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 3.1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苏教版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 3.1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苏教版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6-25 20:4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认识乘号“X”,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口算:能用刚才一样算式表示的,在括号里打钩,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6个三角形共用了几根小棒?( )

4把小伞共用了几根小棒?( )

花边共用了几根小棒?( )

3个五角星共用了几根小棒?( )
一所房子和一棵树共用了几根小棒?( )
√√√3+3+3+3+3+3=185+5+5+5=2010+10+10=30 归纳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3+3+3+3+3+3=18,5+5+5+5=20和10+10+10=30这三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像这样几个相同的加数连加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如:3+3+3+3+3+3=18表示6个3相加,可写成6×3=18或3×6=18,分别读作6乘3等于18,3乘6等于18。这里的“×”叫乘号。
归纳总结3+3+3+3+3+3=18表示6个3相加,可写成6×3=18或3×6=18;
5+5+5+5=20表示( )个( )相加,可写成()×()=()或()×( )=( );
10+10+10=30表示( )个( )相加,可写成()×()=()或()×( )=( )
结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用乘法比较简便
(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看图写一写 4 33+3+3+3=124×3=123×4=12
(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3 22+2+2=62×3=63×2=6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个( )4 22+2+2+2=84×2=8或2×4=82 44+4=84×2=8或2×4=82+2+2+2=8(4)个(2)1000 × 3 或 3 ×1000学会了乘法,用来表示相同加数的和好简单哦!知识贴吧乘号“×”的由来
1631年英国数学家威廉·奥垂德最早采用符号“×”表示两数相乘。乘法是由加法而来,表示若干个相同数相加。两位数以上是交叉相乘,所以他把“+”斜过来“×”形,既表示了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关系。你来当老师√ × × × √ 游戏:找朋友4×54×63×23个2相加4乘55+5+5+53+36个4相加4+4+4+4+4 6×4你能在身边找出能用乘法计算的例子吗?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