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八年级 化学跟踪训练 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单选题
1. 下列实验操作和分析都正确的是( )
操? 作
分? 析
A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底部来检验CO2是否收集满
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B
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目的是证明这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C
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目的是为了加快水的蒸发
D
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加热用的酒精灯可加网罩,最好使用酒精喷灯
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A.?A???????????????????????????????????????????B.?B???????????????????????????????????????????C.?C???????????????????????????????????????????D.?D
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C.?把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盛满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紫色小花变红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
A.?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来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C.?稀有气体能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干冰可用做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②石墨可作电极;③氧气可用作燃料;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
⑤KNO3属于复合肥料;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
5.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 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gC.?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D.?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由于氧气具有可燃性?????????B.?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C.?铜绿粉末受热变黑,铜加热也会变黑,说明铜绿和铜化学性质完全相同?????????D.?木炭与氧气反应既可以生成CO,也可以生成CO2 , 说明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8.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
A.?氧气作燃料????????????B.?干冰用来人工降雨?????????C.?活性炭用来吸附甲醛????????????D.?大理石做建筑材料
9.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C.?C60是一种新型的单质?????????????????????????????????????????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
10. 下列关于金刚石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质地较软???????????????????B.?由碳原子构成???????????????????C.?可做装饰品???????????????????D.?一定条件下能燃烧
二、填空题
11.现有①盐酸、②熟石灰、③烧碱 ④干冰、⑤硫酸、⑥生石灰六种物质,请选用相应物质填空(填序号): 常见的食品干燥剂________;人体胃液中的酸是________;用于人工降雨的________;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
12.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快速倒入盛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并盖紧瓶盖,振荡,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塑料瓶内剩余气体是否还有CO2?(任选仪器和药品)________
13.观察以下两个反应: ①H2O+CO2=H2CO3; ②6CO2+6H2O C6H12O6+6O2请回答下列问题: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你从中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共同点: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得到的结论:________.
三、解答题
14.CO和CO2是两种重要的氧化物.请解释CO有毒,CO2无毒的原因
四、综合题
15.每到冬天,市场上便有一种“热宝”出售,它是一个装有化学药品的小袋。使用时,撕去它的保护膜贴在身体上,不久便会产生热量。已知小袋中装有铁粉、碳粉和少量氯化钠。
(1)取小袋内物质,加入稀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将袋内物质放在足量O2中燃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将袋内物质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填写化学式)。
16.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如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物理性质.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物理性质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供给呼吸??????????????????????B.?作化工产品的原料??????????????????????C.?用于灭火??????????????????????D.?作气体肥料
(3)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写出一条减缓“温室效应”的建议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检验CO2是否收集满,故A错误;
B、物质受热时,如果能够燃烧,说明是可燃物,因此用坩埚钳夹住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其目的是证明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B不正确;
C、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C不正确;
D、酒精灯的网罩能使火焰温度集中从而提高温度,D正确.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检验CO2是否收集满判断;
B、根据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能够燃烧分析;
C、根据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网罩能使火焰温度集中从而提高温度判断.
2.【答案】 B
【解析】【解答】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把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盛满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紫色小花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3.【答案】 B
【解析】【解答】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故该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对应一致.A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故该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对应不一致.B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该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对应一致.C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故该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对应一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做燃料;
4.【答案】 C
【解析】【解答】解:①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CO2 . ②石墨具有导电性,能用于作电极;③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④氢氧化钙显碱性,能够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⑤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是复合肥;⑥氢氧化钠显碱性,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炉具清洁剂成分,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故选:C.
【分析】①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吸收热量;②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进行分析判断;③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④根据氢氧化钙的碱性分析;⑤氮磷钾三种元素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⑥根据火碱氢氧化钠显碱性进行分析.
