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分类汇编(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分类汇编(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6-22 20: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分类汇编(八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杭州-2)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
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
2﹒(宁波-6)磁共振成像是一种较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它采用强静磁场和变化磁场使人体组织成像。若携带金属物做磁共振成像,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金属发热而灼伤病人,重则危及生命。上述说明中,没有涉及的知识是( )
A.铁在磁场里会被磁化 B.磁能生电
C.电流的热效应 D.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3﹒(温州-5)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01 B.157 C.258 D.359
4﹒(温州-11)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箔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如图)。去掉铝箔,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 )
选项
遮光部位
未遮光部位
A
不变蓝
不变蓝
B
不变蓝
变蓝
C
变蓝
不变蓝
D
变蓝
变蓝
5﹒(绍兴-12)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
B.一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6﹒(绍兴-13)如图是小敏设计的汽车尾气中CO排放量的检测电路。当CO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电铃发声报警。图中气敏电阻R1阻值随C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铃应接在A和C之间
B.当CO浓度升高,电磁铁磁性减弱
C.用久后,电源电压U1会减小,报警时CO最小浓度比设定值高
D.为使该检测电路在CO浓度更低时报警,可将R2控制电路的滑片向下移
7﹒(湖州-5)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宣布今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无法得知的是某元素( )
A.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B.一个原子的质量
C.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
8﹒(湖州-7)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米的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面来的的
9﹒(湖州-10)如图所示家庭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电工师傅按下面的顺序进行检测:①闭合S1,灯L1亮;②断开S1,闭合S2,灯L2不亮;③再用测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点氖管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是( )
A.灯L短路21cnkxtj2008
B.灯L2所在支路开路
C.c、d两点间开路
D.c点左侧的零线开路
10﹒(湖州-16)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电磁铁置于条形磁铁附近并正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前,电磁铁与条形磁铁间没有力的作用
B.闭合开关后,条形磁铁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
C.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a移动时电磁铁与条形磁铁间的作用力增大
D.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a移动过程中,若条形磁铁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11﹒(嘉舟-4)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1cnkxtj2008
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最不发生改变。
12﹒(嘉舟-8)小明在科学拓展课上制作了一个简易喇叭(原理如图)。接通信号源后,电流的方向不断改变,导致线圈的磁极不断变化,通过吸引或排斥磁铁,带动纸盆振动。为改变纸盆振动幅度以调节喇叭响度,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改变磁铁的磁极 B.改变电流的大小
C.改变磁铁磁性强弱 D.改变线圈的匝数
13﹒ (金丽-5)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D.质子
14﹒(衢州-6)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
A.氢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15﹒(台州-3)空气的组成成分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1cnkxtj2008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16﹒(台州-6)高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4)是烟花中常用的氧化剂,可增加烟花的亮度。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1cnkxtj2008)
A.-7 B.-1 C.+5 D. +7
17﹒(台州-8)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 H72O5N4Mg,推测叶绿素中的( )
A.镁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
B.氮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C.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D.氢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
18﹒(台州-7)能写红黑双色的磁画板截面如图所示,按下写字笔黑色按纽写出黑色的字,按下红色按钮写出红色的字刷子左右移动则字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刷子可以用铁制作21cnkxtj2008
B.写黑字时笔尖为S极
C.写红字时笔尖为N极
D.写字的原理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19﹒(台州-11)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二、填空题
1﹒(杭州-22)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验到同位素14C的部分)。据此回答:
(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 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写出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
(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选填“外树皮”“木质部”“韧皮部”或者“髓”)
(4)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14CO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宁波-16)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人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 作用引起的。
(2)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 (填“甲”或“乙”)装置。
(3)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绍兴-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A.相对原子质量21cnkxtj2008
B.质子数
C.中子数
(2)第3号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第12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4﹒(绍兴-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 。(选填字母)
(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 。
