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四川省泸州市第二中学高二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春四川省泸州市第二中学高二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24 13:0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春四川省泸州市第二中学高二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杂文学”是相对于纯文学而言的。我们所说的纯文学,指非功利、重抒情的美文;混美文与非美文为一体的,我们称为杂文学观念。我国早期文学与非文学是不分的。魏晋之后,文学逐渐独立成科,但美文与非美文也还没有分开。南朝宋文帝立“儒学”“玄学”“史学”和“文学”四学,其中的文学依然指文章之学,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不同。齐梁之际,有“文”“笔”问题的讨论,各人看法不同,但一种要把美文与非美文区别开来的意向却清晰可见,这主要反映在萧绎的《金楼子·立言篇》里,他把是否有浓烈的感情和声律、词采之美作为区别分文笔的标准,萧统编《文选》亦将非抒情又乏文采的史传、诸子排除在外。这是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就文学自身的演进而言,这一观念更重视文学的物质,意在把“文学”从杂的境地纯化出来。
到了唐代,这一观念仍有相当影响,如初唐人编写的《梁书》《陈书》《周书》《北齐书》等,在提到“文”“笔”时都分得很清楚。盛唐以后,这种观念逐渐消退,随着文体文风改革呼声的增高,文笔之分又为文笔未分之前的“文章”概念所取代。自陈子昂说“文章道弊五百年”之后,用“文章”包括一切文体的用法便成了古文家的习惯。在李阳冰、贾至、任华、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人笔下,“文章”一词频频出现,从而泯灭了魏、晋以来日趋扩大化了的不同文体间的差别。表面看来,以“文章”取代“文笔”,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变化,但在这一现象的底层,却反映了唐人文学观念的重大变革,亦即杂文学观念的复归。这种似旧实新的观念,将南朝人想从“文”中排除出去的大量应用文体重又收罗进来,施以新的写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古文的地位。
韩愈、柳宗元在文坛的崛起及其倡导的文体文风改革,除了现实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外,正与这种杂文学观念的影响紧密相关。他们大量使用“古文”“文章”之类词语,将经、史、子乃至碑、铭、杂说等一切有韵无韵之文统统包罗在内,并在理论上予以倡导,在写作实践中赋予这些应用文体以文学的物质。“二公者,实乃站于纯文学之立场,求取融化后起诗赋纯文学之情趣风神以纳于短篇散文之中,而使短篇散文亦得侵入纯文学之间域而确占一席之地”(钱穆《杂论唐代古文运动》)。杂文学事实上已起了某些变化。
从杂文学始,到“文”“笔”之分的讨论,最后以“文章”合一终,散文的发展似乎在绕了一个大圆圈后又回到了它的原点。这一现象,就文学自身的演进来说,无疑是一种倒退;但就杂文学观念在特定的时期重建的意义而言,则是一种进步。因为这一观念蕴含着以复古为新变的充实内容,给予当时和此后的散文发展以深远影响。
(选自《唐代散文概论》,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所谓“杂文学”是相对于纯文学而言的,重功利、轻抒情,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的文章。
B. 南朝宋文帝立“儒学”“玄学”“史学”和“文学”四学,至此,现代“文学”的概念正式确立。
C. 南朝齐梁之际将“文”“笔”区分的较为明确,把感情浓烈、辞采华美、讲究声律的文章称为“文”。
D. 从杂文学始,到“文”“笔”之分的讨论,最后以“文章”合一终,中国古代散文就是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轮回中发展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首先引入了几组概念:杂文学与纯文学、美文与非美文、文学与非文学、“文”与“笔”,意在说明魏晋以后“文学”概念的演变。
B. 盛唐以后,又用“文章”取代了“文”“笔”的分野,论证了唐人文学观念的重大变革,即杂文学观念的复归。
C. 第三段,引用钱穆的话证明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不仅对唐朝政治产生了影响,也促进了杂文学观念的回归。
D. 文章最后归纳总结,归纳了文学概念的发展演变的特点,给以中肯的评价,并指出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朝之际,人们对“文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文”与“笔”也有了思考与探讨,这些可以看作是这一时期“文学”意识的觉醒。
B. 如果没有唐代社会杂文学意识的再次回归,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的确立,不知要提前多少年。
C. 韩愈、柳宗元在古文创作中,即便是一些“笔”类的应用文体,也赋予其文学的元素。
D. 萧绎和萧统在对古代文章分类的认识上,基本上是一致的。《文选》所选文章,就很注重“文”的特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狗眼
聂鑫森
季兴决定今晚去叩访曹真。
临出门时,老婆对他说:“你提点什么东西去吧,几年没上曹真家了。”季兴说:“俗!我们是大学的同学,而且玩得挺铁,提着东西去像什么?”老婆讥讽地说:“我听说他家那条哈巴狗,见了送东西的人就格外亲热。”
“胡扯!”
