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数的产生和发展︳人教新课标(2014秋)(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数的产生和发展︳人教新课标(2014秋)(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6-25 17: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数的产生和发展
备 课 人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以及数字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树立好好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
德育渗透
使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树立好好学习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设计意图、说明)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三、课堂小结
四、课外延伸
五、布置作业
一、课件出示:简单的符号。
板书:数的产生和发展。
二、新课
1、观看远古人类计数方法的视频。提出要求:远古人类是如何计数的?
2、课件出示计数方法。
得出结论:这样计数不方面。
随着人类语言文字的不断发展,又发名了一些计数的方法。让我们走进四大文明古国,看看数字的发展。
3、课件出示古埃及象形文字。
问:你认识吗?
他们分别代表什么呢?
明确:古埃及的文字是十进制,但遇到0时是空位。
4、课件出示:古罗马的符号计数。
问:孩子们见过吗?
带领学生一起认识古罗马的数字和进制。
5、课件出示中国的算筹。
问:你知道中国的算筹怎么计数的吗?
直接告诉孩子们:中国的算筹是按照纵式,横式交替进行基数的。
结合课件进行细致讲解。
6、古印度的阿拉伯数字。
将课件和书上小资料结合进行学习,使孩子们明白: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
结合课件上的表格进行归纳小结。
课件:认识古代玛雅人的数字。
将今天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学生仔细观看,然后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回答。
同桌交流后回答。
全班齐答。
同桌之间尝试进行回答。
孩子们认真阅读并了解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师生共同小结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渗透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启发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态度。
为孩子们在今后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五、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和发展
实物计数 一一对应 古埃及象形文字
结绳计数 古罗马符号
刻道计数 古代中国算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上课时,我出示远古人类的视频,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例如,埃及数字就是符号来表示,罗马是符号,中国数字用算筹。除此之外,还有玛雅、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必要,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古代有十进制,还有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等.由于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以后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进而将数的发展历程,植入孩子们的心中。但是在授课中。还是觉得授课速度太快,给学生留的讨论和想象的空间太少,学生的动手练习也不太欠缺。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现出来。有待后期的教学中强化训练。
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知就接触了数字,但数的产生和发展还十分陌生。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数的发展历史,学生接触的都是文化性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读法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千亿,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的位值原则是读、写多位数和计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