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我能认识扇形统计图
2、我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计算
4、我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统计图
学习目标
奖励规则
1、认真倾听
2、动脑思考
3、积极发言
4、团结协作
能做到以上几点每对得一个小笑脸,如果回答问题声音宏亮,不拖延时间,答案准确的可为本队挣得一个小笑脸。否则扣掉一个。课后,评比哪组笑脸最多。
主题活动一:回顾旧知识
活动规则
1、请同学们拿出预习单,组长检查本组成员预习单的活动一
2、组长带领组员订正、回顾所学知识
3、5分钟后,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活动一:知识回忆
(一)想一想:学习统计知识时,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1、( 条形 )统计图 2、( 折线 )统计图
3、( 复式条形 )统计图 4、( 复式折线 )统计图
(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呢?
答: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 数量的多少 )。
(三)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呢?
答: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 数量的增减变化 )。
(四)表示( )是( )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
一个数
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比 )或( 百分率 )。
主题活动二:探究新知
活动规则
1、组长带领组员在组内一起探索学习活动二,讨论:为什么要学习扇形统计图?
2、组内讨论、交流。
3、5分钟后小组汇报
活动二: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发现问题
(一)下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
种 类 摄入量/克 占总摄入量 的百分比
油脂类 50 1.3%
奶类和豆类 450 11.8%
鱼、禽、肉、蛋类 600 15.8%
蔬菜和水果类 900 23.7%
谷 类 1800 47.4%
50
450
600
900
1800
47.4%
23.7%
15.8%
11.8%
1.3%
1、我们发现:条形统计图只能清楚地反映出( );
2、要反映小丽一家三口摄入的各类食物量分别占食物摄入总量的百分比,就不能用( )统计图或( )统计图。要用到( )统计图。
数量的多少
条形
折线
扇形
主题活动三: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活动规则
1、组长带领组员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2、组内交流、订正答案,
3、10分钟后小组汇报
活动三、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图中的圆表示小丽家摄入的( ),图中的这个圆被分成了( )部分,因为摄入了五类食物,每一部分的图形都是( ),每个扇形表示小丽家摄入的( )占( )的百分比。
(2)像这样的反映( )和( )的统计图就叫扇形统计图。
(3)我们发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的反映出( )占( )的百分比。
食物总量
五
扇形
各类食物量
食物总量
部分
整体关系
部分数量
总数量
主题活动四:大显身手
活动规则
1、独立完成活动四,动笔写下来
2、做完后组长巡视,帮助组内有疑问的同学,可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3. 5分钟后小组汇报
活动四: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这是一幅( )统计图。它反映了 占( )的百分比。
扇形
妙想家各项支出情况
总支出
(2)读懂扇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我知道妙想家伙食水电的支出占总支出的( )
2、我知道妙想家购买衣服的支出占总支出的( )
3、我知道妙想家文化教育的支出占总支出的( )
4、我知道妙想家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 )
5、我知道妙想家伙食水电的支出和文化教育的支出共占总支出的( )
6、我还知道( )的支出最多,( )的支出最少。
( )和( )的支出差不多。
45%
21%
22%
12%
67%
伙食水电
其他
购买衣服
文化教育
拓展:查阅资料:了解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课堂达标:会灵活选择统计图并解决问题
活动规则
1、独立完成达标(一)和(二),动笔写下来
2、完成后组长带领组员交流、订正答案
3、5分钟后,小组汇报。大家修改自己的答案。
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说一说。
课堂达标(一)
(1)选择( )统计图比较合适,
因为要表示( )
(2)选择( )统计图比较合适,
因为要表示( )
(3)选择( )统计图比较合适。
因为要表示( )
扇形
各种情况所占的百分比
条形
各种活动最喜欢的人数
折线
乐乐身高的变化情况
课堂达标(二)
28%
23%
16%
18%
15%
这是一幅( )统计图。它反映的是 (
)占( )的百分比
扇形
甲花店各类花的收入
总收入
28%
23%
16%
18%
15%
(已知卖花篮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六,卖百合花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三,卖玫瑰花收入占 的百分之二十八,卖康乃馨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五,其他占百分之十八。)
花篮:
百合花:
玫瑰花:
康乃馨:
其他:
(2)玫瑰花比康乃馨多卖了百分之几?
答:玫瑰比康乃馨多卖了13%
(1)假如甲花店一天的收入是3000元,卖各类花的收入分别是多少?
3000×16%=480(元)
3000×23%=690(元)
3000×28%=840(元)
3000×15%=450(元)
3000×18%=540(元)
28%-15%=13%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的表现
3、我的疑惑
4、我还要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