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散文诗二首 习题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散文诗二首 习题课件(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22 11:3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7 散文诗二首123D(1)臭 嗅 (2)飘 漂 (3)需 须B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4A(1)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 作家 诗人
(2)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C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私。“心中的雨点”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永远陪伴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磨难的人,只有母亲是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567891011语言建构·能力练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花瓣(bàn)  匿笑(nì)  攲斜(qī)   徘徊(pái huí)
B.祷告(dǎo) 膝盖(qī) 并蒂(dì) 笑嘻嘻(xī)
C.荫蔽(yìn) 遮拦(zhē) 姊妹(zǐ) 花梗(gěng)
D.覆盖(fù) 莲蓬(peng) 沐浴(mù) 菡萏(hàn dàn)??????????????????Dhuáixīyīn嗅漂须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要________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________。
(3)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________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A.偷偷  烦闷  慈怜  B.悄悄  烦闷  慈怜
C.悄悄 郁闷 慈爱 D.偷偷 郁闷 慈爱B“偷偷”含贬义,不合语境“郁闷”程度更深,不合语境“慈怜”指慈爱怜惜,荷叶对红莲有怜惜之意,更合语境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
C.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
D.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A泰戈尔诗选注意平时文学常识积累泰戈尔作家诗人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6.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B.《荷叶?母亲》是一首借景写人、托荷叶赞母亲的散文诗。
C.《荷叶?母亲》结尾的“心中的雨点”指记忆中可怕的大雨。
D.《金色花》通过对文中孩子的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母子情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C“心中的雨点”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7.结合课文,说说你对下面语句的理解。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私。“心中的雨点”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永远陪伴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磨难的人,只有母亲是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指坎坷磨难“母爱的特点及母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作答8.请填写出“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中“为之感动”的原因。[2018?徐州]贫贱但不卑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老越有用。雅致和悲情蓄势而动、厚积薄发(默默无闻、努力生长) 王者 以此类推,第④⑤⑥首句第③段首句第⑦段首句9.品析语言。(1)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的自我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品析加点字)“逼”是威胁、强迫的意思,用在这里写出了野菊花勇于面对绝境的品质,突出了野菊花的倔强和孤傲,表达了“我”内心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答题思路:点出字词内容 说出字词效果
指出作者情感(2)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赏析句子的修辞效果)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菊花在沸水中绽放出的美丽姿态,以及它带给“我”的愉悦、舒畅之感。答题思路:辨析修辞手法 结合语句分析
明确表达效果10.请写出你对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通过写野菊花在冬日里的涅槃和等待,深化了文章主题,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生生不息,给人以无限的期待和希望。答题模式:注意句子类型 抓住关键词语 结合语段分析11.请你对文章第①段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通过描写老树、乌鸦、枝叶、秋风等特定秋景,写出了秋天荒凉寂寞无聊至极的特点,与下文写野菊花带来的生动和暖意形成对比,为下文赞美野菊花做好了铺垫。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极具渲染力和感染力。答题模式:分析第①段作用(内容+结构) 赏析第①段所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