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万以上数的认识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万以上数的认识整理复习。
教学提示
在复习课上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复习、自觉地梳理知识是衡量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一般说,教师为了达到复习量的高密度,往往在课前精心地选择习题,而在课堂复习时,将大量的习题呈现给学生,似乎学生在大量练习中可以达到巩固的目的。但课堂的实践表明,教师的一片苦心,并不能换来学生的认真态度,有时学生的反感情绪则会抵制练习的密度。为此,不少教师感到十分苦恼。
其实,帮助学生重新组织知识,形成一个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链”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知识只有形成“链”,才能发挥整体功能。长期这样教学,能促使每一个学生头脑中不断形成有层次的、条理化的“知识链”,将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大数知识的回顾和整理,让学生理解这些大数目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组成及读、写、改写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并更好地感受这些数的数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地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万以上数中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进一步熟悉万以上数的读写及改写方法,能熟练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学生准备:万级、个级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谈话引入
五一假期,老师去电器广场收集到了一些信息。展示图片。
【简洁的引入,直接触摸数学。】
二、整理复习
1、记数活动:
活动要求: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呢?下面请大家当一回小小记录员!我报价格你来记!记在卡片上,老师只报1次哦!比比谁听得仔细,记得最准确!
【请学生当“小小记录员”,以学习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有趣的写数活动中来,既训练了听力,也复习巩固了写数的方法。】
活动过程:师报价,生记录。
活动反馈:学生开火车读数,屏幕出示校对。
①空调5199元 ②空调10000元 ③空调6080元
④空调扇589元 ⑤空调6006元 ⑥空调9920元
读得真好!奖你们一个“读数”智慧果!(贴)
2、读数复习:
你认为读数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追问:“10000”怎么读?为什么读作“一万”?
“ 6006”怎么读?四位数中间的两个0怎么读?
【在汇报的过程中,巩固了读数的方法。小结注意点,复习了读数的方法。在追问中,结合实例复习读数。】
3、写数复习:
老师想把9920记录在黑板上,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写?
边倾听边板书: 千 百 十 个
位 位 位 位
9 9 2 0
你们的脑海里是不是都有一张数位顺序表?
一起来复习一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完整数位顺序表。
你能提醒大家写数时要注意什么?(贴:“写数”智慧果)
【在此环节中,复习数位顺序表和写数的方法。在整理复习环节中,以奖励“智慧果”的形式激励学生,二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
4、其它复习:
除了读数、写数,你还能介绍9920这个数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指名汇报,以下知识点随着学生回答顺势教学:
①??? 组成。生答:它是由9个千、9个百、2个十组成的。
追问:这两个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师结:哦!数字所在的位置不一样,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
②??? 计数单位。生答:万位上的记数单位是万,千位上的是千…。
师结:是的,不同数位上的记数单位是各不相同的!
③??? 口算。生答:9000+900+20=9920
师结:根据数的组成可以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
④??? 近似数。生答:9920≈9900或10000。
师结: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看作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万数。
⑤??? 数数。生答:9920的相邻数是9919和9921。
追问:谁听得出他是怎么数的?(1个1个数)你还会几个几个数?(2个、5个、10个、100个、1000个…)
听清要求数数练习:(开火车数)10个10个地从9920数到10000;1千1千地从10000倒着数到1000。
⑥??? 大小比较。生答:9919﹤ 9920﹤ 9921。
追问:你能找到更大四位数吗?复习9999,1000,10000特殊数。那么六个数呢,你能按一定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吗?拿出卡片比大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屏幕出示:
589﹤ 5199﹤ 6006﹤ 6080﹤ 9920﹤ 10000。
10000﹥ 9920﹥ 6080﹥ 6006 ﹥5199﹥ 589。
追问一生:你排得最快,有什么窍门吗?
