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九年级化学跟踪训练 2.2溶解度
一、单选题
1.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克,其含义是(?? )
A.?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酸钾7.4克?????????B.?20℃时,100克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氯酸钾7.4克C.?把7.4克氯酸钾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D.?7.4克氯酸钾可以溶解在100克水里。
2.小欣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有关此现象的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B.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C.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D.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
3.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
A.?食盐?????????????????????????????????B.?熟石灰?????????????????????????????????C.?硝酸钠?????????????????????????????????D.?硫酸铜
4.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2℃时都一定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5.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
A.?t1 ℃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B.?t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得到75g a的饱和溶液C.?将t1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c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6.会发生结晶现象的溶液是(?? )
A.?一定是浓溶液???????????????????B.?一定是稀溶液???????????????????C.?一定是饱和溶液???????????????????D.?无法确定
7.要使某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措施一定可行的是( )
A.? 降低温度??????????????????????????B.?升高温度??????????????????????????C.?蒸发溶剂??????????????????????????D.?加入溶剂
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时,将 甲物质放入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C.?升高温度可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甲物质中含少量乙物质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9.下列对“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B.?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C.?20℃时,100g溶液中含氯化钠36g?????????D.?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10.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2℃时,b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C.?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要使甲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只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1)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3)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
12.下表是KNO3 .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②30℃时,KNO3 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水.③KNO3 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④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Ⅰ.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13.下表是KCl的溶解度数据,请分析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31.0
34.0
37.0
40.0
(1)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________?g固体KCl.(2)40℃时,将25g固体KCl与50g水混合,充分搅拌,所得的溶液是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三、解答题
14.气体溶解度收哪些外因影响?其变化规律是什么?
四、综合题
15.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
(2)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
16.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
(2)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 (填序号)。
A.?降低温度???????????????????????????????????B.?增加溶质???????????????????????????????????C.?蒸发溶剂
(3)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克,其含义是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酸钾7.4克。A、20℃时,100g水中含氯酸钾7.4g,故A正确;A符合题意;B、20℃时,氯酸钾在100g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是107.4g氯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B不符合题意;C、缺少温度限制,故C错误;C不符合题意;D、缺少温度限制,故D错;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解度四要素为:一定温度、溶剂100g,状态达饱和,单位只用克。一个关于溶解度的表述中,必须以上四个要素都具备;
2.【答案】 A
【解析】【解答】 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变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是压强发生改变。
3.【答案】 B
【解析】【解答】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的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溶解度,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4.【答案】 D
【解析】【分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B、由图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C、不知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溶液状态,无法确定降温是否析出晶体;D、据甲、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解答】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就,题中未说明温度,无法比较二者溶解度大小,故错误;B、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错误;C、不知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溶液状态,无法确定降温是否析出晶体,若为饱和溶液则降温析出晶体,若为不饱和溶液,则无法判断,故错误;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故选D.
【点评】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由图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从而可分析降温是否析出晶体和提纯物质的方法.
5.【答案】 A
【解析】【解答】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A. t1 ℃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由于不知道溶液的质量关系,所以不能确定溶质的质量关系;B. t2 ℃时,a的溶解度为50g,所以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a,得到75g a的饱和溶液;C. 将t1 ℃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所以b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升温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然b>a;升温时c的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得t2℃时饱和溶液,但是t2℃时c的溶解度小于at1 ℃时的溶解度,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说明该温度该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发现结晶现象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故选:C.
【分析】可以根据结晶的概念与原理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说明该温度该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 D
【解析】【解答】降低温度或升高温度可能使饱和溶液变不饱和,也可能使不饱和溶液变饱和,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加入溶剂可使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分析。
8.【答案】 B
【解析】【解答】A. 时,甲物质与乙物质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即甲物质的溶解度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不符合题意;
B. 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将 50g 甲物质放入 100g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g,符合题意;
C.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可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D.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明显,乙受温度变化不大,的怪当甲物质中含少量乙物质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9.【答案】 B
【解析】【解答】根据溶解度的概念,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A、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没有指明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说法错误.
B、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136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选项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熟记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是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 D
【解析】【解答】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b点位于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故t2℃时,b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D、结晶的方法很多.甲从溶液中析出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也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
11.【答案】33.3%;c<b<a;a
【解析】【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此时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有25g物质a被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50g+25g=75g,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33.3%;故答案为:33.3%;(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中,a物质的曲线处于上方,c物质的曲线处于下方,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b<a.故填C<b<a;(3)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由t2℃降温至t1℃,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降温不能析出晶体;而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都能析出晶体.由于在t2℃时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同,所以降温析出晶体的多少可通过比较两物质t2℃和t1℃时溶解度的差值来判断.因为a物质两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值大,所以降温析出晶体多.故填a.故答案为:(1)33.3%;(2)c<b<a;(3)a.【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一定量溶质加入一定量溶剂中,充分溶解后溶质及所得溶液的质量;(2)依据溶解度曲线,相同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分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溶液的变化.
12.【答案】NaCl;45.8;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Ⅰ
【解析】【解答】:①从图表中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②从图中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45.8g;③从图中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若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④Ⅰ.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既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Ⅱ.由于不知道温度和氯化钠的含量,所以不能判断剩余溶液是否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Ⅲ.低温下硝酸钾依然能够溶解,所以该方法不能将两者完全分开;Ⅳ.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相等的时候,所以在硝酸钾晶体中可能混有氯化钠.所以选Ⅰ;【分析】①根据图表中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进行解答;②从图中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③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解答;④根据饱和溶液的含义进行解答.
13.【答案】34.0;饱和
【解析】【解答】(1)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0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4.0g固体KCl,故填:34.0;(2)4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20g,即25g氯化钾溶解不了,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故填:饱和.【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溶解度的有关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解度的意义进行.
三、解答题
14.【答案】解: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和压强.
故答案是: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除受温度影响外,还有压强的影响进行解答.
四、综合题
15.【答案】(1)升高温度(2)A;C
【解析】【解答】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升高温度或加入C物质,恒温蒸发溶剂等,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要升温即可;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C降温不会产生晶体,而B的变化不十分明显,所以降温影响比A小,最后的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是C的不变,A和B都会降低,但是还会大于C。故选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6.【答案】(1)C(2)B,C(3)A=C<B
【解析】【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可知(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溶解度曲线最高的物质C;(2)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因为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溶剂;
故答案为:择BC; (3)t2℃时,将等质量的A、
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t2℃时AC的溶解度数值相等且大于B物质,故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A=C<B。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