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明朝的灭亡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25 20:4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第17课
明朝的灭亡1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2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31、了解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
2、掌握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3、了解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的概况。 学习目标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表现: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1、政治腐败明神宗东林党争《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材料 明朝中后期皇帝情况一览表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相关史事明武宗明熹宗 明熹宗作品刘瑾魏忠贤木匠皇帝延伸阅读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间,内忧外患一个不少(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
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木匠。他自幼就有木匠的天分,技术十分的好,很多的能工巧匠做出的东西都不如他。
朱由校整天的和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器,还盖小宫殿,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我承认我是个好木匠,不是个好皇帝.魏忠贤
熹宗即位时,年仅16岁,只知玩乐,大权落在宦官魏忠贤手中。魏忠贤把持朝政时,他的爪牙遍及朝廷及全国各地。一些无耻官吏拜他为义父、干爷爷,称他为“九千岁”。谁说他一句坏话,就会被特务逮捕,轻则拷打,重则割舌、剥皮或杀头。 有四人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磔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者魄丧不敢动。

—《明史 刑法志》材料:四大实权宦官宦官专权1、表现:明朝中期以来,先后出现了王振、刘瑾和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大宦官。3、东林党人的反宦官斗争2、影响:排挤打击正直官员,明朝政治更加混乱腐败。
直接原因:明朝后期,皇帝很少过问政事问题三:宦官专权的根源是什么?问题一:明朝出现宦官专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与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又有何关系呢?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与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关系:东厂、西厂这些特务机构是由宦官统领的,由皇帝直接控制的。这样就使明朝的宦官权力特别大,比其他的王朝更容易专权。 东汉、唐朝、明朝问题二:哪些朝代曾经出现过宦官专权现象?明末党争 东林党争是指明末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之间的斗争。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人为主的政治集团。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等修复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形成重大影响。朝野士绅,一时汇集,时人称之为东林党。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等意见,得到广泛支持,同时遭到宦官的激烈反对。明末党争中,东林党的主要对手是齐楚浙党,即所谓的非东林党。万历后期,双方从大礼议事件的“国本之争”为起点,继之以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斗争不已。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政,人称九千五百岁,诸党争相依附之,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又拆毁全国书院,许多东林人物被迫害致死,朝野忠良尽去,还殃及边防将帅,如熊廷弼、袁崇焕等。明思宗继位后,对东林党的迫害才告停止,但他又说:“朕御极之初,撤还内镇,举天下大事悉以委大小臣工,比者多营私图,罔恤民艰,廉谨者又迂疏无通。”东林党与阉党之争,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2.社会动荡(政治腐败造成的后果)表现: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代周臣《流民图》局部材料1.起义原因
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②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③天灾导致农民无以为生(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摧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当时除了原有的征税,还加派了对辽东作战的“辽饷”、训练军队的“练饷”和镇压人民起义的“剿饷”,合称“三饷”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末大旱和鼠疫 17世纪开始,中国的气候处于小冰河时期,明朝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减”。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恶化,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面对灾荒,官府崔征如故。思考: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原因外还哪些原因导致明末农民大起义?2.李自成起义
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军的主力军。
(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2)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人物扫描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想一想: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材料研读(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5)建立政权,以作号召。小知识: “均田免赋”
在中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上,它第一次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标志着中国农民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3、明朝的灭亡(1)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2)建立政权后,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李自成率领百万大军在不到两天时间内攻进北京城内,明朝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特点:
目标明确、规模浩大、作战勇敢、受百姓欢迎 北京景山-崇祯帝自缢之处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围攻北京。起义军占领外城,崇祯出皇宫,登煤山(今景山),临死前,令周皇后等自缢,并挥剑砍伤长女,杀死幼女。在走投无路下,缢死煤山寿皇亭前的一棵槐树上。清朝入关后,顺治帝给这棵古槐定为“罪槐”,并加上了一条铁锁链。 (1)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努乐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努乐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
(3)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的兴起 努尔哈赤 皇太极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政权:大金 史称后金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女真族人。他创立了“八旗制度”,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努尔哈赤在反明战争中被火炮击伤而死,葬于沈阳福陵(今辽宁沈阳市东北15千米处的东陵)。清太宗皇太极 1635年 女真族改名满洲族1636年 改国号后金为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生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1626年即汗位后,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建国号为清。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措施,为灭明和建立大清帝国奠定了基础。2.清兵入关(1)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2)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汉人:别以为我们不认识你了,我们还记得你灭北宋的仇,你现在又换了马甲又杀了回来!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兵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4月13日,亲率大军十万号称二十万,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吴三桂降清吴三桂:我只是想保护我的家人,尤其是圆圆,其实我也想汉族人当老大。
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
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
哭罢君亲再相见。

吴伟业《圆圆曲》 节选 《圆圆曲》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诗中通过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悲欢离合,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政治大事,谴责了吴三桂的行为。 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有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败落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为“八旗子弟”。知识拓展清 朝 满 八 旗 盔 甲 复 原 图清朝八旗图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课后活动答:由于天灾人祸,受灾的农民先是以山间的蓬草和树皮充饥,而后只能吃石块,生活条件极其恶劣。2. 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请在□内画√。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课后活动 元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由两个少数名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它们前期的历史发展进程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比较。朝代建国统一各部改国号都城元朝清朝成吉思汗
(铁木真)忽必烈元大都努尔哈赤清皇太极沈阳(后迁都北京)1.顾炎武(明)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一带)之 民,有田者十一,为人佃作者十九。” 这主要反映了( )
A.官吏贪赃枉法 B.土地兼并严重
C.民众不堪重负 D.农民流离失所
2.明末陕北地区爆发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A.宦官魏忠贤专权
B.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
C.明朝政府不断增加赋税
D.陕北地区发生大旱 BD3.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建立的政权名称是( )
A.大顺政权 B.大齐政权
C.张楚政权 D.大西政权
4.明朝后期,统一女真部并建立后金政权的是(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AC5.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的建立时间和第一位皇帝是( )
A.1616年  努尔哈赤 B.1636年  皇太极
C.1405年  郑和 D.1644年 李自成
6.农民军进人北京后,原驻守在山海关投降清军的明朝将领是( )
A.尚可喜    B.吴三桂
C.耿仲明 D.耿精忠BB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起义原因:口号:政治腐败与
社会动荡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农民流离失所闯王
李自成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清兵入关:满洲兴起:发展:明朝的灭亡均田免赋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努尔哈赤、皇太极)课堂小结: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朝政腐败,矛盾激烈,天灾人祸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