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
②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③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
④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⑤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A.①⑤③②④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③⑤④ D.③②①⑤④D一、语文要素训练7.【训练点:第一人称】本文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因为“我”十分好奇,在初见牧羊人的第二天,决定留下来刨根问底,才有了后面故事情节的展开;②“我”作为一个见证人,目睹了一个荒僻之地变成森林村庄的事实,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③通过“我”的感受和评论,突出刻画了牧羊人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形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8.【训练点:表达方式】本文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9.★【训练点:人物形象】参照示例,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示例:他是一个执着、有毅力的人。从他“一直在种树”这一行为可以看出。示例:他是一个热爱生活、一丝不苟的人。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等细节可以看出。二、精段品读阅读课文“这样过了一年……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回答问题。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我”再见牧羊人时的所见所感。11.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树的鲜嫩、挺拔。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12.牧羊人不再放羊而改养蜜蜂,你从中读出了什么?牧羊人因羊吃树苗而不养羊了,从中可以看出牧羊人对树苗的重视和爱护。13.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这句话的理解。“毁灭”指战争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树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隐含着对战争的批判和对牧羊人植树行为的赞美。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老朱因为退休离开了山林,山上只留下了老康叔。三、拓展阅读朱明泽、陈遗志接过了父辈的守山任务来到山上。15.文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为老朱的离去而伤心和不舍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守山后继有人而高兴,流下了激动的泪水16.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朱离开工作岗位时自信、坚定的形象,表明他对自己守护山林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17.第?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山林的美丽,暗示人物愉快的心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两个年轻人的出现做铺垫。18.文章第?-?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①交代老朱离开山林后的人生最后时光,补充交代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②揭示并深化主题,讴歌了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的守山人,他们代代相传,守护着山林。③呼应上文,老康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呼应了他舍不得老朱离开的情节。19.下面是“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马旭的主要事迹和《感动中国》组委会给她的颁奖辞,请你仿照颁奖辞的形式,为“植树的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辞。示例:你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以平和、乐观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独自一人创造了这片森林,勤劳和坚持使这片荒地蔚然成林,既不为名,也不为利,你是人们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