引导全班学生小结复习大小比较的方法。
【以上知识点随着学生的回答顺势进行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过程中,教师及时地介入追问、强调、小结,适时地把知识拓展,达到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更加丰满起来。】
5、小结质疑: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这棵智慧树上结满了智慧果。其实呀,这些智慧果上的内容就是“万以内数的认识”这单元的内容。以后,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整理与复习”学过的知识。(板书课题)
这单元中,你觉得什么比较难或者有疑问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难点和疑点,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来突破难点。】
三、应用提升
1、试一试:
下面请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给同桌听。
同桌合作,注意倾听,有错改正。
反馈:你有哪些方法来介绍10000的组成?(10000里面由1个万或10个千或100个百或1000个十或10000个一组成的)
【整理方法的应用】
2、填一填:
①1000里面有( )个百, 100个一百是( )。
②一个数,是由8个千、2个十、9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它的相邻数是( )和( )。
③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相差是( )。
④用1, 2 ,0, 3四个数字组成的所有四位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基本知识的巩固检测】
3、猜数游戏
①信息一:它是一个三位数,有读出一个0。
像这样的数,到底有几个呢?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呢?探索得出81个。{如果百位是1的话,它可以是哪些数? (板书:101~109,9个)
那如果百位是2呢?201到209,也有几种可能?(板书201~209,9个)你猜猜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81种 )怎么想的?我采访你一下。} ②信息二:它的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9。
这时符合要求的又有几个呢?探索得出8个。
{你瞧,老师写的这些数,是按照什么方法写的?(你能按一定顺序报出来吗?108,207,306,405,504,603,702,801。你看咱们班的小朋友思考问题多有顺序呀!)
③信息三:它是300左右。
306.恭喜小朋友,都猜对了!
其实呀,这306是我儿子一大桶积木的数量。
【猜数环节,很好地渗透了有序思考和区间套的数学思想;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4、用多种表征表示数:
那么,306除了表示积木的数量外,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联想为苹果、人、书本、天、小时…,很有想象力!)
追问:我们班大约多少人?(50人)几个班大约是306人?
数轴上找数:306,360。你还看到了哪些数?
师结:数轴上一个点代表一个数,在数轴上有很多个点,那么,就可以找到很多的数,对吗?
【数轴上找数,很好地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一一对应思想、极限思想等。】
5、解读信息(机动)
“万以内数的认识”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你看:
从上表中,你获取了什么数学信息?(爱心!)
延伸:1+1+1=?
李连杰,壹基金,倡导1个人在1个月中捐1元钱。
我们全校大约有1500人,如果每个人在1个月中捐1元钱,那有多少(1500元),下个月再捐1元钱,有(3000元)…长此以往,我们小小的善举能帮助多少人解决多少的困难啊!你们看(出示数据)
6000元可以让贫困山区大约10000个小朋友背上崭新的书包,可以是1个家庭9 年的生活费,可以买3000多本书,让更多的孩子阅读到美丽的世界……
希望小朋友能节约用钱,争当“爱心小使者”!
【“解读义卖情况统计表”这环节,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
板书设计:
万以上数的认识整理复习
1.数位顺序表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2.万以上数的读法
3.万以上数的写法
4.练习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万以上数的认识知识整理:
学完了第一单元,看似简单,实际细枝末节的知识点不少,有不少孩子顾此失彼,与孩子们一起整理一下,强调一下注意事项。
一、数位、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1.个(一)、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数位和计数单位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2.数位顺序表中从各位开始,越往左数位越高,每四个数位组成一个数级(个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强调:个位不是最低位。
3.每相邻的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自然数(1、2、3、4、5、6……)时表示物体个数的数,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体会自然数与物体个数的一一对应关系。)二、亿以内数的读写。
1.读出下面各数。(四位一级,先画分级线。)
?? (按级读;先读万级再度个级;万级按照个级读,读完加“万”字;级末尾的0不读;其它的一个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
?? 24678090???????????? 10000001???????????????? ??2659000
2.写出下面各数。(万字后面画分级线。)
?? (按级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强调:万级完全写好后再去考虑个级。读出一个零,可能会写出多个0。)
? ?????一千零四十万零五百?????????????????? 一百万零七
三、亿以上数的读写。(与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类似,是亿以内数的读写的推广和延伸。)
1.读出下面各数。
?? 1925080030??????? 433040333005?????????? 10000000005
?
2.写出下面各数。
?? 二亿零九????????????????????? 四十亿零四十万零四十
?
