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目标
1. 观察物体上浮、下沉、悬浮的现象,寻找使物体浮与沉的方法。
2.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制作与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物体上浮、下沉、悬浮的现象,寻找使物体浮与沉的方法。
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法与学法
实验探究式
教学准备
橡皮泥、空塑料瓶、牙膏壳、鸡蛋、硬币、瓶盖、食盐、水、玻璃棒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趣味小魔术引入课堂
先给学生做一个小魔术,教师事先准备好三个小乒乓球,一个是完好无缺的:另外两个注入了沙子,使其中一个能恰好悬浮水中,另一个能沉底。把三个小球装入不透明的盒子中,每次取出小球放入水中,用完后故意放回盒子中用纸擦一擦,其实顺便把小球给换了,但是我会告诉学生盒子有魔力,结果再次放入水中后小球会处在不同的运动状态。这个现象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然后我会让学生看看盒子里面,他会发现有三个小球,同时我会告诉学生有的小球我注入了沙子,从而吸引学生去探究物体的浮与沉。
接下来让学生动手去做实验,首先准备一些物体,如橡皮泥、空塑料瓶、牙膏壳、鸡蛋、硬币、瓶盖等,把这些小物体浸没于水中后放手,它们分别会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呢?请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物体的上浮或下沉。
请同学们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
交流一:上浮的物体有空塑料瓶、瓶盖;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牙膏壳、鸡蛋、硬币。
交流二:上浮的物体最后漂在水面上,下沉的物体最后落到容器的底部。
交流三:水中的物体都受到重力和浮力,为什么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而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呢?
交流四:提出问题,是不是浮力大的物体会上浮,老师先做实验分析问题,拿出鸡蛋和瓶盖放入水中,学生都知道鸡蛋受到浮力大,但鸡蛋却沉下去,从而否定猜想。然后老师再次提出重力大的物体是否会下沉,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分析问题。从而引出物体的浮与沉是由浮力和重力共同决定,而且是由他们大小关系决定的。
让学生从浮与沉的影响因素分析,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又怎样使上浮的物体沉下去?
生: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与沉。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二 讲授新课
活动10.1: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演示活动一: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实心橡皮泥,放入水中以后发现其下沉,然后把橡皮泥捏成空心形状,结果发现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
演示活动二:
把一生鸡蛋放入盛水烧杯中,可以观察到鸡蛋下沉到烧杯的底部,把一把盐撒入水中,等一会儿,发现鸡蛋慢慢地浮起来了,此时合理调节好盐水的浓度,可以观察到鸡蛋能停留在盐水中,如果再向盐水中加盐,又可以看到鸡蛋继续上浮。
演示活动三:
取出两个鸡蛋,一个实心鸡蛋,另一个鸡蛋把蛋清蛋白抽干,会发现实心鸡蛋会沉下去,空心鸡蛋会漂在水上。
演示活动四:
空瓶子放在水中会漂在水面上,然后向瓶子中灌入水以后,瓶子就会沉下去。牙膏皮会沉入水底,然后向牙膏皮中吹气,发现牙膏皮会漂在水面上。
分析与交流:同学们想一想,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过程中,你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你所采用的这些方法中分别改变了哪些力的大小?你是如何改变这些力的大小的?
归纳与小结:使物体上浮或下沉,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
提出问题:那么,物体上浮与下沉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过渡到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学习中去。
活动10.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师:问题一:物体漂浮和悬浮分别处于什么状态,他们分别受到哪些力,并且受到的力有什么关系?
问题二:物体漂浮和悬浮有什么区别?
问题三: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会处于哪些状态?
问题四:物体上浮时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分析,下沉时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分析?
生:(问题一)
学生:分别处于平衡状态,分别受到受到重力和浮力,浮力等于重力。
( 问题二)
学生:漂浮时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悬浮时物体完全浸没水中。
( 问题三)
学生: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会发生上浮和下沉。
(问题四)
学生:上浮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物体还没露出水面,此过程中浮力与重力都没有发生改变,第二个阶段物体逐渐露出水面,此过程中浮力逐渐变小,而重力不变,最终重力等于浮力,物体处于漂浮状态。下沉过程中浮力与重力始终不变,最终沉底处于平衡状态,因为其又受到了一个支持力。
活动交流与总结一:
物体的浮与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共同决定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物体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那么浮力与重力有几种关系。
板书:
当G物>F浮时,下沉;
当G物=F浮时,悬浮和漂浮;
当G物<F浮时,上浮;
评价与思考:
在活动中,我们不仅通过改变物体的重力使物体上浮或下沉、悬浮,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浮力使物体上浮、下沉、悬浮。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2.小制作演示:讨论“浮沉子”的原理
题目参考书后WWW习题。
3.小制作演示:讨论“孔明灯”的原理
三 小结:
师:关于“物体的浮与沉”,你学到了什么?
生:学生回答
四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学习指导用书
家庭作业: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10.5物体的浮与沉
一.如何改变物体的浮与沉
1.改变重力 2.改变浮力
二.物体的条件
当G物>F浮时,下沉;
当G物=F浮时,悬浮和漂浮;
当G物<F浮时,上浮;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