季兴就这样潇潇洒洒地出了门,然后走在社区铺满灯影和树影的大道上。十年前,在大学念中文系时,他们住在同一间宿舍,可以说是无话不谈。毕业后,一起分到市里惟一的一家党报工作。干到第五个年头,跑党政报道的曹真,突然调到市税务局去任办公室主任,很快就当上了副局长,副处级待遇。而季兴呢,还只是报社新闻部的主任,但他不后悔,他喜欢新闻这个行当。
季兴和曹真几年前都先后搬到了这个社区,偶尔在路上碰到了,寒暄几句,就匆匆而别。曹真永远是一副忙忙碌碌不容人打扰的模样,而季兴则全身透出一股清高自居的劲儿。当然彼此都知道对方家里的电话和手机的号码,彼此也会轻描淡写地说“什么时候闲了,我来拜访你”之类的客套话。今晚季兴要去曹真家,目的不是要去叙旧,而是有一件事要当面通报一声,要不老同学的面上说不过去。
季兴所主持的新闻部,底下有一个“内参”小组,早几天写了一篇《长兴街税务所白吃白要成何体统》的批评性稿件,作为不公开发表的“内参”已分送给市委各个常委。季兴今晚揣着这个用信封装好的影印件,就是想拿给曹真看一看,也让他知道某些部下的劣迹,赶快进行严肃的治理。
季兴在二十分钟后,按响了住在八栋中门二楼曹真家的门铃。
门徐徐打开,胖胖的曹真大声说:“快进来,快进来。”
紧接着一只浑身洁白的哈巴狗蹿了过来,并张着嘴亲热地叫了两声,然后立了起来,两只前脚在空中摆动了几下,分明是表示欢迎的意思。
季兴暗笑老婆的无稽之谈:我手上什么东西也没带,这狗照样对人亲热!
曹真让季兴在大客厅正中的真皮沙发上坐下,沏上一杯“特级龙井”茶,递过一枝“大中华”香烟。
季兴问:“嫂夫人和孩子呢?”
“她爸住院了。她领着孩子去看看。”
那只狗此刻安静地伏在季兴的脚边,狗的身上分明飘逸出香水的味儿,季兴忍不住用手去抚抚它柔细的毛。
季兴说:“这是一条挺可爱的狗。”
曹真笑了,然后问道:“怎么今儿来看我了?”
“想念老同学呗。”
假话,假话。这么多日子不想,今晚想了?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只管说。”
“没有事找你帮忙就不能来看看你?当官的思维就和我们不一样。”
曹真似乎有些遗憾,嘴角扯了扯,又扯出一脸的笑,说:“季兴,你来了,我倒有事要找你帮忙哩。”
“行,你说。”
“长兴街税务所是我‘蹲’的一个‘点’,税收任务完成得好,作风也正派,你能不能派几个记者,搞出一个典型报道,当然,你大驾光临更好,我来亲自接待怎么样?”
季兴说:“我回去向总编汇报一下,好不好?”
“行。”
季兴本想立即把那个“内参”影印件拿出来,但又忍住了。他心里想,是曹真高高在上,根本就没下到长兴街税务所去呢,还是下去了,却对那些歪风邪气姑息纵容?要么就是自个儿有所染了。季兴真的没有想到长兴街税务所是曹真的“点”,原以为他不过是个副手,这事与他没有直接的联系,现在看起来,他真是个当事人了。如果猛地一下把影印件抛出来,会大扫曹真的面子,弄得双方都很尴尬。
季兴此刻极想换一个轻松的话题,比如谈一谈大学的生活,谈一谈孩子什么,曹真的手机却响了。
“我是曹真。啊,半个小时后来我家,谈点工作上的事?好吧,我等着。”
季兴松了一口气,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辞了。于是他站起来,说:“曹真,以后我再登门拜访,好吗?”
