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阶段测试(1.1-1.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阶段测试(1.1-1.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6-26 21:1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测试
(1.1地球上的水 1.2水的组成 1.3水的浮力)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
1.(绍兴校级期中)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  )
A.海洋水       B.冰川水
C.地下淡水 D.湖泊咸水
2.(温州期中)下列生物体内含水量最低的是(  )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风干的种子
3.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其中X、Y、Z表示的是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X阶段是水蒸气在蒸发,Y阶段的云是水蒸气液化、凝华而成的,Z阶段的雨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B.X阶段是水蒸气在蒸发,Y阶段的云是水液化、凝华而成的,Z阶段的雨是水液化而成的
C.X阶段是水在蒸发,Y阶段的云是水蒸气液化、凝华而成的,Z阶段的雨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X阶段是水在蒸发,Y阶段的云是水液化、凝华而成的,Z阶段的雨是水液化而成的
4.(绍兴校级期中)在下列几种情形中,物体所受浮力增大的是(  )
A.从海水中走向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入海口驶向大海的轮船
C.正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D.海面下正往深水处下潜的潜艇
5.(湖州期中)将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让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减小值相同,则这两物体必定有相同的(  )
A.密度 B.体积
C.质量 D.重量
6.(绍兴校级期中)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

第6题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排出试管,可实现潜艇上浮
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C.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自身重力实现沉浮的
D.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体积来实现沉浮的
7.(乐清校级期中)在铅笔的下端缠上一些铅丝(使铅笔竖直浮在液体中),

第7题图
就制成了一个很有用的土密度计。将它分别放到盛有不同液体的杯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对于这个土密度计的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它在液体中漂浮时,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大小相等
B.它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C.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最小
D.它在乙和丙中的状况,类似于船在海里和河里的状况
8.(嘉兴十校期中联考)一铁块按图所示,从下表面与液面刚刚接触时的a处下放至图中b处。能大致反映铁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与铁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深关系的图像是(  )

 第8题图


    A     B     C     D
9.(温州期中)如图,把同一金属块用线吊着浸入水中,哪一种情况,线对金属块的拉力最大(  )

     A    B    C    D
10.(海宁校级月考)4个边长均为L的相同的立方体木块,用胶水(胶水质量不计)粘在一起放入水中,露出水面的高度为 L/2,如图所示。当胶水溶于水后,木块散开,这时(  )

第10题图
A.a、b露出水面高度为L/2,c、d为零
B.a、b露出水面高度为L/2,c、d沉入水底
C.a、b、c、d露出水面高度都是L/2
D.a、b、c、d露出水面高度都是L/4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1.(嘉兴十校期中联考)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第11题图
(1)电源A端是____(选填“正”或“负”)极。
(2)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c中的气体是____,验证此气体的方法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 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 __组成的。
12.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取g=10N/kg。根据图像信息,回答问题:

第12题图

(1)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N。
(2)在t1~t2 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选填“逐渐减小”“逐渐增大”或“保持不变”)。
13.(湖州期中)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第13题图
(1)小丽用重为3.2N的物体A做了如图1、2、3所示实验。该实验验证了猜想____是正确的,可得出的结论是__ __。
(2)小丽在验证猜想二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描绘出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图像,如图4中甲所示。她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物体受到的拉力当作了浮力,导致图像甲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可以推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图像应是图4中的____(选填“乙”“丙”或“丁”)。
(3)为验证猜想三,小丽选用了与物体A密度不同的物体B进行实验。她将物体B逐渐浸入水中,容器中的水面上升至图示O位置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恰好变为0,如图所示。取出物体B后,小丽又将物体A缓慢浸入水中,她在水面上升到____(选填“O点之上”“O点”或“O点之下”)位置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做是为了控制__ __相同,以便判断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是否有关。
三、解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4.(温州期中)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用弹簧秤称,读数为2.6N,再把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为0.6N。求:
(1)此物体所受的浮力。
(2)此物体的体积。(g取10N/kg)



15.(常山四校期中联考)2016年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图为受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城市,几名武警战士用冲锋舟护送老人撤离。假设冲锋舟的质量为150kg,最大排水量为0.65m3。试计算:(河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

