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11 《论语》十二章第三单元美文诵读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柔和的光线照耀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远远望去,小溪就像一条金光闪闪的彩带环绕在小城的周围,给小山城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课前准备一、作品介绍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二、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不逾矩( ) 一箪食( )
一瓢饮( )三省吾身( )
博学而笃志( )不亦说乎( )
曲肱而枕之( )
学而不思则罔( )
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yú??????????dānpiáoxǐnɡdǔyuèɡōnɡwǎnɡyùnhào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
(3)不亦君子乎( )
(4)吾日三省吾身( )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6)三十而立( )
(7)不逾矩( )按时温习????? ?????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自我检查、反省诚信立身,指有所成就超过法度(8)四十不惑( )
(9)温故而知新( )
(10)学而不思则罔( )
(11)于我如浮云( )
(12)逝者如斯夫( )
(13)三军可夺帅也( )
(14)博学而笃志( )迷惑、疑惑???? ???温习迷惑对于往、离去改变坚定3.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说”通“悦”,意思是愉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解释加点字的古今义。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择其善者而从之
时,古义:名词作状语,按时;今义:时间。 ? ? ? ? 三,古义:泛指多次;今义: 表示确数。 善者,古义: 好的方面,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5.辨别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不同意思,并解释。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时习之( )替? ? ? ? 做表转折,却表顺承(3)知: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温故而知新 ( )
(4)乐:不亦乐乎(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了解? ? ? ? 懂得明白领悟、得到高兴、快乐? 以……为快乐6.辨别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别,再解释。
(1)学而时习之( ) (2)饭疏食饮水( ) (3)温故而知新
( ) ? ? ? 名词作状语,按时名词用作动词,吃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7.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学而时习之
D.曲肱而枕之? ? ? A?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能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这里面了。课文研读三、整体感知
1.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C2.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四、品味鉴赏
1.请你结合学习实际,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2.本文有几则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示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行。修己不能只做一时一事,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在生活中要做到“三省”,才能不断进步。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指出了学习的哪三个层次 ?孔子强调的意思是什么?三个层次分别是懂得它,爱好它,以它为乐。孔子强调的意思是要以学习为乐,享受学习的乐趣。知识储备文言文断句的五个技巧
1.看虚词,定句读。
①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②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2.找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4.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来确定该使用什么样的标点。
5.根据修辞的要求断句。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断句。语录体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代表作品《论语》《二程遗书》。课文总结主题情感
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结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