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考点全解课文全解四、曹刿论战 《左传》【九年下册】考点全练课文全解十年春,齐师伐我。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师:军队。伐:攻打。我:《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课文全解公将战,曹刿(uì) 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译文】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公:鲁庄公。其:代词,他的。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何:何必。间:参与。焉:兼词,于此。]课文全解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乃入见。
【译文】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拜见庄公。
[鄙:鄙陋,指目光短浅。见:拜见。]课文全解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安:指安身。弗:不。专:独自
享有。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之,代衣食。]课文全解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译文】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对:动词,回答。遍:遍及,普遍。]课文全解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和丝织品之类,我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实情上报。”
[牺牲玉帛:名词,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玉,指玉器。帛,丝织品。加:虚夸,夸大。信:实情。]课文全解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译文】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孚:使信服。福:动词,赐福,保佑。]课文全解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以)实情判断。”
[狱:诉讼案件。虽:即使。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课文全解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可以:即“可以(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
【评析:以上是第一部分。写战前曹刿与乡人及庄公的对话,通过曹刿的语言描写,写出战前的政治准备,三个条件中,第三条最关键,它是取信于民的条件。】课文全解公与之乘(chén),战于长勺(sháo)。
【译文】鲁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之:指曹刿。乘:坐车。这里指共坐一辆车。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曲阜县北)。]课文全解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译文】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
[将:将要。鼓: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之:起补足音节作用。败绩:大败。]课文全解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zhé),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译文】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驰:驱车(追赶)。辙:车轮轧出的痕迹。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遂:于是。逐:追赶,追击。]课文全解【评析: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战争的经过和结局。重点通过语言和行动描写,叙述曹刿把握应战和追击的时机,表现他的深谋远虑又稳重的大将之风。】课文全解既克,公问其故。
【译文】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故:原因,缘故。]课文全解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曹刿答道:“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战:动词,作战。一鼓:第一次击鼓。作:鼓起。再:第二次。衰:(士气)衰弱。竭:(士气)枯竭。]课文全解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译文】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彼:对方。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大国:春秋时期齐国是比较大的也是最早谋取霸权的一个国家,所以称之为“大国”。课文全解测:推测,估计。伏:埋伏。焉:兼词,“于此”。靡:倒下。]
【评析:以上是文章第三部分。写曹刿对战争的分析总结。阐明了他的战争理论,表现了他对整个战争的周密考虑。照应开头。】考点全解首页考点全解首页考点全解首页考点全解首页考点全解首页考点全解首页考点全解首页考点全解考点全解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十年春,齐师( )伐( )我。公将( )战,曹刿请( )见( )。其( )乡人曰:“肉食者( )谋( )之,又何( )间( )焉( )?”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 )谋。”乃( )入见。问:“何以( )战?”军队 攻打将要 请求拜见他的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谋划何必参与语气词,表疑问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深远于是凭,靠首页【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首页考点全练公曰:“衣食所安( ),弗( )敢专( )也,必以( )分人。”对( ) 曰:“小惠
( )未遍( ),民弗从( )也。”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 )未孚( ),神弗福( )也。”指安身不独自享有把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恩惠遍及、普遍 顺从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虚夸,夸大 实情信用使人信服赐福,保佑 首页考点全练【译文】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实情上报。”(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首页考点全练公曰:“小大之狱( ),虽( )不能察( ),必以( )情( )。”对曰:“忠( )之属( )也可( )以( )一战。战则( )请( )从( )。”指诉讼事件 即使明察用诚,诚实。这里指诚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类可以凭借就请允许 跟随首页考点全练【译文】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诚心(办理)。”(曹刿)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首页考点全练公与之( )乘( ),战于( )长勺。公将鼓( )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 )辙( ),登轼( )而望之,曰:“可矣。”遂( )逐( )齐师( )。代词,指曹刿 共乘一辆战车 在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大败驱车追赶 代词,代齐国军队车轮碾出的痕迹 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于是 追赶,追击军队 首页考点全练【译文】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正要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国军队。