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图形的认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4 图形的认识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6-23 19:5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116页,右上角板块图形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教学提示
借助实物,在说一说、分一分、捏一捏等活动中进一步从感性上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特征。
右上角板块主要是“立体图形”等内容的回顾与整理。(1)通过“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引导学生对这学期所认识图形进行回顾。(2)在情境图中寻找所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等图形,如:雪人的头的形状是球体……(3)列举生活中的圆柱、球、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图形,将图形拓展到生活中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也可以利用情境图中的人数资源再次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图形与位置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强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感性特征的认识,能准确的分辨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感知图形的特征,正确分辨各种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的分辨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教学难点:能准确分辩出各种立体图形。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形状的各种实物,补充练习。
学生准备: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复习立体图形
1、大家还记得这个学期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立体图形的名称
你能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在你心目中个字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描述。
说明:不要求学生用较准确的数学名词来描述,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认识就好。
教师贴出四个立体图形的结构图。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不管说的是否深刻是否正确,教师除了加以引导,使其清楚 、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外,更要注意对学生收获的肯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拿出准备好的实物,让学生分辨是什么图形。
猜一猜,他们说的是什么立体图形?
出示: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上下两个面是圆形 圆圆的,没有棱角
(二)探究新知
1、仔细观察雪山乐园图:看看这里边都有哪些是你熟悉的图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尽可能让学生找出多一些的图形。如雪人的头是球形的,注意培养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形象思维能力。
2、找一找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图形,哪么谁能说说你生活中有哪些熟悉的(比如家里的、教室里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你喜欢什么?用橡皮泥捏一捏。
师:同学们将你们捏好的图形拿出来,咱们评比一下,好吗?评比之前教师要说明白要求。
1、分小组进行评比。
2、说说捏得是什么图形。
3、评出捏得好的。
4、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捏捏立体图形,在学生头脑里再现立体图形的特征,再动手实践中实践知识。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已经准备好的实物,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正面、侧面、上面等)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
2、出示一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实物的照片:谁能说说每幅照片是从哪个方位拍摄的?看一看
3、练习:综合练习9圈一圈,先让学生观察小华在镜子中的形象然后圈出是在前后侧哪一面照出来的。通过小华照镜子的情境图,复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
达标反馈
一、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
1+6= 2+7= 5-5= 7-2=
0+8= 9-8= 10-9= 3+5=
10-1= 4+4= 4+1= 9-4=
2+5= 6-3= 10-7= 7+0=
6+4= 7-0= 5+5= 1+8=
2、括号里填几?
( )+4=10 4-( )=0 8=( )+5
( )-4=4 9-( )=9 ( )+4=6
4+6-4=( ) 5+3+1=( ) 10-1-9=( )
9-5+5=( ) 0+2-0=( ) 7-4-2=( )
二、填一填
1、在○里填上“>”、“<”或“=”
5○10 8○7 6○9 0○1
4+3○3+4 7+1○9+1 7-7○2-2
10-3○10-2 2+8○4+6 6-0○0+6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2>10-( ) 5+( )<5+( ) 8-( )=2+6
3、比一比,填一填。
○○○○○○○ ■■■■■
☆☆☆☆ ★★★
○比☆多_____个; ★比■少_____个。
三、找朋友。
圆柱体
正方体

长方体
四、分一分。(只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圆柱体 正方体 球 长方体
五、看一看,填一填。
1、从左数 是第( )个, 是第( )个。
2、从右数 是第( )个, 是第( )个。
六、数一数。
1、
( )个 ( )个
2、
( )个, ( )个, ( )个, ( )个
参考答案: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生:我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生:我今天对这节课很愿意学习。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2.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共( )个,长方体比正方体多( )个,圆柱比长方体少( )个,
圆比长方体少( )个,正方体比圆柱多( )个。
那个与众不同,圈出来。
1. 2.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长方体有(4 )个,正方体有( 3)个,圆柱有( 2)个,球有( 1)个。
2.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共( 7)个,长方体比正方体多(1 )个,圆柱比长方体少( 1)个,
圆柱比长方体少( 2)个,正方体比圆柱多(1 )个。

那个与众不同,圈出来。略
1. 2. 
■ 板书设计 4 图形的认识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体
■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料:认识图形口诀
认识物体想图形,,长正球柱不相同。数数都有那些面,平面曲面要分清。
放在斜面看表现, 有滑动来由滚动。图形分类招根据,关键把我找共性。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复习课)
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包括两方面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初步认识。本节课主要是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综合。《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和名称。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难点是使学生体会:体上有面,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师导课: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它们来了。(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光盘伴着轻快的音乐手拉手走出来。小朋友你们好,还认识我们吗?我们是谁?)
〈设计意图: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2、举例: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形状的物体?
〈举例是为了让学生找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它再现于课堂,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增进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热情。〉
3、练习: 数一数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导入:师:现在让我们动手摸一摸、看一看自带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各个面,你有什么新发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把自己的发现跟组内的同学交流。师边说边播放多媒体课件。
生动手操作:
师:如果想把你看到的图形让别人也能看到,并且看得更清楚一些,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描一描。(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
师:简介三棱柱,按照刚才的方法从三棱柱上画下一个图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多媒体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摸”“看”,并借助于课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理解面在体上,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
4、这些图形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请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看看。看看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十字路口的斑马线、红绿灯、标志等)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从这些标志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你知道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
5、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图形?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有数学。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明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
一、数一数,填一填
( )个
( )个
( )个
( )个
数一数,在横线上填数。
三、数一数,填一填。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下面的几何体各可以画出哪些图形?用线连一连。
2、动脑筋。
图中共有(   )个   。


补充习题
1. 小明给小强( )个苹果,小明和小强苹果的个数就同样多。
小明:
小强:
2.
在重的后面画“√”。
3.看图列式。
(1)
(2)

(3)
□○□○□=□(个)
参考答案:
1. 2
2.
3.(1) 9-4=5(个)
(2)5+5=10(个)
(3)9-3-4=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