四、数的组成。
1.一个数由4个百万、7个十万和5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
分析:百万位上是4,十万位上是7,十位上是5,其余数位上都是0。
2.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八千万和四十。
思路同上题。
3.30900500是由(? )个(???? )、(? )个(???? )和(? )个(???? )组成的。
? 分析:根据题意,将三个非0数所表示的意义填入即可。例如3个千万。
4.变式题。
?? 300000000+500000+4000+9=(???????????? )
??? 分析:结果应由3个亿、5个十万、4个千、9个一组成,方法同上面习题。
五、改写与省略。
1.改写。(4个0换一个“万”字,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8个0换一个“亿”字,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 3000000=(? )万??????????????????? 80000000=(? )万
?? 1200000000=(? )亿???????????????? 50000000000=(? )亿
2.省略。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见到0、1、2、3、4舍;见到5、6、7、8、9入(向前一位进一后省略尾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对千位进行四舍五入。
??? 12678≈10000?????????????? 439807≈440000
省略百位后面的位数,对十位进行四舍五入。
?? 12678≈12700?????????????? 439807≈439800
??????? …………
是舍还是入,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几。
3.346709≈(? )万??????????????????? 10599874433≈(? )亿
?? 分两步:(1)求近似。(2)改写。
4.近似数与准确数。
见到诸如“约”、“近”、“多”等字眼的数值是近似数,只有数量和单位组成的(如155人,4600万元)是准确数。
9.2 线和角、平行与相交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线和角、平行与相交整理复习。
教学提示
本课是一节复习课,有关线与角的知识多而杂,怎样把这些知识系统地揉和在一起呢?怎样让学生认识和体会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呢?考虑到这些因素,本课教学设计体现出了抓住三点,运用两法的特点。首先: 抓住三点?(端点、交点、顶点),贯穿整个课堂,通过观察角度和知识构成的变换,巩固了线与角的特点,并建立起了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从而完成线与角知识的整体建构;运用两法:(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揭示内涵,熟练技能。
本课以“点”为抓手的复习整理,基本达到“理清、打通、建构”的教学目标,以三点为主线,分别理清各板块知识的体系,达到了巩固和提高的目的。从一条线的特性到两条线的关系,再从两条直线相交的现象到五类角的认识,紧紧扣住“点”的意义不同,打通了知识结构的脉络。以点为明线,以点-线-面-体为暗线,搭建起学生认知的扶梯,同时也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建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按数级从高位起写数。
教学难点: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数位顺序表,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教师:从今天起,我们复习空间与图形初步知识。这节课复习线和角的知识。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二、 教学实施
1、 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 (1)画一画。 要求学生分别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 (2)说一说,填一填。
(3)提问: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联系? (线段、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4)巩固练习 (a)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他们的边是直线还是线段?为什么? (b)角的边是直线吗? 2、垂线和平行线的整理和复习 (1)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平行线。分别画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图形。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2)提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相交:互相垂直与不垂直;平行) (3)过直线上和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说说如何画垂线和平行线,然后再动手操作。 3、角的整理与分析 (1) 复习角的意义。 ① 画任意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 结合图形,说一说什么是角。 (2) 复习角的大小。 ① 延长角的两边,角的大小是否变化? 画图配合说明 ② 比较大小。 图中∠1和∠2哪个角大,大多少?你用什么方法解决? (3)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 (4) 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 写出各角的名称,并说出它的度数或范围。 锐角:小于90°; 直角:等于90°;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 平角:等于180°; 周角:等于360°。 (5)学生按度数画角: 125°、45°三、课堂作业 1、填空: (1)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直线有( )端点。 (2)两条直线,组成四个角,如果其中一个叫是90°那么其他三个角是( )角,这两条直线的关系叫做( )。 (3)6时整,时针与分针组成角的度数是( )。 (4)( )决定角的大小 (5)妈妈带小丽去公园,。早晨离家时是整点,时针和分针恰好成180°的角:下午回家时也是整点,时针和分针恰好成90°的角。小丽从离家到回家经过了( )小时。 (6)135°角比平角校( )度,比直角大( )度。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大于90°的角叫钝角。( ) (2)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3)钟表的分针旋转一周,时针旋转30°。( ) (4)可以画一条长10厘米的直线。( ) (5)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出无数条垂线段,这些垂线段的长度相等。( ) 四、课堂小结 1.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有哪几种角?