首页考点全练既( 已经 )克( 战胜 ),公问其( 代词,他 )故( 原因,缘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 击鼓 )作( 鼓起 )气,再( 第二次 )而衰( (士气)衰弱 ),三而竭( (士气)枯竭 )。彼( 对方 )竭我盈(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 所以 )克之。夫大国,难测( 推测,估计 )也,惧( 害怕 )有伏( 埋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倒下 ),故( 所以 )逐( 追击 )之。” 已经战胜代词,他原因,缘故 击鼓鼓起第二次(士气)衰弱 (士气)枯竭 对方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所以推测,估计害怕埋伏倒下所以追击首页考点全练【译文】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有埋伏,我查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首页考点全练考点全练2.重点句子翻译。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2)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考点全练(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实情上报。考点全练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诚心(办理)。(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考点全练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说完就)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枯竭了。考点全练(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有埋伏。考点全练二、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公将战”里的“战”其实是鲁庄公不得已应战,为下文“曹刿请见”做铺垫。
B.长勺之战中,鲁庄公“将鼓”“将逐”与上文的“将战”相应,表现了他在作战中积极主动,值得赞赏。考点全练C.“既克,公问其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总结长勺之战的结果,对下引出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
D.第二段着重写了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两次以“未可”和“可矣”来表现他沉着果断、善于把握战机,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来证明他决断的正确。B(表现了他的鲁莽,草率,急躁冒进。)考点全练2.下列对文章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围绕齐鲁长勺之战记叙了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已展露无遗。
B.详写曹刿与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和取胜原因的论述,而略写战争过程,虽紧扣了“论”字,但忽略了“战”,详略不当。
C.乡人的出现看似多余,实则以其对国事的不闻不问对比反衬出了曹刿的爱国、关心国事。考点全练D.文章把鲁庄公和曹刿的不同作战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实际上是又一次将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作了对比。B(标题曹刿论战是写曹刿论述战役,详写曹刿与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和取胜原因的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是没错的,详略得当。)考点全练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远谋”是文眼。曹刿的远谋在政治上体现为战前预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B.一介平民曹刿在国家有难时表现出的高度爱国热忱,启示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鲁庄公虽然在政治上无能、在军事上无知妄动,但却能听从曹刿的各种建议,是个虚怀若谷、勇于纳谏、唯才是用的君主。考点全练D.若没有曹刿的主动请见就没有这场战争的胜利,这说明爱国情怀是战争获胜的第一要素。D(“没有曹刿就没有胜战、第一要素”太过绝对。不仅要爱国,更要懂得深谋远虑、把握战机。)考点全练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已经胜利却不知道原因,足见鲁庄公完全不懂军事,是个昏庸的国君。
B.曹刿认为进军的反攻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进军的有利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为下文写鲁庄公在政治的无能和军事上的无知作了铺垫。
D.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AA(鲁庄公平庸但不昏庸。)考点全练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弄清齐军退军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B.从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出鲁庄公的性格特点是谨慎、果断、善抓战机。
C.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写了他在战前、战时、战后的表现,而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这样安排只为突出曹刿的远谋。考点全练D.不急着进攻、不急着追击,表现了曹刿的自信与沉着。B(鲁庄公是急躁冒进、鲁莽草率。谨慎、果断、善抓战机的是曹刿。)考点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
年羹尧镇西安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考点全练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③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年甚爱其才/所欲有甚于生者
B.军中不解其故/公问其故
C.一霎而绝/络绎不绝
D.此去西南十里/乃记之而去考点全练BB(缘故)(A.十分/超过;C.停下/断;D.距离/离开)考点全练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考点全练3.联系选文,分析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于:
①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②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
③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善于正确判断敌情,善于指挥部队作战。考点全练【参考译文】年羹尧镇守西安时,广泛寻求天下有才之士,用厚禄供养为幕僚。蒋衡应聘而来,年羹尧非常爱惜他的才学……年羹尧征伐青海时,军营临时驻扎后,忽然传令说:“明天出兵,每人各带木板一块、草一捆。”军中上下不明白原因。等到第二天,遇到淤泥深坑,让军士把草束起来扔进坑里,上面铺上木板,军队行进没有阴碍。这个西南民族的人正是以此坑为天险,大意间不料大队敌军忽然压境。如此这般攻陷敌人的巢穴。考点全练又一次年羹尧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三下时,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停下来。年羹尧匆忙唤来参将,带300快马出营,往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贼兵,果然尽数抓获。有人问原因,年羹尧说:“只一下就停下来,肯定不是风,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鸟飞出,肯定有人惊扰它。这里距离西南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料想是贼兵来埋伏,所以惊起鸟群
来。”谢谢!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