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 如图,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 和 的长短,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不确定
2. 如图 ,则 与 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无法确定
3.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用到的基本作图是
A.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B. 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C.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D.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和
4. 如图,四边形 与四边形 均为正方形, 为正方形 的中心, 为 中点, 为 中点, 为 中点, 为 中点,则图中与 相等的线段有 条.
A. B. C. D.
5. 如图所示,比较线段 和线段 的长度,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无法确定
6. 已知点 在线段 上,则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点 是线段 中点的是
A. B. C. D.
7. 如果点 在线段 上,那么下列表达式中:① ,② ,③ ,④ ,能表示 是线段 的中点的有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8. 已知线段 ,分别以点 , 为圆心,以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则 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9. 如图,,,,则 与 之比为
A. B. C. D.
10. 如图, 是线段 上一点,, 分别是 , 的中点,若 ,,则
A. B. C. D. 或
11.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用到的基本作图是
A. 平分一个已知角 B.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C.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D. 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2. 如果 ,那么 的值为
A. B. C. D. 不确定
13. , 两点的距离是 ,有一点 ,如果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点必在线段 上
B. 点必在直线 上
C. 点必在直线 外
D. 点可能在直线 外,也可能在直线 上
14. 当 的取值范围为 时,关于 的方程 至少有 个解.
A. B. C. D.
15. 总有解时,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6. 下图线段 , 的长度大小为 ? (填“”“”或“”).
17. 如图,用圆规比较下列线段的大小: ? , ? , ? .
18. 若点 是线段 的中点, 是线段 的中点,若图中所有线段的和是 ,则 的长是 ? .
19. 用圆规、直尺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如图,已知线段 ,,求作线段 ,使 .
20. 若 ,, 为整数,且 ,则 ?.
21. 甲、乙两车在 , 两城市不断来回行驶,两车的速度不等,且均为匀速(忽略掉头等时间),其中甲车从 城市开出,乙车从 城市开出,两车在距 城市 处第一次相遇,当甲车还没有到达 城市时,两车又相遇一次,并且后来在距 城市 处第三次相遇.那么第二次相遇时,两车距离 城市 ? .
22. 绝对值方程 的不同实数解共有 ?个.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3. 图①中的线段 与线段 一样长吗?图②中的线段 与线段 在同一直线上吗?请你先观察猜想,再借助工具验证.
24. 如图,已知线段 ,按照下列要求完成画图和计算:
(1)延长线段 到点 ,使 ,取 中点 ;
(2)在()的条件下,如果 ,求线段 的长度.
25. 已知:三角形 .
(1)比较线段 ,, 的大小,并用 号连接.
(2)用直尺和圆规在直线 ,作点 ,使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6. 解不等式 .
27. (1)如图:,,, 四点在同一直线上,若 .
①图中共有 ? 条线段;
②比较线段的大小: ? (填“”、“”或“”);
③若 ,且 ,则 的长为 ? ;
(2)已知线段 ,在直线 上有一点 ,且 ,点 是线段 的中点,求线段 的长.
28. 点 ,, 在同一直线上.
(1)若 ,,求线段 的长度;
(2)若 ,( 为大于 的整数),求线段 的长度.
答案
1. A
2. B
3. C
4. B
5. B
6. C
7. C 【解析】如图,
若 是线段 的中点,
则 ,,,
而 , 可是线段 上的任意一点,
表示 是线段 的中点的有①②③ 个.
8. B
9. C 【解析】 且 ,
因为 ,即 ,
所以 ,即 与 之比为 .
10. C
【解析】因为 , 分别是 , 的中点,
所以 ,,
所以 ,
所以 .
11. C
12. C 【解析】,
所以 ,, 中有一个正数,二个负数,
假设 ,,,
则 .
13. D
14. D 【解析】①当 时,,,所以
②当 时,,,所以
③当 时,,无解
综上 .
15. D
【解析】因为 ,所以当 时,该不等式无解,所以 的取值范围是 .
16.
17. ,,
18.
【解析】如图,
点 是线段 的中点, 是线段 的中点,
,
,,,
又 图中所有线段的和是 ,
,
,
解得 .
19. 如图,线段 即为所求.
20.
21.
【解析】设两车第一次相遇于 处,第二次相遇于 处,第三次相遇于 处.如图甲所示.
甲还没有到达 城,与乙相遇于 处,其实是乙到达 城后,在折回途中在 处遇上甲.这样甲到达 , 之间的 处时,乙到达 城折回与甲第三次相遇.首次相遇时两车所行的路程之和为 .第一、三次相遇之间,甲所行路程为 ,乙所行路程为 .两车所行的路程之和为 ,
.由于均为匀速,
甲行了 ,即 .而题设 ,
,.甲、乙速度之比 .于是两车第一次相遇于 处后,乙到达 处时,甲到达 处,,如图乙所示.
..从而 ,,,从而知 .
22.
【解析】分情况讨论:
① 当 时,方程化为 ,即 ,
解得: , (舍去);
② 当 时,方程化为 ,即 ,
解得: , (舍去);
③ 当 时,方程化为 ,即 ,
解得: , (舍去);
④ 当 时,方程化为 ,即 ,
解得: , (舍去),
故方程的不同实数解有 个.
23. 线段 与线段 一样长,线段 与线段 在同一直线.
24. (1) 画图如图:
??????(2) ,且 ,
,
,
为 的中点,
,
.
25. (1) .
??????(2)
26. 将 作为一个整体,整理得 .
方法一:
当 时,不等式可化为 ,即 ;
当 时,不等式可化为 ,即 .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方法二:
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表示 在数轴上对应点与原点的距离不大于 ,则它的解集为 .
27. (1) ;;
??????(2) 如图 ,当 在线段 上时,得 .
由 是线段 的中点,得 .
如图 ,当 在线段 的延长线上时,得 .
由 是线段 的中点,得 .
综上所述: 的长为 或 .
28. (1) 当点 在线段 上时,
,,
,
当点 在线段 上时,
,,
,
;
所以线段 的长度为 或 .
??????(2) 当点 在线段 上时,
,,
,
当点 在线段 上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