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6-25 12:0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心脏的结构和工作示意图
(2)掌握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3)知道动脉血与静脉血,了解人的血型以及安全输血。
(4)了解血压,脉搏,以及无偿献血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述血管、心脏、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鱼尾鳍血液循环。掌握出血的初步处理方法。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心率、血压的测定,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体物质运输的过程。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认识心脏的结构和工作示意图
四、教学难点
掌握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过渡】
我们在大街上见过很多的采血车,你知道人们无偿捐献血液有什么意义吗?对于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及时输液呢?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血液的主要功能有哪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体需要的物质。
(二)讲授新课
1.血液
将一定量的动物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实验材料,并分析实验现象: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层现象,上面一层淡黄色透明的液体是血浆,下面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两层之间白色的一薄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等)和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等)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在显微镜下认识红细胞、白细胞,并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血液和血细胞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如果血型不合,红细胞会发生凝集成团的现象,阻碍血液循环,引发生命危险.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
2血管
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将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
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将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管腔只容红细胞成单行通过,与周围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3心脏
心脏搏动为血液循环提供了动力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血压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就称为高血压;经常低于12/8千帕,则称为低血压.血压太高和太低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脉搏就是动脉的搏动.正常人每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
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三)重难点精讲
掌握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四)归纳小结
1.血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
无偿献血
2血管
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3心脏
心脏的结构
4血液循环
体循环和肺循环
六、板书设计
1.血液
2血管
3心脏
4血液循环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