小组展示,成果共享 1.复习“空间与图形”: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数与计算”,接下来,我们来复习“空间与图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 第二小组组长: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汇报。 (1) 复习回顾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 两个端点,能测量长度 射线 一个端点,不能测量长度 直线 没有端点,不能测量长度 (2)上台用尺子画出三中不同的线。 线段 射线 直线 (2)复习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斜交 和 垂直) 平行 小结:第二小组的同学整理的既全面又形象,哪个小组接着来呀?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复习垂线、垂直、垂足 三、巩固提高 1、示题从图中找出平行、相交和垂直的例子。 2、画一画 (1)画一组平行线。 (2)以平行线间的距离为边长,在平行线间画一个正方形。 3、在学校体育器材上找一找平行、垂直。家里有没有这种现象。小组交流后汇报。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线和角
平行与相交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儿歌
量角器,本领大,
所有角儿都能画;
先画射线定一边,
点点重合不能忘;
射线对准0刻度,
找准度数点一点;
连接两点画射线,标明度数角呈现。
角的分类
1、角可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小于90°的角是锐角;
等于90°的角是直角
于90°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等于180°的角叫平角;
等于360°的角是周角。
3、角之间的关系。
一周二平四直角,关系密切不得了。
钝角介于直平间,锐角不大比直小
9.3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理复习。
教学提示
这部分内容包括整百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和解决问题等内容,这是整数乘法的最后一次安排。孩子们其实已经在前面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是本单元乘法学习的最直接的认知基础,所以从本质上讲,本单元并无新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运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迁移过来推动本单元内容的学习。通过对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的资料提出问题,列式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对列式的根据、计算的策略、笔算的方法等进行讨论,使所学知识得到深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归纳估算的方法和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前置复习:
多媒体出示:
1、自主整理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
2、口算下面各题
500×20 700×40 7×0×12 200×15 25×4 24×200
70-30×2 4×200 400×30
一、检查前置作业:
1、全班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包括:口算.估算.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及解决问题.(师板书) 师:这几部分内容间有什么关系?
2、检查口算练习情况
500×20 700×40 7×0×12 200×15 25×4 24×200 70-30×2 4×200 400×30
生开火车说答案。看来大家对口算掌握的非常好,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的是注意末尾带0的口算。
二、估一估,在得数小于8000的算式后面打上“对号”。 328×18( ) 295×42( ) 405×11( ) 596×19( ) 321×22( ) 187×49( )
明确:学生充分讨论归纳:先将因数末尾的0省略,把整十、整百的数看作一 位数的乘法进行口算,然 后在积的末尾再添上原来被省略的0。
同桌讨论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三、用竖式算出上面算式的得数,看看与你的估算结果相差多少。 师:通过计算,你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的计算方法吗? 生: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哪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第四关:火眼金睛辨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同桌交流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的计算方法,然后 指名汇报。
通过计算,你觉得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小组讨论总结: 1.要注意每次相乘的末位与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2.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
3.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四、根据69 × 36=248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690× 36= 690× 360= 69× 3600=
让学生说说根据什么写答案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时不仅需要方法,更需要的是细心,希望同学们争做细心的计算小能手!
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复习
达标反馈
1.森林的蓄水能力很强,1万公顷林地相当于一座300万立 方米库容的小型水库。四川乐山的森林面积约45万公顷,相当 于一座多少万立方米库容的水库? 2.在我们的计算中有时候是不需要精确计算的,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比较系统的学习了估算,谁来说一说常用的估算方法(四 舍五入法估出与它接近的整百或整十数)下面我们利用这种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长为110米,宽为75米,北京故宫占地面积大约相当于9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故宫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3.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7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5千米。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答案:1.森林的蓄水能力很强,1万公顷林地相当于一座300万立 方米库容的小型水库。四川乐山的森林面积约45万公顷,相当 于一座多少万立方米库容的水库?
