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2018年中考光学试题汇编(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2018年中考光学试题汇编(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6-26 14:3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光学中考题分类汇编
1.(2018?广东)以下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
A.形影相随,亲密无间 B.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C.镜中生花,脱离实际 D.水中捞月,一无所得
2.(2018?济宁)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3.(2018?盐城)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4.(2018?扬州)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

5.(2018?广州)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
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
的像。如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
下列选项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
镜的光路图(  )

6.(2018?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7.(2018?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
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8.(2018?湖州)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9.(2018?乌鲁木齐)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10.(2018?黄石)探究小组将装有半杯清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窗台上,透过玻璃杯观察街对面的指路牌。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看到指路牌上的箭头指向右方;若从水面下方观察,下面有关现象和成像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箭头指向右方 B.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大
C.指路牌上的字上下颠倒 D.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成像
11.(2018?眉山)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7°角,如图所示。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折射角的大小为   。
12.(2018?枣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
   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13.(2018?黄冈)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 。请在示意图中作图以证明此判断。
14.(2018?黄石)如图所示,水里的光源O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折射光线经过A点,请在答题卡图中先通过虚线作图找出水面处的反射点,再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5.(2018?通辽)如图所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F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7.(2018?济宁)在图中的实线框内填上一个合适的透镜。

18.(2018?绵阳)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
为30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
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
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适当距离,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选填“放大”“缩
小”或“等大”)实像。
19.(2018?达州)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
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
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m以内;把
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
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20.(2018?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
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
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
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
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
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
21.(2018荆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
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
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
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
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如图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cm,凸透镜A的
焦距???????????????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
(3)该把光屏向______(选填“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
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
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________(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
到蜡烛清晰的像.
22.(2018?德州)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
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选填A、
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  (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
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
下,应将光屏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3.(2018?钦州)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下:
(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倒扣的烧杯中(如图甲),从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与光屏中心在   上。
(3)当装置如图乙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是倒立的、   、的实像,那么光屏
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填序号)
A.26cm B.16cm C.6cm
(4)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置
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
置会   (选填“往下移
”、“不变”或“往上移”)
(5)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丙)放在离凸透镜6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
图丁中的   (请填序号)。
24.(2018·宜昌)五一期间小红随父亲到宜昌市磨基山公园游玩,小红父亲用照相机拍摄了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小红发现相机中桥的像有点小,提议能否把桥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她父亲便更换相机镜头后在原地又拍摄了一张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如图12甲所示,两次成像的大小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她猜想可能是两个镜头的焦距不同造成的。为了验证这一想法,返校后,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一只蜡烛、焦距分别为5cm 和10cm的两个凸透镜、光具座、光屏等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

(1)如图乙所示,她先将f=5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再将蜡烛放在光具座10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一个倒立、 的实像。
(2)接下来她换用f=10cm的凸透镜,仍然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她应该保持 不变,移动 ,直到出现清晰的像为止。
(3)对比两次实验中像的大小,发现第二次成的像比第一次稍大,据此小红得出的结论是: 。
(4)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成的像更大,除了更换相机镜头外,还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