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八年级化学 3.1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八年级化学 3.1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6-24 18:0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四)八年级化学跟踪训练 3.1分子和原子
一、单选题
1.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幻自己能缩身,甚至能缩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报告了见闻.他的报告错误的是( )
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C.?水分子之间有间隙??????????????????????????????????????????????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
2.下列对化学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纯碱溶于水呈碱性
纯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OH- , 它是碱
B
水的分子式是H2O
水是由一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C
茅台酒飘香的“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常用过滤的方法对水进行净化
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A.?A??????????????????????????????????????????B.?B??????????????????????????????????????????C.?C??????????????????????????????????????????D.?D
3.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主要说明(  )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分子质量很小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原子是静止不动的。
5.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由原子构成
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诗人远远就能闻到梅花散发的香味,说明? (??? )
A.?分子很大?????????????????B.?分子变成了原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
7. 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水分子间隔变大?????????????B.?水分子体积变大?????????????C.?水分子数目增多?????????????D.?水分子质量变大
8.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9. 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乙醇、油漆需要密闭保存
分子质量很小,故液体均易挥发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D
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得间隔缩小
A.?A???????????????????????????????????????????B.?B???????????????????????????????????????????C.?C???????????????????????????????????????????D.?D
1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D.?酒精挥发﹣﹣分子不停地运动
二、填空题
11.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B处放置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用注射器注入少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________ . 此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 (2)A处放二氧化锰,B处放木炭,C中放澄清石灰水. 实验记录: ①使装置内充满氮气. ②在B处点燃酒精灯,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熄灭酒精灯;关闭K(其目的是________?). ③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取下注射器,吸入过氧化氢溶液,插入胶塞,注入液体,同时打开K,A处产生气体,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④在B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 ________?. 此实验说明________ .
12. 如图所示实验中,开关以下部分盛满酒精,往开关以上部分加水至图示位置后,打开开关使水和酒精混合均匀,将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13.梅花山上花团锦簇,梅花似海,春天要来了,百花香聚. (1)景区繁花似锦、鸟语花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花香四溢”的原因________?. (2)玫瑰花香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质.其中丁香油酚(C10H12O2)是由________?(阿拉伯数字)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请写出最简比),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3)为了维护景区优美的环境,不能随便丢弃垃圾.下列垃圾应投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易拉罐?????????????? B.果皮???????????? C.矿泉水瓶.
三、解答题
14.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比较,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四、综合题
15.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原因:________;
(2)空气是一种混合物:________;
(3)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________;
16.请用原子、分子的观点回答:
(1)对“品红在水中扩散”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________.
(3)氧化汞分解的原理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B、水是化合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中不含氢气和氧气,故符合题意;
C、水分子之间有间隔;故不符合题意;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
2.【答案】 C
【解析】【解答】A、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故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也可以说,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C、酒精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远处可以闻到酒精的香味,故符合题意;
D、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答案】 B
【解析】【解答】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而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是与氧气可以被压缩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氧气能被压缩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分析;物质通过物理变化而造成体积发生改变,是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4.【答案】 C
【解析】【解答】A、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没有绝对关系,A不符合题意;
B、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均存在间隔,B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C符合题意;
D、构成物质的微粒均在不停地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据此分析解答
5.【答案】 B
【解析】【解答】由于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微粒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因此在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B、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这是造成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隙无关.故C错误;
D、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构成没有关系.故D错误.故选B.
【分析】准确理解分子的性质,会应用微粒的基本性质解释某些生活中的现象.
6.【答案】 C
【解析】【分析】由题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进入诗人的鼻子中,碰到嗅觉细胞,故闻到香味.
【解答】A、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很小,故此项所以错误. B、分子分成原子可用来解释化学变化,气体的扩散的物理变化,所以错误.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性质可以解释气味、挥发、蒸发、扩散等,所以正确. D、分子之间有间隙能解释物态变化、热胀冷缩、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体积和等现象,所以错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间隔增大,故A正确;
B、温度升高,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B错误;
C、温度升高,水分子的数目不变,故C错误;
D、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增大的缘故.
8.【答案】 A
【解析】【解答】A、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A正确;
B、花香四溢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花香四溢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故C错误; D、花香四溢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粉的分子运动到我们的鼻子,刺激嗅觉器官,闻到花香.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9.【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乙醇、油漆需要密闭保存,是因为乙醇、油漆中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为防止运动到空气中造成损失,需要密闭保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进是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0.【答案】 A
【解析】【解答】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食物腐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D、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1.【答案】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分子不断地运动;防止C中液体倒吸;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木炭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
【解析】【解答】解:(1)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当用注射器注入少量浓氨水时,氨水挥发的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所以,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此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分子不断地运动. (2)②在熄灭酒精灯时,装置内压强减小,关闭K能防止C中液体倒能吸. ④由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B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B处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实验②温度达到着火点、没有氧气木炭不燃烧;实验③有氧气、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在④中有氧气、木炭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说明了:木炭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 故答为:(1)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分子不断地运动. (2)②防止C中液体倒吸;④B处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 【分析】(1)根据分子是运动的,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回答; (2)②根据装置内压强减小,会使液体倒吸分析; ④根据燃烧的条件及木炭燃烧的现象、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回答.
12.【答案】液面下降;分子间存在间隔
【解析】【解答】解: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加入到水中时,酒精的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总体积会小于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所以现象是液面要低于刻度线; 故答案为:液面下降;分子间存在间隔. 【分析】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分子之间有间隔.将酒精加到到水中时,酒精的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总体积会小于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
13.【答案】分子不断运动;三;10:1;164;AC
【解析】【解答】解:(1)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2)丁香油酚(C10H12O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0):(1×12)=10:1.丁香油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2+16×2=164. (3)易拉罐、矿泉水瓶都可以回收,处理后还可作为原料; 故答案为:(1)分子不断运动;(2)三;10:1;164;(3)AC. 【分析】(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理分析解答.
三、解答题
14.【答案】(1)碘固体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含有的碘分子个数相等,碘蒸气中碘分子之间的间隔远远大于碘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解析】【解答】解:(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碘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碘分子.碘固体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故答案为:碘固体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由于碘固体和碘蒸气的质量相等,说明二者含有的碘分子个数相等,碘蒸气中碘分子之间的间隔远远大于碘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故答案为: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含有的碘分子个数相等,碘蒸气中碘分子之间的间隔远远大于碘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分析】(1)从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去分析解答; (2)从物质的体积取决于分子之间的间隔去分析解答;
四、综合题
15.【答案】(1)测体温时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 (2)空气是由氮分子、氧分子等多种分子构成 (3)碘固体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解析】【解答】(1)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原因是测体温时,汞原子获得身体的热量,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使金属汞体积膨胀,故填测体温时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2)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氮气和氧气等其他气体,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那么空气就是由氮分子、氧分子等多种分子构成的,故填空气是由氮分子、氧分子等多种分子构成。(3)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是由同一种分子即碘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填碘固体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都有间隔,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分析;根据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16.【答案】 (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解析】【解答】解:(1)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水中扩散.(2)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从微观上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3)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3)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