第15题图
(1)空冲锋舟漂浮在水上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假设正常成年人的体重为500N,则正常使用该冲锋舟最多能托起多少个成年人?(假设人不浸入水中)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
1.(绍兴校级期中)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 A )
A.海洋水       B.冰川水
C.地下淡水 D.湖泊咸水
2.(温州期中)下列生物体内含水量最低的是( D )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风干的种子
3.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其中X、Y、Z表示的是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第3题图
A.X阶段是水蒸气在蒸发,Y阶段的云是水蒸气液化、凝华而成的,Z阶段的雨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B.X阶段是水蒸气在蒸发,Y阶段的云是水液化、凝华而成的,Z阶段的雨是水液化而成的
C.X阶段是水在蒸发,Y阶段的云是水蒸气液化、凝华而成的,Z阶段的雨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X阶段是水在蒸发,Y阶段的云是水液化、凝华而成的,Z阶段的雨是水液化而成的
4.(绍兴校级期中)在下列几种情形中,物体所受浮力增大的是( C )
A.从海水中走向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入海口驶向大海的轮船
C.正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D.海面下正往深水处下潜的潜艇
【解析】 从海水中走向沙滩的过程中,游泳者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减小;轮船在淡水和海水中始终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大小不变;轮船装货,货越多,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海面下的潜艇下潜时只增加了自身的重力,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也不变。
5.(湖州期中)将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让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减小值相同,则这两物体必定有相同的( B )
A.密度 B.体积
C.质量 D.重量
6.(绍兴校级期中)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

第6题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排出试管,可实现潜艇上浮
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C.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自身重力实现沉浮的
D.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体积来实现沉浮的
7.(乐清校级期中)在铅笔的下端缠上一些铅丝(使铅笔竖直浮在液体中),

第7题图
就制成了一个很有用的土密度计。将它分别放到盛有不同液体的杯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对于这个土密度计的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C )
A.它在液体中漂浮时,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大小相等
B.它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C.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最小
D.它在乙和丙中的状况,类似于船在海里和河里的状况
8.(嘉兴十校期中联考)一铁块按图所示,从下表面与液面刚刚接触时的a处下放至图中b处。能大致反映铁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与铁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深关系的图像是( C )

 第8题图


    A     B     C     D
9.(温州期中)如图,把同一金属块用线吊着浸入水中,哪一种情况,线对金属块的拉力最大( C )

     A    B    C    D
10.(海宁校级月考)4个边长均为L的相同的立方体木块,用胶水(胶水质量不计)粘在一起放入水中,露出水面的高度为 L/2,如图所示。当胶水溶于水后,木块散开,这时( D )

第10题图
A.a、b露出水面高度为L/2,c、d为零
B.a、b露出水面高度为L/2,c、d沉入水底
C.a、b、c、d露出水面高度都是L/2
D.a、b、c、d露出水面高度都是L/4
【解析】 由题意可知:V排=2L×L×(2L-L)=3L3,V木=4L3,因为漂浮,所以F浮=G,则ρ水gV排=ρ木gV木,所以===,散开后,木块密度不变,则木块a、b、c、d仍漂浮,====,则====1-=,所以4个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均为。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1.(嘉兴十校期中联考)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第11题图
(1)电源A端是__正__(选填“正”或“负”)极。
(2)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c中的气体是__氧气__,验证此气体的方法是__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c试管中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__。
(3)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水分子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氢和氧__组成的。
12.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取g=10N/kg。根据图像信息,回答问题:

第12题图

(1)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20__N。
(2)在t1~t2 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逐渐减小__(选填“逐渐减小”“逐渐增大”或“保持不变”)。
13.(湖州期中)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第13题图
(1)小丽用重为3.2N的物体A做了如图1、2、3所示实验。该实验验证了猜想__一__是正确的,可得出的结论是__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__。
(2)小丽在验证猜想二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描绘出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图像,如图4中甲所示。她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物体受到的拉力当作了浮力,导致图像甲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可以推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图像应是图4中的__丙__(选填“乙”“丙”或“丁”)。
(3)为验证猜想三,小丽选用了与物体A密度不同的物体B进行实验。她将物体B逐渐浸入水中,容器中的水面上升至图示O位置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恰好变为0,如图所示。取出物体B后,小丽又将物体A缓慢浸入水中,她在水面上升到__O点__(选填“O点之上”“O点”或“O点之下”)位置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做是为了控制__物体排开水的体积__相同,以便判断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是否有关。
三、解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4.(温州期中)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用弹簧秤称,读数为2.6N,再把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为0.6N。求:
(1)此物体所受的浮力。
(2)此物体的体积。(g取10N/kg)
【答案】 (1)F=2.6N-0.6N=2N。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得到V排===2×10-4m3。
15.(常山四校期中联考)2016年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图为受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城市,几名武警战士用冲锋舟护送老人撤离。假设冲锋舟的质量为150kg,最大排水量为0.65m3。试计算:(河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

第15题图
(1)空冲锋舟漂浮在水上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假设正常成年人的体重为500N,则正常使用该冲锋舟最多能托起多少个成年人?(假设人不浸入水中)
【答案】 (1)空冲锋舟漂浮时所受的浮力F浮=G=mg=150kg×10N/kg=1500N。
(2)冲锋舟满载时所受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65m3=6500N;冲锋舟满载时,应满足:F′浮=G+nG人,所以最多能承载的人数n===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