45×300=13500(万立方米)
2.在我们的计算中有时候是不需要精确计算的,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比较系统的学习了估算,谁来说一说常用的估算方法(四 舍五入法估出与它接近的整百或整十数)下面我们利用这种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长为110米,宽为75米,北京故宫占地面积大约相当于9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故宫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110×75×90≈720000(平方米)
3.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7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5千米。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110+95)×7=1435(千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六)布置作业
1、400×30的积是( )位数,积的末尾有( )个0。
2、( )× 时间 = 路程
3、75的28倍是( ),196与72相乘,积是( )。
4、一只猎狗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35千米,可写作( )。小东骑自行车可达每分钟300米,可写作( )。?
5、估算下面各题。 ① 小张身高171厘米,大约是( )厘米。 ② 小军爸爸的工资是每月1980元,大约是( )元。 ③ 某足球场可以容纳观众19800人,大约是( )人。
6、根据85×32=27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85×64= 85×16= 85×8= 85×320=
7、在〇填上“>”、“<”或“=”: 30×180 〇 30×160 27×200 〇 20×270 600×10 〇 10×660 23×40 〇 32×30 98×54 〇 5000 45×20 〇 90×10
8、已知A×B=380,如果A乘3,则积是( );如果B除以5,则积是( )。 9、李强走一步的距离是63厘米,他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498步,他家到学校大约有( )米。算式是:
答案:
1、400×30的积是( 5 )位数,积的末尾有(3 )个0。
2、( 速度 )× 时间 = 路程
3、75的28倍是( 2100 ),196与72相乘,积是( 14112 )。
4、一只猎狗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35千米,可写作( 35千米/小时 )。小东骑自行车可达每分钟300米,可写作( 300米/分钟 )。?
5、估算下面各题。 ① 小张身高171厘米,大约是( 170 )厘米。
② 小军爸爸的工资是每月1980元,大约是( 2000 )元。
③ 某足球场可以容纳观众19800人,大约是( 20000 )人。
6、根据85×32=27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85×64=5440 85×16=1360 85×8=680 85×320=2720
7、在〇填上“>”、“<”或“=”:
30×180 > 30×160 27×200 = 20×270
600×10 < 10×660 23×40 < 32×30
98×54 > 5000 45×20 = 90×10
8、已知A×B=380,如果A乘3,则积是( 1140 );如果B除以5,则积是( 76 )。
9、李强走一步的距离是63厘米,他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498步,他家到学校大约有( 300 )米。算式是:63×498÷100≈300(米)
教学过程:
回顾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可以从商的位数来分,可以从计算方法来分。要判断商是几位数你的根据是什么?指名回答后,师总结: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整百整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商不变的性质;因数和倍数。特别是在计算时,我们要灵活运用试商的方法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练习
口算
360÷40 390÷30 800÷20 90÷63 420÷2 460+90 720÷40 43×20 40÷4 13×5 540÷90 87÷3
笔算:
336÷84 720÷16 912÷24 602÷14 3.估算 353÷69 447÷45 238÷42 796÷18
4.□里最大能填几?
