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范进中举
学习目标
1.熟记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相关文学常识。
2.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3.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4.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解( )元 作揖( ) 兀( )自
带挈( ) 绾( )了 相( )公
细丝锭( )子 醉醺醺( ) 腆( )着
啐( )在脸上 星宿( )
2.解释下列词语。
(1)作揖:
(2)倒运:
(3)狗血喷头:
(4)不省人事:
(5)商酌:
3.文学常识。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 小说。作者 ,字 ,号 ,全椒(今属安徽)人, 代小说家。《范进中举》一文的中心事件是 。小说极力描绘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揭露 。?
4.情节梳理。
课文以 为线索,按 顺序安排材料,写出了范进由 到 的过程。?
二、感知课文,合作探究
5.课文分别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情况,这样文章可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内容各是什么?试加以概括。
6.分析范进中举前后众人的态度变化,并说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众生相。
人物态度
胡屠夫
众乡邻
张乡绅
中举前
中举后
众生相:
7.范进中举前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如何?试从课文前两段中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范进借钱不成反遭丈人臭骂,他却不甘心,仍偷偷地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8.你认为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精选语段,阅读训练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房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9.选文第一段除了从 、 、 等方面对范进进行了正面描写外,还对他进行了 描写。?
10.用“‖”将第一段分为五层,并概括层意(每层层意不超过6个字)。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
第四层: ;?
第五层: 。?
11.描写范进发疯的过程中,贯串始终的动作是 ,表情是 。?
12.第二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
?
?
13.作家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细。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联系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
14.范进喜疯这一情节,用的虽是 的写法,但不失真且令人可信。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生活的真实,即“中举发疯”是当时生活中“会有的实情”;另一方面是艺术的真实,即作者运用 和 相结合的描写方法,使人物穷形尽相,跃然纸上。?
15.文段写范进的疯癫,刻画出一个为 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批判了 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16.范进言语中的“好了!”“好!”的言外之意是 。?
17.文中写老太太、报录人和邻居的内容都属于 描写。?
18.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①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答:?
②众人大眼望小眼……
答:?
19.“众人大眼望小眼”的情形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
20.文中写范进见报帖以后“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的原因是( )
A.喜讯来得太突然,不敢轻易相信。
B.范进已沉浸在喜悦之中。
C.范进已处于疯癫状态。
D.范进对中举无动于衷。
参考答案
1.jiè yī wù qiè wǎn xiàng dìng xūn tiǎn cuì xiù
2.(1)拱手行礼。
(2)事情不顺利,倒霉。
(3)形容骂得很凶。
(4)昏迷,失去了知觉。
(5)商酌:商量斟酌。
3.讽刺 吴敬梓 敏轩 粒民 清 范进中举 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4.范进的命运变化 时间 卑微 显达
5.第一部分(第1~2段):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第3~11段):中举后喜极而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6.
人物态度
胡屠夫
众乡邻
张乡绅
中举前
骂范进现世宝、癞虾蟆、尖嘴猴腮、不三不四,高高在上并嫌弃女婿
不闻不问
不理
不睬
中举后
拿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慰问,夸范进才学高,品貌好,是天上星宿。不敢打骂。称贤婿老爷,低头扯后襟
奔走效力
殷勤送礼
拿蛋送酒
背米捉鸡
搬桌拿椅
送银
送房
称兄
道弟
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文章写出了各色人物嫌贫爱富、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众生相。
7.第一问:从范进进学,丈人胡屠户只提着一副猪大肠来贺喜及范进向丈人借钱参加乡试的内容可知范进一家十分穷困,生活艰难,无人过问。第二问:范进要借钱丈人不给反而臭骂一顿,他仍然偷偷地去乡试说明了中举对范进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他时刻渴求功名的到来,不愿放弃中举的机会。
8.范进——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9.行动 语言 外貌 侧面
10.第一层(范进不看便罢……不省人事)写昏蹶;第二层(老太太慌了……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写疯跑;第三层(走出大门不多路……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写跌倒;第四层(众人拉他不住……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写疯走上集;
第五层(老太太哭道……再为商酌)写众人的反应。
11.拍手 笑
12.说明中举发疯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无情鞭挞,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切痛恨和无情批判。
13.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14.夸张 语言 动作
15.追求功名 封建科举制度
16.“我”终于中举了,有钱有势了,有好日子过了,可以享福了
17.侧面
18.①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②烘托范进疯的不可思议。
19.面面相觑 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