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6-25 12:1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章 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复习目标
(1)认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2)气孔的功能和开闭原理。
(3)认识心脏的结构和工作示意图
(4)掌握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5)知道动脉血与静脉血,了解人的血型以及安全输血。
(6)了解血压,脉搏,以及无偿献血的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复习重难点
1.认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2.气孔的功能和开闭原理。
3.掌握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4.知道动脉血与静脉血,了解人的血型以及安全输血。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3.气孔的功能结构
4.血液
5.血管
6. 心脏
7. 血液循环
(二)题型、方法归纳
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给学生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三)典例精讲
例1:在一次抢答题比赛中,老师问:如果你进行一次野外生存训练,随身只带有塑料袋而没有矿泉水,到达仅有植物生长而没有自然水资源的地方,如何获取生存用水?小苏同学马上回答:“用塑料袋套在植物体上取水.”它是利用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根的吸收作用
解析: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因此森林地区,降雨量较多.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由上可知,用塑料袋套住植物,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出来,遇到塑料袋凝结成水滴,即可收集到水了.故选:C
例2:下面关于人体血管和血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肺时,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B.动脉血管里流的都是动脉血
C.动脉血管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去
D.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解析:A、从血液循环图可知,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因此血液流经肺时,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正确;
B、从血液循环图可知,主动脉和体动脉中流动脉血,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管里流的都是动脉血,不正确;
C、动脉血管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去,正确;
D、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正确.故选:B.
(四)归纳小结
1.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植物的根部进行吸收由导管进行运输到各个部位。
内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由直径略大的长筒形生活细胞构成,上下连接处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像个筛子,称为筛板。物质可通过小孔运输。韧皮纤维属机械组织,能增加茎的强度。
木质部:有导管和木纤维。
结合导管挂图讲解导管特点:导管由一些直径较大的长筒形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成熟后,上下连接处的横壁消失,细胞死亡,形成一条条上下贯通的管道。木纤维也属机械组织,增加茎的强度。
形成层:在木质部外,韧皮部内。细胞能不断分裂增生,向外分裂产生的细胞发育成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的细胞发育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增粗。形成层细胞的细胞壁薄,在此处易把木质部和韧皮部剥离开来。形成层属分生组织。
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
意义:
①对植物体自身的意义:
a.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
b.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防止叶片被太阳灼伤.
②对自然界的意义:
a.提高空气湿度;
b.降低空气温度;
c.增加降水量.
3.气孔的功能结构
气孔,叶、茎及其他植物器官上皮上许多小的开孔之一,高等陆地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结构。气孔在碳同化、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4.血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等)和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等)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如果血型不合,红细胞会发生凝集成团的现象,阻碍血液循环,引发生命危险.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
5.血管
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将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
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将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管腔只容红细胞成单行通过,与周围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6.心脏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7.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五、板书设计
1.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3.气孔的功能结构
4.血液
5.血管
6.心脏
7.血液循环
六、作业布置
完成单元检测
七、教学反思
借助多媒体形式,使同学们能直观感受本章重点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进行多种题型的训练,使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本章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