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成语正误辨析- 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语文-成语正误辨析- 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24 13:0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
成语正误辨析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宣笔、徽墨、宣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有那些繁文缛节。
B.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C.因为有了充足的伏笔铺垫和出人意料的结尾,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情节显得波澜壮阔,悬念丛生,让读者回味无穷,赞叹不已。
D.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模仿名家名作的语言,而不能欣赏其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学习其崇高的精神,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B.医患关系紧张非一日之寒,要大力发扬待人和气、言语文明、耐心细致等与人为善的美德,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
C.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D.近年来,我国历代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的高俅以一介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除了善于蹴鞠外,他身无长物,端王登基成为皇帝后,他便飞黄腾达,很快便官至太尉。
B.我们曾经过分迷信“人多力量大”,认为三人成虎。殊不知,当人多得超过实际需要时,有可能会碍事误事。
C.在行贿物品中最具“操作性”的就是玉器书画,这些东西对专家而言有可能是无价之宝,对外行人来说有可能不名一文。
D.刚才放的那几首歌都不大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因监察机制缺失,权力无限膨胀,一些官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讲排场,比阔气,一言九鼎,终因贪腐受贿丢官。
B.近日,记者在无极县见到了神奇的“景观”——红色碱性皮革污水汇成了千岛湖一样的大水塘,十余个水塘连成一片,水塘中满是红色污水,场面蔚为壮观。
C.邪教往往具有伪装性和隐蔽性,依靠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和种种神秘力量的渲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D.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该企业职工不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在经济补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要求过高,拒绝许多不情之请,导致企业的破产清算工作进展缓慢。
B.你作为高教授的学生,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你真是忝列门墙!你让我们这些同学怎么说你好呢?
C.他潜心研究东欧文学近二十年,阅读了大量的文艺理论和文学著作,所以在多次研讨交流的时候,总能发表不同于别人的一得之愚。
D.本公司的招聘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待遇高、工作环境好、条件优越,16个职位虚位以待,本公司期待你的加入!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B.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合理确定名人故居标准。
C.又是一年三月三,虽然温度偏低,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出游兴致,大家从城市、乡村赶来,庙会上人们煕煕攘攘地走来走去。
D.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民间与官方的各种交往中,都讲究人情的有来有往,但官员的行贿受贿是不在此种交往范围之内的。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今天迟到,明天早退,提起他犯下的错误,真是擢发难数。
B.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C.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D.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盘龙区人社局对民生之事非常重视,人社局政务服务大厅里,窗口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他们见微知著的工作,令前来办事的群众感到了温暖。
B.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C.由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剧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D.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们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很广,几乎家喻户晓。 1 / 3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
成语正误辨析
答 案
1~5.DADCD 6~10.CDABB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
成语正误辨析
解 析
1.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A项,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这个词语形容的对象是人的技能或人工物品,不能用来形容自然美景,此句对象错误。B项,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处用来形容灾情,用错对象,且不合语境。C项,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此句中两人并非“初次见面”,用错对象,故不正确。D项,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也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方案等。语境的含意为“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脱离实际的计划”,故此句正确。
2.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A项,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这里使用正确。B项,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此处使用不合语境。C项,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物品。在此用错对象。D项,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不能形容小说多,此处望文生义。
3.A项,“繁文缛节”指交往过程中待人接物方面礼节过多,此处用于撰写学术论文,用错对象。B项,“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用于修饰嘈杂的声音,用错对象。C项,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用于此处使用对象错误,可改为“波澜起伏”。D项,“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使用正确。
4.A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不合语境。B项,与人为善:原指赞助人学好,现多指善意帮助别人。而此句中用来总结“待人和气、言语文明、耐心细致”等美德,与“善意帮助”无关,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符合语境。D项,自顾不暇:照顾自己还来不及。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目不暇接”。
5.A项,“身无长物”指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极端贫困。望文生义,误以为词义是“没有特长”。B项,“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此处属望文生义。C项,“不名一文”指一个钱也没有,也说“一文不名”“不名一钱”。而此句中用来说没有价值,显然不恰当,属望文生义。D项,“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符合语境。
6.A项,“一言九鼎”形容所说的话很有分量、很有作用。褒义词,此处属于褒贬误用。B项,“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观感,是褒义词。此处用来形容“污水”,感彩不当。C项,“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属贬义词,此处符合语境。D项,“耳提面命”指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的教导热心恳切,是褒义词。这里属于感彩误用。
7.A项,“不情之请”是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多用于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谦辞与敬辞使用错位。B项,“忝列门窗”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多作谦辞,用于他人不当。C项,一得之愚:谦辞,称自己对于某一问题的见解。用于自谦,用于此处敬谦错位。D项,“虚位以待”指空着座位等候宾客、贵人,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成语运用正确。
8.A项,“沙里淘金”指从沙子里淘出黄金,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成语运用正确。B项,“当务之急”指当前(目前、眼下)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而句子里成语的前面已有“眼下的”,语意重复。C项,“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用在此处与成语后面的“走来走去”重复。D项,“礼尚往来”指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尚”是崇尚的意思,与前文的“崇尚”语意重复。
9.A项,“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语境中“他”只是迟到、早退而已,用在此处词义过重。B项,“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C项,“养虎遗患”比喻纵容恶人,给自己留下后患。在句中形容缺点错误,既对象不当,又程度过重。D项,“日理万机”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繁多的政务。这个成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大词小用。
10.A项,“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一般作谓语,不作定语。B项,“白云苍狗”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成语运用正确。C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不能充当定语,不能修饰“传统剧目”。D项,“漠不关心”,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后面不能跟宾语。而句中后面加了宾语“人们疾苦”。

1 /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