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2.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件( 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2.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件( 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6-24 17:4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认知目标——目标指明方向1.通过观察与思考,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联系精子与卵细胞的产生及结合过程,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达到能根据某一生物体细胞或生殖细胞染色体数判断其他细胞染色体数的水平。
3.概括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在亲子间的传递过程。二、探究学习——问题引导探究探究一:基因、DNA和染色体1.DNA
(1)位置: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功能: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大量的遗传信息。
(3)结构: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存在形式:一般情况下,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DNA分子结构2.基因
(1)位置:存在于DNA分子上。
(2)概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3)功能: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是基因,它们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例如:有的基因决定血型,有的基因决定眼皮的单双。
(4)存在形式: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基因的位置 3.染色体
(1)概念: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2)特点:
①在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②在各种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这对于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非常重要。例如,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染色体多或少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病,如人类的先天性愚型就是多了一条染色体所致。4.基因、DNA、染色体三者的关系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关系: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是两个)一个DNA分子上有若干个基因例题1.(安徽阜阳中考)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C.—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D.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C解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A正确;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B正确;基因只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C错误;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正确。
一语道破:弄清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探究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问题?
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都是一定的,产生的子代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能够保持完全一致,这其中有什么奥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父母与子女的长相极为相似,父母通过什么方式把自己的性状传递给子女?导引1.发现染色体在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数量变化的历史
(1)1883年,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在对体细胞里只有两对染色体的马蛔虫进行研究时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两条染色体(由每对里的一条组成),而受精卵则又恢复到两对染色体。
(2)1890?1891年,科学家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2.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总总分
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体细胞2n)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减少一半,即每对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体进入精子或卵细胞(生殖细胞n)受精卵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数量与亲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量相同(受精卵2n,新个体2n)形成生殖细胞受
精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注意:生物种类不同,则n代表的数目不同。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生殖细胞。3.人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及基因传递23对23对23条23条23对23对父
亲母
亲精
子受精卵儿
女卵


经过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各减少一半。
通过受精作用,精卵 结合,受精卵中的染 色体又恢复到23对。子代具有父母双方― 的染色体。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父母通过生殖细胞把染色体传递给子女 的同时,也把基因传递给了子女,因此子女会表现出父母的性状。例题2.(湖北咸宁中考)某生物的卵细胞中含12条染色体,该生物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是( )
A.12对 B.12条
C.24对 D.6条
解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数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所以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是卵细胞中的两倍而且成对。因此,某生物的卵细胞中含12条染色体,该生物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是12对。A拓展延伸男性染色体XY果蝇染色体不同生物的染色体不同三、链接中考——直通中考真题链接一: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3.(重庆丰都中考)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基因数和染色体数一样多
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生物的某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C解析:基因不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还存在于具有细胞核的体细胞中,A错误;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B错误;体细胞和受精卵的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的,C正确;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D错误。
特别提醒: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和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4.(内蒙古包头中考)下面是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白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子代中女性体细胞核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
D.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个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 解析: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A正确;子代体细胞核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正确;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C正确;子代体细胞核中的每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D错误。5.(湖南湘潭中考)学习了“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后,小辉同学找来一根白色长绳,在长绳上用红、橙、黄、绿等颜色涂出了长短不一的区段,将长绳螺旋处理成短棒状。长绳、各颜色区段、短棒分别代表的是( )
A.DNA、染色体、基因
B.DNA、基因、染色体
C.基因、DNA、染色体
D.染色体、DNA、基因B解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外形像螺旋形的梯子。DNA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栽体。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小辉同学在长绳上用红、橙、黄、绿等颜色涂在不同的区段上,长绳、各颜色区段、 短棒分别代表的是DNA、基因、染色体,故B正确。链接二:性状遗传的实质
6.(湖南衡阳中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子女和父母相似,是由于子女继承了父母的基因
B.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C.小明的A型血和小刚的B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
D.男女性别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B解析: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子女的某些特征与父母相似,这是由于父母将各自基因的一半传给了子女,A正确;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观察到,如形态结构特征、行为方式等,有的肉眼看不到,如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B错误;小明的A型血和小刚的B型血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C正确;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D正确。四、概括整合——总结提升水平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控制____DNA:主要的遗传物质,呈_____染色体:_____的载体②③①提示:①生物的性状 ②双螺旋结构 ③遗传物质
④父亲 ⑤母亲 ⑥染色体 ⑦稳定性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我把我的一半基因给我的宝宝我也把我的一半基因给我的宝宝母亲:23对染色体成对(2n)父亲:23对染色体成对(2n)卵细胞:23条
染色体减半(n)子代:23对染色体成对(2n)精子:23条
染色体减半(n)我的基因来自爸爸和妈妈,所以我有的地方像爸爸,有的地方像妈妈总结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____,一半来自于____,子女与父母的____数目一致,保证了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____
⑤⑦⑥退出④提示:①生物的性状 ②双螺旋结构
③遗传物质 ④父亲 ⑤母亲 ⑥染色体 ⑦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