(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
5﹒(湖州-19)普通火柴的火柴头中含有可燃物、摩擦剂及氯酸鉀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提供助燃剂)。火柴头在火柴皮上摩擦产生的热使可燃物燃烧放热,让氧酸钾快速分解产生助燃剂,使火柴头剧烈燃烧从而引燃火柴梗。
(1)火柴头和火柴梗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它们各自的 。
(2)写出快速产生助燃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6﹒(嘉舟-17)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气体。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室息死亡。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 ,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7﹒(金丽-18)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处理汽车排放的某种有毒气体的微观模型。请回答:21cnkxtj2008
(1)用模型表示方框中的微粒 ;
(2)该反应属于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的 ;
8﹒(衢州-18)为研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与有无铁芯的关系”,小科设计了如图1电路。
(1)强弱判断:通电螺线管吸引大头针数量越多,表示其磁性越 。
(2)具体操作:
①将无铁芯的螺线管接入电路,把变阻器滑片P移至最下端,闭合开关S,发现螺线管吸引大头针数量较少。21cnkxtj2008
②断开开关S,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将变阻器滑片P稍向上移,闭合开关S,发现螺线管吸引大头针数量较多。
(3)评价交流
①上述实验,没有进行多次实验,且存在的错误是 。
②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本实验用吸引大头针数量反映磁性强弱。图2所示实验采用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有 。
9﹒(衢州-19)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
(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 装置。21cnkxtj2008
(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10﹒(衢州-21)一种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过碳酸钠会与水反应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1)过碳酸钠中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
(2)Na2CO3与Na2CO4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盐,但Na2CO3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这是因为构成它们的 不同。
11﹒(台州-18)某同学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
(1)用如图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劲捂住试管却仍观察不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若此装置气密性良好,为顺利完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提一条合理建议 。
(2)清洗试管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溅落在衣服上,留下了黑点,用彩漂液(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清洗,黑点处迅速产生气泡,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气泡产生的原因 。
三、实验探究题21cnkxtj2008
1﹒(温州-25)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la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方案二: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人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1)该实验通过 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
(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有什么优点? (例举一点)
(3)根据方案一所得数据(如图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图丁中画出了甲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变化趋势,其中合理的是 。
2﹒(温州-27)小明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观察发现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以A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乙),分别记下各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
1
2
3
4
5
6
平均时间/秒
3.2
3.8
5.0
7.1
11.1
19.0
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①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②③示数增大不明显。21cnkxtj2008
(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的原因是 。
(2)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 。
(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B组实验现象做出简要解释: 。
3﹒(绍兴-26)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铟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來,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 。21cnkxtj2008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 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4﹒(金丽-26)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 A、B、C 三个品种各 6 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 5 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
品种
A
B
C
叶绿素含量(毫克/克)
6.22
8.11
7.85
请回答:
(1)实验中每个品种选取 6 株的目的是 ;
(2)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 相同;
(3)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衢州-24)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1.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 。
(2)菠菜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图4中的 (填字母)进出植物体的。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衣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 。
6﹒(衢州-25)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
Ⅰ.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横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块悬挂在陶罐的正上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
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4HNO3+Fe=Fe(NO3)3+NO↑+2H2O]
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
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4HNO3)分析与评价:
(1)步骤IV中的“?”处应填 。
(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 。(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