“好。真是对不起。这些人也是,非得上家里来谈工作。”
季兴走向门边。那只狗突然蹿过来,一口咬住了季兴的裤管,咬得紧紧的。
季兴一下子愣住了。
曹真的脸变得通红,说:“宝宝,让客人走,听话。”狗就是咬住不松。
季兴立刻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从口袋里掏出那个装着影印件的信封,说:“曹真,忘记把这个东西给你了。”
“这是什么?”
“看了你就知道了。”
哎,老同学,还这么客气。”
狗松开了咬住的裤管。这狗眼倒是挺亮,这样的场景它定是见得多了,可它不知道那信封里装的只是一份稿件!
季兴逃也似的离开了曹真的家。(微型小说选刊》2015 年第 3 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小说主要塑造了季兴、曹真两个人物形象,特别对曹真作了比较精细的刻画,通过语言描写突出了曹真虚伪的性格。
B. 小说开头写季兴和老婆的对话,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设下了悬念,“季兴立刻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得益于老婆的提醒。
C. 小说中讲到季兴和曹真是大学同宿舍同学,关系融洽,这一背景的交代,旨在说明现实生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
D. 曹真“忙忙碌碌不容人打扰”,季兴“清高自居”,两人不同的性格形象,暗示他们之间矛盾的发生不可避免。
E. 报社的新闻稿件是本文的行文线索,季兴去曹真家拜访是因为稿件,离开也是因为两人对稿件内容的看法不同。
5.文章开头写季兴“潇潇洒洒地出了门”结尾却“逃也似的离开”,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5分)
6.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狗眼”为题的好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芯片组,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芯片组合。它们相互依赖,组合在一起能发挥更多作用,比如,计算机里的中央处理器(CPU)及手机中的射频、基带和通信基站里的模数转换器(ADC)等,就是由多个芯片组合在一起的更大的集成电路。而集成电路是非常精密的仪器,其单位为纳米。一纳米为十万分之一毫米。这就对设计、制造工艺都有非常严格、高标准的要求。一颗芯片的制造工艺也非常复杂,一条生产线大约涉及50多个行业、2000-5000道工序。其中,光刻是制造和设计芯片的纽带,目前光刻机领域的龙头老大是荷兰的ASMI,已经占据了高达80%的市场份额,垄断了高端光刻机市场。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全球仅ASMI能够生产,售价都超过1亿美元。
自1993年1月以来,英特尔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个人计算机所用的CPU处理器中,英特尔就占据了八成份额。人们耳熟能详的奔腾、赛扬、酷睿等处理器都来自英特尔。目前,英特尔的年营收率仍然在继续增长——无论是从PC、数据中心服务器,还是物联网芯片。而在手机芯片中,高通是另一大巨头,目前国内除了华为、三星等手机厂商外,其余安卓手机厂商采用的全部都是高通处理器。除了购买芯片的费用外,高通还向每台手机收取专利费用,有100多家手机厂商都与高通签订了购买专利的协议。海关总署公开信息显示,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从2015年起已连续三年超过原油,且二者进口差额每年都在950亿美元以上。其中,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高达3770亿块,同比增长10.1%;进口额为2601亿美元,同比增长14.6%。而同期中国的原油进口总额仅约为1500亿美元,中国在半导体芯片进口上的花费已经接近原油的两倍。
摘编自《一颗“芯”是如何炼成的》(《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3日)
材料二:
2016年3月,美国政府以中兴通讯及其三家关联公司违反美国相关出口禁令为由将中国最大的通讯公司之一的中兴通讯列入出口限制名单,限制美国供应商向中兴出口包括芯片在内的美国产品。2017年3月,中兴通讯与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和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中兴通讯同意支付约8.9亿美元的罚金。同时,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兴的3亿美元罚金和为期7年的出口禁令被暂缓执行。此后,中兴被从美国出口限制名单中移除,中兴与美国供应商的业务恢复正常。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又发布声明说,由于中兴通讯公司违反与美国政府去年达成的和解协议,将对该公司执行为期7年的出口禁令,这意味着7年内美国企业不能向中兴提供产品。5月9日,中兴通讯宣布受美国制裁影响,公司主要经营活动已无法进行。
2018年5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也表示,美国政府尚未与中国政府就中兴事宜达成任何协议,但他表示,对中兴执行禁令也将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特朗普预想可能会要求中兴支付高达13亿美元的罚款,并且更换管理层,成立新董事会,并采取“非常、非常严格的安全规定”,还预想中兴未来将从美国采购很大比例的部件和设备。
摘编自《美国尚未与中国就中兴事宜达成任何协议》(新华网2018年5月23日)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因为不掌握某些领城的核心技术,我们有时不得不看别人脸色行事,甚至被卡脖子、牵鼻子没有安全和主动权可言。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我们“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摘编自中商产业研究院等发布的资料)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体积很小的集成电路就是芯片,它是一种非常精密的仪器,我们日常使用的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常用到芯片。