(1)商是一位数:□04÷32 7□6÷75
(2)商是两位数:□21÷82 3□9÷34
出示资料:椐记载,世界上最高的人是一个美国人,身高是272厘米;最矮的人是一个印度人,身高仅为57厘米。 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世界上最高的人身高大约是最矮的人的几倍?) 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计算。(272÷57)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这是求272里面有几个57,所以用除法计算) 计算结果是多少我们可以估算也可以笔算,估算是多少呢?(估算大约是4倍多)找一名同学到板前笔算其他同学用练习本计算。 计算出结果了,你想知道是否正确应怎样做?(应该用乘法验算)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知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该如何计算,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回答,回答不完整老师纠正。
综合练习
1.口算15× 5 43× 4 25× 8 30× 40 65× 3 450×2 750÷5 700÷ 10 0×760 390÷30 780÷3 100÷ 50
同学们为希望小学捐书。 (1)每小组4人,每人5本,48个小组一共捐多少本书? (2)48个小组一共捐了960本,平均每个小组捐多少本? 4.根据156÷12=13,你能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312÷24= 156÷6= 312÷12= 78÷6= 156÷12= 312÷6=
52÷4= 156÷24= 78÷12= 根据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5.找出下面每行的排列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4 8 16 32 ( ) ( )
(2)243 81 27 9 ( ) ( )
(3)2 5 11 23 47 ( ) ( )
(4)8 24 12 36 18 ( ) ( )
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回顾整理
口算
笔算
估算
解决问题
9.4 解决问题、混合运算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解决问题、混合运算整理复习。
教学提示
新教材在编排行程问题应用题时,将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同时进行教学,可能是让学生增强对相遇和追及的辨析。教材通过线段图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学生能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能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等方法正确地找到量与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行程问题”是小学阶段“解决问题”中的重点部分,也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在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中,同学们对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有所掌握,他们看到线段图就能清楚的辨别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但是,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一部分同学面对繁琐的语句缺乏读题的耐心,在读题能力比较欠缺,在独立审题能力上有一定的障碍。借今天的复习课,通过让学生编题,一方面系统的复习整理行程问题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另一方面,通过编题,使学生对“四要素”有更清晰的认识,明确“四要素”就是判断行程问题的运动情况,是寻找数量关系式的依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掌握列方程解答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分析、归纳整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选择合适的条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编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行程问题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旨在通过类比,图示的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行程问题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旨在通过类比,图示的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资料。
教学过程
师:行程问题应用题有三个最基本的数量,是哪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 回忆在解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应用题时,你觉得要注意哪些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出示课题:复习行程问题应用题
(一)相遇问题: 1.看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和方程。 出示最基本的三种相遇问题:求路程,求时 间,求相遇时间。 2.我们还学过哪几种不同类型的行程问题?
请同学用下面四个数据利用学过的知识,编一道应用题,并画上线段图。 要求:语句表达流畅,内容要合理。 出示条件:客车:60 km/时 货车:40km/时 时间:3.5小时 路程:350km 3.交流,其他学生说数量关系,并动笔列方程。 (二)追及问题: 1.除了相遇问题,我们还学过追及问题应用题。你能否运用上面的数据再来编一道追及问题应用题吗? 请同学编一道这样的题目,画线段图。 然后上来根据你的线段图说题。 2.交流汇报。
1.(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5×12+35×40 87+(510-150×3) 1800-54×27+150 (85+79)×(85-79) 2.先填口,再列出算式 二、 综合练习 1.P107 第8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讨论,弄明白“往返一趟”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列式解答 2.完成第10题 是一道求单价的混合运算题目 练习时,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然后交流算法 3.完成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共同订正,重点说说思路。 4.完成第12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回忆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再完成练习。 5.完成第13题 练习时,可以分小组集中提出问题,共同整理后,再分别解决。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5×12+35×40 87+(510-150×3) 1800-54×27+150 (85+79)×(85-79) 2.先填口,再列出算式 二、 综合练习 1.P107 第8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讨论,弄明白“往返一趟”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列式解答 2.完成第10题 是一道求单价的混合运算题目 练习时,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然后交流算法 3.完成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共同订正,重点说说思路。 4.完成第12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回忆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再完成练习。 5.完成第13题 练习时,可以分小组集中提出问题,共同整理后,再分别解决。 6.完成第14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然后再全班交流。 7.完成第15题 是解决行程问题的练习 练习时,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三、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觉得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你打算怎么做?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整理复习
混合运算整理复习
路程=速度乘时间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回顾整理——总复习
教材分析
