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打折销售
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说课流程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设计
五、说板书设计
六、说课堂评价
七、说资源开发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打折销售》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节的内容。“一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级数学中的重点内容,打折销售”是在学习了“水箱变高了”这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对这一章内容的深化与延伸。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打折销售”问题的探究,经历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
(1)知识目标
? ①了解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成本价等概念;探索打折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2)解决问题目标
①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等量关系。
?②进一步体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3)能力目标
让学生切身感受身边的数学,会从问题情境中探索等量关系
?(4)情感目标
体验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实事求是诚信为本的做事态度
一: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因为“打折销售”是对本章内容的深化和延伸,所以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1、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等量关系。2、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打折销售的有关问题。而把如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的问题作为这节课的难点。突破的关键是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课时的应用,所以,只要继续沿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教学法“审、寻、设、列、解、验、答”,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这个一般步骤即可。
一:教材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学生城市农村的都有,每逢节假日或换季之时打折销售的活动比比皆是,因此学生对本节课涉及的“打折销售”并不陌生,但学生又缺少这方面的实际经验,对打折销售并不十分清楚,同时缺乏方程意识。
二:说学情
本节课采用以启发式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在这节课中是以:设疑(发现问题)→探究(探究问题)→合作交流(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加深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印象。发展学生各种思维策略和学习策略,较全面地培养生的学习能力,使每位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3、课堂学习探究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4、巩固练习
5、课堂小结
6、布置作业
四:说教学设计
你发现了吗
当节假日一到或季节更换时,各大商家纷纷亮出了打折的牌子!
导 入
创设情境:
首先让学生出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商品打折的一些信息数据,然后问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商家亏本了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在课前搜集到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来切入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的道理。)
引例:一件商品的自述:我是一件刚刚出厂的金利来衬衫,七福金商场以100元的价格将我买进,并给我贴上了300元的标签。“五一”期间,七福金商场举行了一个“全场六折”的促销活动,一位顾客将我买走。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商家亏本了吗?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复习进价,标价,售价,利润这些概念,以便总结公式。
你知道吗?
商品销售中的几个概念:
成本价:
标 价:
售 价:
利 润:
打 折:
购进商品时的价格,也叫进价。
在销售时标出的价,也称原价,定价。通常高于成本价。(如一台电脑按成本价提高60%后标价。)
在销售商品时的售出价,也称成交价,折扣。(如某种服装打8折后卖出。)
在销售商品过程中的纯收入。(如赚了或亏了。)
卖货时,按照标价乘以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则称将标价打了几折。(如打4折、打8折。)
利润率:
利润与进价的比率。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进价(成本)、标价(原价)、折扣率、售价、利润、利润率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标价=进价+加价部分
售价=标价×折扣率
利润=售价-进价
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设计意图:打折销售中进价(成本)、标价(原价)、折扣率、售价、利润、利润率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决打折销售问题的关键之一,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自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掌握以上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活动三:你能行
6 折
假如这个篮球的成本价是x元,
你能根据以下问题列出代数式吗?
1、按成本价提高80%后标价, 标价为 元。
2、按标价的6折卖出,那么售价是 元。
3、卖这篮球的利润是 元。
(1+80%)·x
(1+80%)·x·60%
(1+80%)·x·60%-x
设计意图:
利用简单的价格计算,根据问题列代数式。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销售方面常见的数量情况,并从中掌握销售问题中的一些等量关系,为下面的列方程打下基础。
小明同学在一次调查活动中发现,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引导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讨论分析:
1.题中已知了什么量?
2 如何求每件服装的成本?用到了哪能些数量关系?
3.如果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为x元,怎样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设计意图:
在此环节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分析题目,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然后放手让学生共同探讨合作完成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亲身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养成列方程前先认真审题,分析出有关的已知量、未知量建立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巩固练习:某商场将某种商品按原价的8折出售,此时商品的利润率是10%,已知这种商品的进价为1800元,那么这种商品的进价是多少?
设计意图:首先设计较为简单的题型,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纠正和总结。
我校的6名教师和7名家属组成旅游团去云台山游玩,在到达门口售票处时发现买票时有下面两种优惠政策:
(1)教师可凭教师证6折优惠,其他人原票价;
(2)团体购票(不少于10人) 8折优惠
小组讨论:
1、哪一种政策更优惠?
2、针对这两种政策,你能想出一种最省钱的购票方式吗?说说你的想法.
假如根据这种方式购票,一共省下了160元,你能算出每张门票是多少元吗?
出谋献策、大展身手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设置情境,让学生把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又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觉到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解决很多生活问题。
据市场调查,个体服装商店 做生意,只要销售价高出进货价的20 %便可盈利;
假如你准备买一件标价为 200元的服装。
(1)个体服装商店若以高出进价
的50 %要价,你应怎样还价?
(2)个体服装商店若以高出进价
的100%要价,你应怎样还价?
(3)个体服装商店若以高出进价
的50 %~ 100%要价,你应
在什么范围内还价?
知识拓展:
设计意图:让理解和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1、本节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商品销售中的盈亏是如何计算?
3 、学生可能的回答:1)几个概念
2)几个公式(数量关系)
3)盈亏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课堂小结这个环节,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教育学生要以诚信为本,知道打折销售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
5、课堂小结
6、布置作业
1、课本146页2,3题
2、拓展练习(选做)
假如你是老板,你能否设计一种方案,适当调整售价,使得捆绑销售这两件衣服时不亏本呢?
(设计目的:1.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4.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打折销售
一、购物情景 二、数量关系 三、 例题
标价=进价+加价部分 探究:
售价=标价×折扣率
利润=售价-进价 巩固练习:
利润率=(利润/进价)
×100%
设计意图:板书的第一部分是对学生搜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第二部分是本节课的基本公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第三部分是例题,这样的板书设计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提纲,利于学生复习;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通过“你能行,课堂学习探究,巩固练习,出谋划策,知识拓展”等环节,步步为营,争取让每个人过关,其目的是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而在评价方式上注意评价到组,对小组实行捆绑式评价,目的是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形成合作的团队。
六:说课堂评价
本节课的“出谋献策、大展身手”的环节用真实的取材,创设教学情景,营造亲切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让学生凭借具体的生活经验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问题,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提炼生活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可以有效的增加数学学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七:说课堂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