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长篇小说《红处方》。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内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朗读课文,初识“小屋”自惭形秽(huì):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襟(jīn)怀:胸襟;胸怀;心胸。
广袤(mào):土地的面积。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驰骋(chěng):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坍(tān)塌:崩塌。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朗读课文,初识“小屋”朗读课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初步认识作者笔下的精神小屋。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合作探究,走近“小屋”1.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4.在描绘第二间小屋时,作者用了一个成语“鸠占鹊巢”,结合文章,文中“鹊”指的是什么?“鸠”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5.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合作探究,走近“小屋”6.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7.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会出现什么情况?
8.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
美文精读,品味“小屋”1.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美文精读,品味“小屋”2.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
请你选取文中你喜欢的精美段落或者语句,说一说。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或者成语、词语的运用等不同角度美读课文,找出认为好的词语及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联系实际,话说“小屋”
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
你将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小屋呢?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试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