5.【答案】 D
【解析】【解答】解: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尾气点燃,说明可燃烧;一氧化碳氧化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为二氧化碳;尾气点燃可以防止污染空气.则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氧化后的产物是CO2 . ④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通过实验确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变化,从参与的变化可归纳出物质的性质。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尿素是指宏观意义上的一种物质,氮原子是微观意义上的一种微粒,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不能说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故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故说法错误;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34,故说法错误;
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宏观和微观的区别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无单位分析;
C、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D、根据二氧化碳的利用分析;
D、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是充
7.【答案】 B
【解析】【解答】A、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A不符合题意;B.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B符合题意;C. 铜绿粉末受热变黑,铜加热也会变黑,,黑色物质是氧化铜,说明铜绿和铜有相同的元素,C不符合题意;D. 木炭与氧气反应既可以生成CO,也可以生成CO2 , 说明同种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分析;根据铜绿受热可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分析;根据木炭充分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8.【答案】 A
【解析】【解答】A、氧气有助燃作用,但不能燃烧,不可用作燃料,故A符合题意;
B、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B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有毒气体,故C不符合题意;
D、大理石质地坚硬,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D、根据大理石的用途分析。
?
9.【答案】 A
【解析】【解答】A、金刚石不能够导电,所以A这种说法错误B、石墨是较软的物质之一,可以做铅笔芯,所以B这种说法正确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以做钻头,切割玻璃大理石等,所以C这种说法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的特性,故可做防毒面具的滤毒剂,故D说法正确;故选:A
10.【答案】 A
【解析】【解答】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错误;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正确;
C、金刚石加工后有璀璨夺目的光泽,加工为钻石可作为装饰品,正确;
D、金刚石由碳元素组成,可燃烧,正确;
故选:A.
【分析】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由碳原子构成,能燃烧,加工后可作为钻石.了解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及其构成,即可结合题意正确解答.
二、填空题
11.【答案】⑥;①;④;②
【解析】【解答】解:生石灰具有吸水性,是常见的食品干燥剂;人体胃液中的酸是盐酸;干冰升华吸热,能用于人工降雨;熟石灰具有碱性,是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故填:⑥;①;④;②.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2.【答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软塑料瓶变瘪;用注射器抽取塑料瓶内的气体,多次注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剩余气体中还有CO2 , 否则没有。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瓶内压强减小,软塑料瓶变瘪;检验塑料瓶内剩余气体是否还有CO2 , 要将瓶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具体做法:用注射器抽取塑料瓶内的气体,多次注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剩余气体中还有CO2 , 否则没有。【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解答
13.【答案】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生成物不同;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改变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等
【解析】【解答】解: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 共同点:反应物相同,都是H2O和CO2;不同点:反应条件、生成物不同;得到的结论: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改变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等.故答为: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生成物不同; 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改变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等.【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在比较时可以从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等进行对比.
三、解答题
14.【答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性质相差很大
【解析】【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分析
四、综合题
15.【答案】(1)Fe+2HCl=FeCl2+H2↑ (2)3Fe+2O2 Fe3O4 ;C+O2 CO2 (3)NaCl、FeSO4
【解析】【解答】“热宝”中装有铁粉、碳粉和少量氯化钠。(1)取小袋内物质,加入稀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2)将袋内物质放在足量O2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3Fe+2O2 Fe3O4? ,②C+O2 CO2。(3)将袋内物质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NaCl、FeSO4。故答案为:(1)Fe+2HCl=FeCl2+H2↑(2)3Fe+2O2?Fe3O4;C+O2CO2(3)NaCl、FeSO4
【分析】(1)根据铁与稀盐酸反应发生置换反应解答(2)根据碳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分析解答(3)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16.【答案】(1)硬度大;导电性;吸附性(2)A(3)含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
【解析】【解答】解:(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所以可用来切割玻璃;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做电极;
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用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故答案为: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物理性质
①硬度大
②导电性
③吸附性
;(2)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A错误;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故B正确;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来灭火,故C正确;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可做气体肥料,故D正确.
故选A.(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弱温室效应的方法主要有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等,故填:含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来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来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以及减弱温室效应的方法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