B. 芯片的制造工艺极其复杂,其生产线涉及几十个行业、几千道工序,光刻机在芯片制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C. 英特尔和高通两大芯片制造商占据了市场绝大部分份额,中兴通讯公司生产的安卓手机使用的就是高通的芯片。
D. 中国在半导体芯片进口上的花费已经连续三年超过了原油,2017年的进口总额已经接近进口原油总额的两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揭示了我国芯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现实,材料二介绍了美国停止向中兴通讯公司出售芯片的事件。
B. 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公司反复发难,其实是一种贸易战行为,说明全球化思想虽浪漫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C. 根据材料可见,中国的芯片制造业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外,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并奋力追赶,不然就会受制于人。
D. “中兴事件”再次警醒我们,核心技术是大国重器,要把握主动权尽快布局,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9.我国目前要发展芯片制造业面临着哪些困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①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令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同为侍读。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是时秘书省典籍散落,条疏无叙,怀素上疏曰:“南齐已前坟籍,旧编王俭《七志》。已后著述,其数盈多,《隋志》所书,亦未详悉。望括检近书篇目,并前志所遗者,续王俭《七志》,藏之秘府。”上于是召学涉之士国子博士尹知章等,分部撰录,并刊正经史,粗创首尾。会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马怀素传》,有删改)
(注)①中使:指宦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B. 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C. 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D. 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品秩不高而权限广。
B. 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用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 侍读,名义上是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但实际上只作为照顾皇帝起居的近侍,有职无权。
D. 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是褒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马怀素十分好学。马怀素年少时家境困窘连灯烛都没有,就白天打来柴草,夜晚点燃用来看书;为官后,也手不释卷。
B. 马怀素不畏君威。武则天恼怒马怀素没有按照她的旨意办案,亲自责问。马怀素启奏,昔日栾布为彭越辩解尚不被治罪,他为元忠辩解也不应受牵连。
C. 马怀素忠于职守。夏官侍郎李迥秀仗恃张易之的权势,接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劾他,李迥秀被罢免了职务。
D. 马怀素尽享哀荣。马怀素死后,皇帝特意为他举哀,停止上朝一天,追赠他润州刺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
(2)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长沙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
三年谪宦②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大历八年(773 年)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诗人遭诬被贬睦州司马,途径长沙作此诗。②贾谊曾被汉 文帝重用,后被疏远,外放为长沙王太傅长达三年。
14.贾谊的经历,经常被后世诗人们写进诗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典。请根据第二单元的学习 内容进行推断,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典故的诗句是(3分)
A. 尚激抟溟势,期君借北风。(崔涂《喜友人及第》)
B.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宋之问《送杜审言》)
C.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D.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李白《赠崔秋浦三首之一》)
15.诗题为《长沙过贾谊宅》,诗中哪两句对题中之“过”进行了展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
