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8 《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单元美文诵读 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在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晶的。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课前准备一、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组织文人编写《世说新语》。二、作品介绍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现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都是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鲁迅称之为“名士的教科书”。三、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无奕女( ) 差可拟( )
谢道韫( ) 尊君在不( )
shě( ) qī( )
舍 期
shè( ) jī( )
??yìnǐyùn??fǒu舍弃宿舍期行期年之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与人期行( )
(2)君与家君期日中( )
(3)元方入门不顾( )
(4)尊君在不( )
(5)去后乃至( )
(6)下车引之( )约定??????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回头看不,同“否”才拉(7)相委而去 ( )
(8)与儿女讲论文义( )
(9)俄而雪骤( )
(10)未若柳絮因风起( )(1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舍弃文章的义理不久,一会儿不如,不及把家里人聚在一起3.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您与我父亲约在中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后那朋友才来。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家庭聚会,与子侄辈讲解谈论诗文。(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课文研读四、整体感知
1.对《咏雪》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之意。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C2.《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 (朝代)人 (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南朝宋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3.关于《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从这则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守信用、讲礼貌。
B.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C.“元方入门不顾”是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D.文章用语言和行为刻画了主要人物陈太丘。D4.《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陈太丘与友期行》讲了陈太丘七岁儿子陈元方的故事。陈太丘在久等友人不到的情况下先行一步,友人来后怒骂陈太丘;其子陈元方以“无信”“无礼”驳斥友人,令其自惭,当友人下车拉他表示友好时,他却头也不回进门去了。陈元方表现得有理有节,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五、品味鉴赏
1.“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请赏析该句妙在何处。 因为柳絮呈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D3.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妙在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的人。知识储备 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代表作:《世说新语》。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文言字词理解
阅读文言文的前提是把握一些关键文言词语的含义。例如《咏雪》中的“儿女”“骤”“拟”等词,《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期”“去”“舍”“委”等词,就是本课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只有理解了这些词语的含义,才能准确、流畅地疏通文意。 常见考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选择加点词语解释正确(或有误)的一项。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首先要学会积累。平时要注意积累文言词语常见意义和用法,然后将这些零散义项聚集起来,进行分类整理记忆。特别要注意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的积累与整理。 具体解题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语境分析法。即利用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如“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中的“委”,结合上下文意思可知,这句话是说友人责怪元方的父亲不守约定丢下自己先走了,故“委”在这里为“舍弃”之义。 2.迁移联想法。中考所考查的文言词语,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因此我们要善于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推断词义。
3.成语对应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语,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文言词义。如利用成语“不期而遇”中“期”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含义为“约定”。 4.代入检验法。对于选择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义项代入各自的语境中检验,代入后句意准确而无障碍者为正确义项。课文总结主题情感
《咏雪》通过写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结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