总复习是对本册学习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教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回顾整理,是将本学期所学内容分类归纳,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三个领域分板块进行整理,另一部分是综合练习。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万以上数的认识;线和角;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与相交;解决问题;混合运算;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改变“回顾整理”的编排形式,关注复习方法的指导。
前面的“回顾整理”多以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整理所学知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材编写更加注重方法的指导。本册的“回顾整理”按照数学学习的领域分成三大板块: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教材在各板块的编写过程中,重视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编排,有利于提示教师关注复习方法的指导。
2.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理活动。
回顾整理部分以同学们间的对话的方式引入整理活动,既有对于本册的交流,又提供了整理的框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回顾整理的思路。每一部分内容的复习,都提供了回顾与整理的线索。学生可以以此为依据自主进行复习,并通过合作交流加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
3.综合练习素材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本单元的综合练习提供了许多真实有趣的素材,练习形式有计算、填空、解决问题等,富有变化,有利于吸引学生完成练习,巩固、应用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系统的回顾整理全册内容及完成综合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相关技能。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参与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回顾整理各单元所学内容,培养技能。
教学难点
1.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回顾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建议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主动将本学期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分类整理知识的必要性,为系统整理知识做准备。
借助按领域知识板块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按知识体系进行整理。
措施:1.对学生进行整理知识方法的指导;2.为学生自主复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学生体验分类整理知识的必要性。
对学习内容回顾整理的主要目的是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知识。按体系分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将本学期内容进行分类,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分类整理知识的必要性,为系统整理知识做准备。
2. 对学生进行整理方法的指导。
数学知识联系密切,结构性强,要使学生通过整理知识逐渐地认识这一特点,并能利用它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学时,教师可以一边引导,一边示范,借助领域分知识板块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学会按知识体系进行整理的方法,但要求不易过高。
3. 为学生自主复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整理复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不能草草而过。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整理知识,回顾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在交流汇报中,要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认识。体会参与复习活动的乐趣,感受整理与复习的重要作用。
4.引导学生自觉查漏补缺。
复习阶段,学生应有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应多提供机会,引导学生自觉查漏补缺,寻找学习中的弱点,并通过该完成适量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使所学知识更加完善。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5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内容
课时
万以上数的认识整理复习
1
线和角、平行与相交整理复习
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复习
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理复习
1
解决问题混合运算整理复习
1
统计及其它整理复习
1
统计及其它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2.能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难点:能运用所学统计的简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结合本班情况,完成统计表
(1)说一说本班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啊? (2)本班一共有多少人?
(1)本班的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本班共有多少人?
二、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1.我国运动员在23~27届5届夏季奥运会上,各获得奖牌32枚,18枚,54枚,50枚,59枚,把这些情况填到统计表中。
三、 闯关填空
1.9个万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
2.3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公顷 3.一个数由4个百万,1个万,6个千,4个十和7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 4.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按( )法,把除数看作( )来试商。 5.两个数相除商是89,余数是17,除数最小是( ),这时被除数应是( ) 6.10789200≈( )万 7□68100000≈73亿 7.估算6230÷32时,可以把6230省略尾数为( )32约等于( ),然后再计算。 8.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扩大1000倍,除数扩大1000倍,商是( ),余数是( )。 9.根据6300÷700=9,写出相关的两个算式 (1)( )÷( )=( )(2)( )×( )=( )
四、闯关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120÷90=(120×10)÷(90÷10) ( )
2.549+296的最简便算法是600+296-51 ( )
3.射线可以测量长度 ( )
4.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垂直 ( )
5.623÷23≈3 ( )
6.两数相乘,如果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积不变。 ( )
五、闯明智选择关。(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1个6,1个3,4个0组成的数中,( )最大 A 300006 B 300060 C 460000 D 630000
2.一个因数末尾有一个0,另一个因数末尾有两个0,积的末尾( ) A 一定有3个零 B 有2个零 C 至少有3个零 D 一定有4个零
3.在□04÷64中,要使商是两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上最小要填( ) A 小于7的数 B 7 C大于7的数
4.在数级中,每一级含有4个( ) A 数 B 数位 C 位数 5.读作“两亿零五十万五千”的数是( ) A 200505000 B 200550000 C 205005000
六、闯关计算
1.估算:493×3≈ 685×41≈ 6293÷7≈ 590÷27≈ 39×204≈ 441÷48≈
2.脱式计算 350+24×42= 28×18—240= 5754÷42+18= 68×(712—654)= 3.笔算 137×25= 702÷26= 308×60= 785÷70=
七、闯生活关:
1.小明家今年收入4500元,是去年收入的2倍,去年比今年少收入多少元?
2.人民商场卖出4箱衣服,每箱20套,共卖了4800元,每套衣服的价钱是多少?
3.西关小学去年有826个学生,暑假有97个学生毕业,一年级有246个新生入学,这个小学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