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24 09:4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一、基础(20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8分)
(1)日月之行,( );( ),( )。(曹操《观沧海》)(3分)
(2)( )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分)
(3)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新旧事物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1)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 sè( )了。
(2)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cū guǎng( )。
(3)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 bī rén( )。
(4)春天像小姑娘,huā zhī zhāo zhǎn( )的,笑着,走着。
3.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绚烂的灯光将鸟巢体育场烘托得更加金碧辉煌。
B.我们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贮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C.小鸟在树枝上叫着,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他们同学三年,关系一直很好,两人相敬如宾,互相尊重。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将“获胜”改为“胜负”)
B.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在“校庆”后加“活动”)
C.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去掉“在……中”)
D.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12月18日进行了亮灯仪式,标志着澳门口岸工程正式进入收尾及口岸设备。(在“设备”后加上“调试阶段”)
5.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和谐社会”下定义。(4分)
①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②和谐社会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③和谐社会主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④和谐社会要求整个社会安定有序
二、阅读(40分)
(一)咏雪(8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俄而雪骤 ( )
(2) 与儿女讲论文义( )
(3)未若柳絮因风起 (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撒盐空中差可拟。

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寒雪日内集”是咏雪的直接原因。
B.谢太傅对兄女的答案更为满意。
C.“未若柳絮因风起”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D.“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二)曹冲称象(7分)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曹冲生五六岁/元方时年六岁 B.有若成人之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访之群下/下车引之 D.即施行焉/陈太丘与友期行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冲 曰 置 象 大 船 上 称 物 以 载 之 则 校 可 知。

11.结合故事内容,简要分析曹冲的特点。(2分)


(三)(10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2.选文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小山?写出了雪后小山的什么特点?(3分)


13.任选一句,品味语言。(4分)
(1)山坡上卧着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舍对济南冬天一往情深,但却将这感情隐藏至深,读者只能从文中感受一二。
B.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C.选文不仅写了济南的山,还通过写水藻的绿与天空的蓝衬托出济南的水清澈的特点。
D.最后一段作者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

(四)浇花 (15分)
张丽钧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得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茁壮的杂草。她笑了,在心里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差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地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⑧妈妈见儿子绝望地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是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浇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杂草从垃圾桶里翻拣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没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地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 “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它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沾了光!”
?后来,妈妈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选文有改动)
15.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完成下面填空。(3分)
称谓:杂草→ ( )→ 花儿
态度:( )→认可→ ( )
16.结合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4分)
(1)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2)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17.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4分)


三、写作(4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恒,是追梦路上的执着,是身处困境的坚守,是成功的压仓石。恒,就是不忘初心一笔一划去描绘心中的愿景。
请以“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500








附加题(5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尔听到了也发
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你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仔细地看。
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而我都茫然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
1.选文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各是因为什么原因?(2分)



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范爱农是个怎样的人?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3分)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
1、
(1)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随君直到夜郎西
2、
(1)吝啬
(2)粗犷
(3)咄咄逼人
(4)花枝招展
3、D
4、B
5、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
6、
(1)不久,一会儿
(2)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趁、乘
7、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8、A
9、A (A.表示年龄的单位;B.助词“的”/名字里面的一个字;C.属下/下来;D.行为/同行)
10、冲曰/置象大船上/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
11、从群臣都不能想出称象的办法,而曹冲却想出了办法,可以看出曹冲智力超群的特点。
12、描写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写出了雪后小山秀气的特点。
13、
(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水温暖、澄清的特点,表达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14、A
15、植物
否定/忽视 肯定/尊重
16
(1)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妈妈对花儿的喜爱之情(相信花儿能感受到自己的爱,并茁壮成长)。
(2)运用拟人手法,杜鹃“举着的‘笑脸’”映衬出妈妈看到杜鹃花还在时的愉快心情。
17、渲染杜鹃花开的妖娆,为妈妈专心浇杜鹃花、拔掉儿子的“花儿”作铺垫。
18、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爱心(微笑)和赞美(歌声),特别是平等尊重的意识去对待一切生命。
三、作文(略)
附加题
1、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等人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火车上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2、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追求革命的爱国者。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