(2)杜甫《登高》中的“____”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____”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自己尽管在吃穿方面比不上别人,但却因内心愉悦而浑然不觉的句子是“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比拉彗星自1826 年被命名后,一直在预计回归的年份准时出现。1846年比拉彗星 ,形成了两颗小彗星,并各自逐渐产生彗尾。这是人类第一次真切地观测到彗星分裂的现象。然而,1852年比拉彗星如期回归后,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无论天文学家如何 地计算,无论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爱好者们如何 地寻找,全世界再没有人观测到比拉彗星。直至1872年11月27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一场意外又异常壮丽的流星雨造访地球,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 ,如焰火般盛放。据估计,这一夜可见的流星总数约16万颗,是一场真正的“流星暴雨”。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天文学家醒悟过来:分裂后的彗星已经碎解为颗粒尘埃,( )——人们终于发现了流星雨真正的成因。确实,大多数流星雨都与彗星瓦解或喷发的产物密切相关,至今天文学界已经证实有十多个颗粒尘埃流星群与彗星的轨道相合。
17.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距离却从此失踪了。
B. 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C. 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D. 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
B. 正是由于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
C. 这场流星雨正是因为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
D. 这场流星雨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分道扬镳 殚精竭虑 苦心经营 络绎不绝
B. 一分为二 精益求精 煞费苦心 川流不息
C. 一分为二 殚精竭虑 苦心经营 川流不息
D. 分道扬镳 精益求精 煞费苦心 络绎不绝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化肥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植物营养不足,不仅会大幅度降低产量,①_______________,诸如“瓜不甜、果不香”,其原因是没有合理施用化肥,而不是化肥造成品质下降。但化肥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也给环境遗成了一定压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就是要解决化肥高效利用的问题,包括如何让施入土壤的肥料②____________________,少流失到环境中。另外,作物生长在不同时间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一样,如果时间不对,施用的肥料不能被作物吸收而存留在土壤中,不但浪费还会污染,因此正确的做法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21.名著微写作。(5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从《觅渡》《杜甫传》《乡土中国》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立足作品,合理发散。100-150 字。
②从《雷雨》《水浒传》《边城》《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至少使用一处比喻,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00-150 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视频显示,事情发生在青岛。公交车上,老人发现鞋带松了,几次弯腰,却够不到脚面,一时有些尴尬。很多人都在看着老人的这种状况。旁边的一位姑娘看在眼里,仿佛自然而然,就过来帮忙了。姑娘蹲下身来,给坐着的老奶奶系鞋带。老人似乎有些扭捏,不大好意思似的,姑娘不为所动,静静地把一只鞋系完,又去系另一只。视频传到网上,引发网友热议。
对这件事,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春四川省泸州市第二中学高二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 C 2. C 3. B 4.CE
5.①通过对比,形成反差,清晰突出季兴对老同学关系认识的变化(揭示了曹真的真面目)。
②增强情节的转折度和生动性,增加了可读性,趣味性。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反思生活态度,反思社会。
6..①“狗眼”二字别致抢眼、有趣,吸人眼球;
②“狗眼”所见、“狗”的表现是本小说的主要内容;
③让读者容易想到俗语“狗眼看人低”,更能突出文章主题,(揭示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走后门,拉关系”的腐败想象,发人深省。)
④揭示曹真这个主要人物亦如狗,具有“狗眼”特征.
7. A 8. B
9. ①缺乏核心技术,缺乏高端(尖端)的光刻机。②长期依赖进口,芯片制造业起步晚,基础弱。③国际技术封锁,无法进口和学习相关技术。
10.C 11.C 12.B
13.(1)武则天命令马怀素查办审问,派太监催逼,婉言暗示马怀素捏造事实定成同谋罪,马怀素坚持正义不接受这样的命令。
