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物体的质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1《物体的质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6-24 16: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掌握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了解托盘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在探究物体形状、物质状态对质量是否有影晌的过程中,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单位,托盘天平使用。
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橡皮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辛弃疾《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词。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教师口述:这是辛弃疾的一首词,写的是傍晚的景色。大家可以在课后查阅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详细地从文学角度研究一下这首词。现在请大家找出这首词中所涉及到的物。
学生活动:集体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口述:这首词所涉及到的物有动有静,有有生命的,有无生命的。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些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同时,我们也会知道哪个物体所“大”或“小”,即所含物体均是由物质构成的。
教师活动:展示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家具所含的木材多。
教师活动:同时展示两张不同样式椅子的图片,再同时展示两个不同样式的茶杯的图片。
教师口述:刚才图片中展示的桌子和椅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定性地判断出哪个所含的木材和陶瓷多。但对于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椅子,我们怎样才能判断它们所含的物质的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即质量。
讲授新课
一、质量
教师活动:讲解质量的定义和单位。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其他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 g = 10-3 kg
1 mg = 10-3 g = 10-6 kg
1 t=103 kg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物体的质量,让学生对质量有初步的认识。
物体
质量/kg
物体
质量/kg
流感病毒
约10-19
成人
4~9×10
细菌
约10-11
大象
可达6.0×103
大头针
约8.0×10-5

可达1.5×105
U盘
4×10-2
大型远洋货轮
约2.0×107
手机
1.8×10-1
地球
6.0×1024
笔记本电脑
1.0~3.0
太阳
2.0×1030
二、测量质量的工具
教师活动:通过PPT展示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
教师活动:PPT展示托盘天平的图片,介绍托盘天平的结构。
教师活动:通过测量一块橡皮的质量演示并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记下所测橡皮的质量。
托盘天平使用前要注意以下3点。
(1)天平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
(2)游码归零。看托盘天平的游码是否指在分度盘的零刻线处,若不在则将游码调至零刻线处。
(3)调平。观察托盘天平的指针是否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若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说明天平已经调节平衡。若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等,也表明天平已经调节平衡。若指针向左偏,则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托盘天平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左物右码。天平左侧的托盘放待测物体,右侧托盘放砝码。
(2)再次调平。通过向右盘中增减砝码再次调节天平平衡。增加砝码时先大后小,如果到最小的砝码还不能平衡,就调游码。
(3)读数。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侧托盘中砝码的质量之和,再加上游码的示数。
教师活动:讲述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待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码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砖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mp4》。
教师活动:演示用托盘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师生活动:将刚才测量过质量的橡皮用小刀切成3块,让两位学生到讲台上测量这3块橡皮的质量,其他同学观察。
师生活动:将刚才测量过质量的那3块橡皮切成6块,再找另外两位学生到讲台上测量这6块橡皮的质量。
师生活动:比较这3次所测得的橡皮质量的大小。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将一块橡皮切成3块或6块后,橡皮的形状变了,但其质量没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橡皮切入3块或6块后,其所含的物质并没有变,所以其质量也不会变。
教师活动:设问下列问题。
A.冰块熔化成水,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其质量有变化吗?
B.泥团被捏成小动物,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其质量有变吗?
C.将质量为200 g的苹果从地球拿到月球上去,苹果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教师活动:总结质量的物理意义。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因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改变而变化。
典题剖析
例1 决定一个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是( )
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物体的形状
C.物质的状态 D.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答案:A
解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一个物体质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都无关。因为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所以质量是不变的。综上,本题选A。
例2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 g
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 m/s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 mm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
答案:A
解析: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 g,一个乒乓球质量约为一元硬币质量的一半,在3 g左右。故A符合实际。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 km/h=4×m/s≈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 μm左右,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 μm = 0.1 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人体正常体温在37 ℃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 ℃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综上,本题选A。
课堂小结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