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八年级化学跟踪训练 1.走进化学世界
一、单选题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用镊子小心的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C.?用100mL量简量取9.5mLNaCl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0克
2.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D.?金刚石:“幸福吧!打磨打磨我就戴在情人的手上了”
3.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B.?????????????????C.?????????????????D.?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B.?火灾中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里D.?用汽油擦洗衣服上的油污
5.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
A.?用10 mL量筒量取了8.65 mL的水????????????????????????B.?把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C.?用漏斗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实验时未经洗净的滴管可直接再吸取别的试剂
6.中国古代有许多发明创造。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制作石器???????????????????????????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使用火药
7. 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烧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浓硫酸冲洗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8.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B.?探究铁制品表面红色的物质可能只是四氧化三铁C.?探究铁与硫酸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D.?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9.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从铝土矿中提炼金属铝???????????????????????????????????????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10.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味???????????????????????????????????????????????B.?震荡试管???C.?贮存气体????????????????????????????????D.?倾倒液体
1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12.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海水晒盐????????????????????C.?天然气燃烧????????????????????D.?石油分馏
13.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发射航天飞机??????????????B.?水车汲水灌溉???????????
C.?太阳能供热?????????????D.?风力发电
二、填空题
14.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及实验完毕洗涤试管时,有多种不当操作会引起试管破裂,请列举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 、 ,45°”等数字填空:①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②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夹持在距管口________处;③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给试管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________.
16.手机锂电池是一种将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电池,其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等制造商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2=LiMnO2 , 其中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元素.
三、解答题
17.写出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
四、综合题
18.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__.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______.
(3)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________.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___.
(5)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________.
19.如图是小红给试管里液体加热的装置图,请你为她指出错误之处.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A. 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使酒精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A符合题意;
B. 用镊子小心的将块状固体放入水平放置的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B不符合题意;
C. 用10mL量简量取9.5mLNaCl溶液,C不符合题意;
D.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的质量,一般精确到0.1g,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掌握实验的各种注意事项以及操作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答案】 B
【解析】【解答】A、锥形瓶被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铁架台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打磨成钻石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烟火,所以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是回收标志,所以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是禁止吸烟,所以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是禁止堆放易燃物质,所以错误.
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公益图标的识别,可根据图标的意义和平时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判断.
4.【答案】 C
【解析】【解答】A、室内起火时,急于打开所有门窗,会给火势提供足量的氧气越烧越旺,故A正确;
B、火灾中温度比较高,烟尘聚集在上方,所以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为了防止烟尘被吸入体内,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故B正确;C、燃气热水器一旦泄漏,容易使人中毒,所以不要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里,故C错误;D、汽油是很好的有机溶剂,能够溶解油污,所以用汽油能擦洗衣服上的油污,故D正确.故选C.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考虑;B、根据火灾中逃生的方法考虑;C、根据燃气热水器容易泄漏的特点考虑;D、根据汽油的特点考虑.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火灾中逃生的注意事项,使我们知道了应该如何自救,了解了不要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里的常识,知道了汽油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5.【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10 mL量筒最小刻度是0.1mL,所以不能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故A错;
B、称量氯化钠时,应将氯化钠放在纸上称量,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B错;
C、酒精灯灯颈很细不容易倒入液体,所以添加酒精时用漏斗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故C正确;
D、使用滴管滴加液体时,取用完一种试剂后,必须清洗后再吸取别的试剂,否则会污染试剂,故D错.
故选C.
【分析】A、根据10 mL量筒最小刻度是0.1mL考虑;B、根据称量氯化钠的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酒精灯灯颈很细考虑;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6.【答案】 A
【解析】【解答】A、制作石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火药爆炸时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浓硫酸冲洗,故A不正确;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B正确;
C、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抹布扑盖,操作正确,因此选项C正确;
D、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因此选项D正确.
故选A.
【分析】A、根据浓硫酸有较强的腐蚀性分析;
B、药液进入眼睛事故处理;
C、根据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分析;
D、酸沾到皮肤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8.【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硫和水含有硫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硫酸含有硫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猜想有意义;
B、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铁制品表面红色的物质不可能是四氧化三铁,没有意义;
C、硫酸中含有氧元素,故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猜想有意义;
D、铜在灼烧时需要使用酒精灯加热,酒精中含有碳元素,故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酒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猜想有意义;
故选B.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据此解答.