(2)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所顾忌,以私事相请、托人帮忙(或:走门路,通关节)公开地进行;马怀素对谁都不阿附依顺,他掌管举荐,公平允当,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参考译文: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寄居江都,年轻时拜李善为师。因为家贫没有灯烛,他白天采集柴草,夜里点燃柴火照明读书,于是博览经史,擅长作文章。考取了进士,他参加进士科考试,又应考制举,考中文学优赡科,受任郿尉,四次升任左台监察御史。
长安年间,御史大夫魏元忠被张易之陷害,发配流放到岭南,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孤独祎之到郊外为他饯行。张易之大怒,唆使人诬告崔贞慎等与魏元忠是同谋,武则天命令马怀素查办审问,派太监催逼,婉言暗示马怀素捏造事实定成同谋罪,马怀素坚持正义不接受这样的命令。武则天大怒,召见马怀素亲自诘责质问,马怀素奏报说:“魏元忠犯罪被发配流放,崔贞慎等因为是亲密的故交就去送他,确实是可以责备的,如果就此认为他们是谋反,我岂不是在欺骗上天的神明?当年彭越因为谋反被杀,栾布在他的尸身下奏事,汉朝不给栾布定罪,更何况魏元忠的罪与彭越不同,陛下怎么能追加送行人的罪呢?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如果交付给我去审讯,我怎么敢不守陛下的法律呢?”武则天的情绪缓解了,崔贞慎等因此获得宽免。当时夏官侍郎李迥秀仗恃张易之的权势,接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劾他,于是李迥秀被罢免了管理政事。马怀素处事公平,待人宽容,当时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出使回来,提升任考功员外郎。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所顾忌,以私事相请、托人帮忙(或:走门路,通关节)公开地进行;马怀素对谁都不阿附依顺,他掌管举荐,公平允当,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开元初年,任户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累积功绩被封为常山县公,三次提升任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
马怀素虽然一直做官,却十分好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受玄宗礼遇,玄宗下令让他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一起担任侍读。每次从旁门进来,都要他们坐着大轿。皇上居住在别馆,由于路远,就下令他们可在宫中乘马,有时候皇上亲自送迎,以表尊师之礼。这时秘书省的典籍散落,条目无法按次序排列,马怀素上疏说:“南齐以前的典籍,王俭编的《七志》已经收入。以后的著述,数量很多,《隋志》记载的,也未必详尽。希望检查近来书籍的篇目,增入以前史志所遗缺的,续编王俭的《七志》,将它珍藏在秘府。”皇上于是诏令研究此方面的学者国子博士尹知章等人,分部撰写,并且刊正经史,撰写首尾。适逢马怀素病死,享年六十岁,皇上特意为他举哀,停止上朝一天,赠予他润州刺史,谥号文。
14. C
15.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直接展开“过”字。情感:①通过对贾谊的追怀、凭吊,表达了对贾谊不被重用而外放的感慨和惋惜,“万古惟留楚客悲”,直抒胸臆地点出对贾谊遭遇的悲悯(伤人);②借怜贾谊以自怜,表达了自己无辜被贬,不被重用的悲愤和痛苦,“怜君何事到天涯”,既是对贾谊外放的追问,也暗寓自身被贬远地的无奈(自伤)。
16.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 B 18. D 19. B
20. 示例:①还会严重影响品质 ②多被植物吸收利用 ③在作物最需要的时候施肥
21.贺秀莲幼年丧母,不爱读书, 失去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她嫁到外省,远离了家乡 ,与丈夫起撑起一个贫困不堪的家。好容易熬过了苦日子,却不幸患了瘤症,命运着实可悲。但是,她像荒漠的胡杨,倔强顽强,不向命运低头,又让人可敬可叹。
22.善念如烛,请多呵护
善念止于想法,好比风中之烛,乍起乍灭;起而行之,始可长放光明
视频中,姑娘蹲下身来,给坐着的老奶奶系鞋带。老人似乎有些扭捏,不大好意思似的,姑娘不为所动,静静地把一只鞋系完,又去系另一只。
帮系鞋带,通常是亲密的举止。这是孙女在给祖母行孝吗?不是,两位素昧平生。事情发生在青岛,视频显示,公交车上,老人发现鞋带松了,几次弯腰,却够不到脚面,一时有些尴尬。旁边的姑娘看在眼里,仿佛自然而然,就过来帮忙了。
小小举止,却温馨得很。好多人看得眼眶湿湿的:啥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亲孙女也就这样了!
对照之下,笔者还有点惭愧。因为类似的场景,我也遇上过。曾经见到一位老人,两手拎着东西,又费劲地在兜里翻找物件,一时又找不到,老人一会儿一头汗,挺狼狈的;敬老、爱老、帮人,这些道理我都懂,脑中也转过“去帮帮她”的想法,可是,还是没做。为啥呢?想法太多,顾虑太杂。脑子里不是没冒出善念,但是让一股一股杂乱想法“稀释”了:素不相识的,合适吗?唐突不唐突啊?那么些人都不去,我去,是不是太招摇了?老太太把我当骗子咋办?……越想越犹豫,越想越怯懦,最后,溜了。
别让犹豫拽住助人的手。怎么克服心理上的这种“刹车”?姑娘的做法就是一种提醒:请尊重自己的善良直觉。见人在急中难中,我举手可帮,那就去做。力所能及、顺手可为的微善,更应该运用这个法则。做好事时果决一些,何必想东想西呢?如果怕唐突,问一句的事,“大妈,您需要帮助吗?”,只要想做,办法多的是。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蛮干,比如下水救溺水者,再比如病人突然倒地,自然不能硬来。
网络世界中,有一个称呼叫“键盘侠”,就是在聊一些事的时候,把键盘敲得震天响,决心表得大如山,大有“解人危难,舍我其谁”的侠风;可是,真让做,一个个都蔫儿了,黄花鱼——溜边了。头脑中的善,不化作手上的作为,有什么用呢。
善念如果止步于想法层面,就好比风中之烛,乍起乍灭,光亮不显;如果善加呵护,起而行之,相当于以手护之,以玻璃罩笼之,始可长放光明,直至烛照四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