(3)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积均能精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次测得空气的含氧量都小于1/5,原因是 。
7﹒(台州-26)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原料CO2还是H2O呢?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利用18O作为标记物,制备了三份相同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将小球藻放人这三种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产生的氧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21cnkxtj2008
资料:
I.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可用16O来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其中16O占99.76%(可视为100%)。
II.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产生水。
Ⅲ.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1)16O、标记物18O都属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 方。
(2)如图是三个实验中,在水、碳酸氢盐、氧气各物质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在答题纸的虚线框内完成第三个实验的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
(3)鲁宾和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气,只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 千克/米3。
8﹒(舟山-25)在学校组织的科学实验考查中,小明抽到的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1)他看到实验桌上有上图所示的器材,要完成本实验,除选取①②③④⑤器材外,还需 (填序号)。
(2)小明组装装置后,开始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结東时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的现象,他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四、解答题21cnkxtj2008
1﹒(温州-33)过氧化氢溶液保存时,因缓慢分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为探究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每次实验往锥形瓶中加10克30%过氧化氢溶液,再滴加调节剂,使其pH分别从3依次调至13,在60℃反应温度下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乙。
(1)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 。
(2)根据本实验结果,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 。
(3)某次实验中,当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0.32克氧气时,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滴加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到1%)21cnkxtj2008
2﹒(绍兴-31)甘蔗是我国南方重要农作物。
(1)如图表示晴朗白天甘蔗田间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信息作出解释。
(2)农民常常通过施农家肥来提高甘蔗产量。请写出该方法蕴含的科学原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B
B
C
B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cnkxtj2008
答案
B
A
A
A
B
D
C
A
D
二、填空题
1﹒(1)气孔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3)韧皮部
2﹒(1)蒸腾 (2)甲 (3)减少21cnkxtj2008
3﹒(1)B 21cnkxtj2008 (2)金属 (3)MgCl2
4﹒(1)BD (2)氢元素 (3)排除水中加入二 氧化锰也会产生氧气
5﹒(1)着火点 (2)2KClO3 2KCl + 3O2↑
6﹒(1)减小 (2)密度比空气大
7﹒(1)如右图(2)化合反应
8﹒(1)强 (3)①电流大小没有控制相同 ②AB(全对给2分,漏选给1分,有错选不得分)
9﹒(1)C (2)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写出1点给1分)
10﹒(1)3:16 (2)阴离子(或酸根阴离子)
11﹒(1)双手分开握,增大与试管的接触面积(或“用冷水冲刷试管外壁,擦干后再重新实验”、“用 冷水中刷试管外壁,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把试管浸入热水”等合理均可) 21cnkxtj2008
(2)2H2O2 MnO2 2H2O+O2↑
三、实验探究题
1﹒(1)装置内氧气含量降低的快慢
(2)排除不同蟑螂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在同一容器内控制温度连续变化)
(3)a21cnkxtj2008
2﹒(1)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在顶部聚积并逐渐下沉
(2)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对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
(3)大玻璃罩中蜡烛燃烧时,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冷却,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周围下沉,导致玻璃罩底部二氧化碳积聚并逐渐上升,所以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21cnkxtj2008
3﹒(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会増加(合理即可)
(2)空气21cnkxtj2008
(3)打开容器前没有称量容器的总质量
(4)ACD
4﹒(1)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3 分)
(2)光照强度
(3)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绿素的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3 分)
5﹒(1)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2)A21cnkxtj2008
(3)减慢
6﹒(1)H2O
(2)一氧化氮与氧气参加了反应,气体减少(1分),使钟罩内气压减小(1分)。外界大气压大于钟罩内气压,水被压入钟罩,导致钟罩内水位升高(1分)。
(3)实验中较难控制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恰好与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无论是一氧化氮过量还是氧气过量,均会使测得的结果偏小(答“未将装置内氧气消耗完全”或“产生的一氧化氮未被完全反应”给2分:答“实验误差”不给分)
7﹒(1)右上(回答“上”或“右"给1分)
(2)如图[画图要求:第1、2两柱形图不等高(1分),第1、3柱形图等高(1分),第2柱形图与实验1、2中的第2柱形图不等高(1分)];21cnkxtj2008
(3)1.5221cnkxtj2008
8﹒(1)⑦⑨⑩ (2)没有在熄灭酒精灯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四、解答题
1﹒(1)氧气不易溶于水
(2)在pH约为3~5的酸性条件下保存
(3)解:设当产生氧气0.32克时,消耗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 = 2H2O+O2↑21cnkxtj2008
68 32
x 0.32克
68x=320.32g
x=0.68克
剩余过氧化氢质量m=10克×30%-0.68克=2.32克
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H2O2%=2.32克/(10-0.32)克×100%=24%
答: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
2﹒(1)甘蔗中上部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被消耗,浓度降低。下部光线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往下运动,所以下部二氧化碳浓度高。
(2)农家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农家肥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有利植物的生长;有机物分解后可以形成腐殖质,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