9.【答案】 C
【解析】【解答】A、从铝土矿中提炼金属铝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0.【答案】 D
【解析】【解答】A、闻气体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选项不符合题意;
B、振荡试管时,应左右摆动试管,不能上下振荡,选项不符合题意;
C、收集及贮存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不用广口瓶,选项不符合题意;
D、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容器口慢慢倒入,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正确闻药品气味方法分析; B、根据清洗试管的正确方法分析; C、根据氧气的贮存方法分析; D、根据液体药品取用方法分析。
?
11.【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粉末状药品加入试管,液体药品加入盛液体药品的试管中,量筒的读数,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灯给液体加热,其中的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要注意液体药品加入盛液体药品的试管中,量筒的读数都是错误操作;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粉末状药品加入试管,液体药品加入盛液体药品的试管中,量筒的读数,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灯给液体加热,其中的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要注意液体药品加入盛液体药品的试管中,量筒的读数都是错误操作.
12.【答案】 C
【解析】【解答】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分离,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B、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C、天然气燃烧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D、石油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产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13.【答案】 A
【解析】【解答】解: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A、发射航天飞机,高能燃料燃烧提供能量,发生了化学变化;
B、C、D均是单纯的能量间的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故选:A.
【分析】本题是化学中有关能量来源的判断问题,解答时首先从选项中判断出属于化学变化的选项.
二、填空题
14.【答案】未均匀预热就集中加热;试管外壁有水珠;试管与灯芯接触
【解析】【解答】解: 如果在加热时不进行预热就集中加热可能造成试管炸裂;试管外壁有水珠也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在加热试管时如果试管与灯芯接触,也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答案为:未均匀预热就集中加热 试管外壁有水珠 试管与灯芯接触.【分析】根据试管受热不均匀就能炸裂,再考虑造成受热不均匀的做法即可.
15.【答案】;;;45°
【解析】【解答】①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②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夹持在距管口 处;③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给试管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分析】①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②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③根据实验室给试管内液体药品加热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16.【答案】化学;氧
【解析】【解答】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根据Li+MnO2=LiMnO2可知,Li、Mn在反应前分别是0价和+4价,而反应后Li、Mn的化合价分别是+1价和+3价.所以化合价变化的是Li.Mn,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是氧元素.答案:化学; 氧.【分析】根据电池产生电能的原理分析;根据题意中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合价即可;
三、解答题
17.【答案】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析】【解答】解:由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得出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主要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故答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哪些分析.
四、综合题
18.【答案】(1)腐蚀橡胶头(2)药品腐蚀标签(3)将试管砸破(4)污染原瓶药品(5)引起火灾
【解析】【解答】解:(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3)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如果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会将试管砸破;(4)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防污染瓶内药品;(5)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
故答为:(1)腐蚀橡胶头;(2)药品腐蚀标签;(3)将试管砸破;(4)污染原瓶药品;(5)引起火灾.
【分析】(1)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禁止平放或倒置;(2)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3)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考虑;(4)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5)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
19.【答案】 (1)酒精灯中酒精太多(2)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体积的 (3)加热时使用内焰加热(4)试管口朝着自己的方向(5)大拇指按在短柄上
【解析】【解答】解:分析图中所给的操作可以知道,酒精灯中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容积的三分之二,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 ,且与桌面保持45°,加热时,应该使用外焰加热,而不能使用内焰加热,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应该拿住试管夹的长柄部分,而不能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这样会造成试管脱落.
故答案为:(1)酒精灯中酒精太多;(2)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体积的 ;(3)加热时使用内焰加热;(4)试管口朝着自己的方向;(5)大拇指按在短柄上.
【分析】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是这样的:首先也要给试管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液体的部位加热.需要注意的是:1.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1/3. 2.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 3.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4.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应该拿住试管夹的长柄部分,切不可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以免造成试管脱落.
可以据以上的几点结合图中信息来完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