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26 19:3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指导!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9世纪初有一句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关于《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你知道多少,关于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多少,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徜徉在文学的海洋。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标要求:
1.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朝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2.理解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学习目标:
1.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
2.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国粹;
3.理解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4.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养成人文精神、审判情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一、《红楼梦》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整体感知1.作 者:
2.排印时期:
3.主要人物:
4.主要内容:曹雪芹(定稿前80回);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乾隆晚期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一、《红楼梦》合作探究5.思想
内容:
6.艺术
特色:
7.文学
地位:不仅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古典小说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一、《红楼梦》合作探究8.《红楼梦》的评价 清朝:“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鲁迅说在《红楼梦》中“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因此,研究与评价《红楼梦》实际上是与五千年中华文化、与百科知识打交道,是永远研究不完的。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迄今已有18种文字、60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第一流的珍品,国外学者把“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列为关于中国的三门世界性的“显学”,国内也有人把“红学”与《易经》一起称为两门“玄学”;甚至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够得上专学之资格的,仅一部《红楼梦》而已。 一、《红楼梦》合作探究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古典小说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红楼梦》
大观园概括明清小说发展的原因:3.市民生活的需要。2.科学技术的发展。1.文化专制的结果。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衰落时期。政治上,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逐渐发展到顶峰。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严厉的控制政策。经济上,经过几朝的努力,到乾隆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盛世局面。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城市平民的增多、印刷业的兴盛,自由买卖、交换的经济形式使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摆脱人身束缚的愿望不断增强,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市民文化繁荣,适合广大平民阅读欣赏的小说、戏剧迅速发展起来。一、《红楼梦》论从史出二、昆曲与京剧艺术1.清代戏剧创作的特点 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 ,反映 ,受到大众的喜爱。清朝时期的 , 不断增多, 繁多, 丰富多彩, 推陈出新, 争奇斗艳,雅俗共赏。社会现实人民的心声剧目戏剧、剧种内容流派风格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了清代,进入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整体感知夯实基础(一)昆曲——脸谱史海拾贝 昆剧脸谱是昆剧演员脸部化妆性格化的图案谱式,属昆剧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原分净、丑两大类,明末清初以来,随着上演剧目的不断丰富,表演艺术日臻完善,又逐渐演化成净(大面)、副(二面)、丑(小面)三个行当的脸谱,但以净行为主,构成了昆剧脸谱的主体。净行中又分红净(红面)、黑净(黑面)、白净(白面)三类以及某些和尚戏的脸谱。一般说来,脸谱色彩代表着人物的性格(如:红忠,黑猛,白奸等),其中以红、黑两色脸谱为主要,故有“七红、八黑、四白、三和尚”之说。(1)昆曲,又称 、 ,原是流行于 一带的昆山腔。
(2)明朝形成全国剧种。代表作: 的《牡丹亭》
(3)清朝前期达到顶峰。代表作: 的《长生殿》、 的《桃花扇》
(4)清朝中朝以后,昆曲逐步陷入 的境地,上演的剧目也多是 的庸俗作品,为 所观赏,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由于脱 和
,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昆腔昆剧江苏昆山汤显祖洪昇孔尚任(一)昆曲——发展演变因循守旧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宫廷和贵族广大民众现实生活夯实基础汤显祖(1550-1616)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一)昆曲——《牡丹亭》 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一)昆曲——特点合作探究洪昇的《长生殿》《长生殿》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一)昆曲——《长生殿》《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明末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深刻描写南明王朝的兴亡与明朝的覆灭。 《桃花扇》剧照(一)昆曲——《桃花扇》1.京剧初步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2.京剧发端遇到的契机及京剧发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何能一时誉满京城?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方戏曲都在这里上演,形成群芳争艳的局面。为庆祝乾隆皇帝80寿辰,南方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二)京剧艺术合作探究3.京剧的产生过程是怎样的?京剧为何能流传四方? 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称为“国剧”。(二)京剧艺术合作探究(二)京剧艺术——京剧脸谱知识拓展生 旦 净 丑 (二)京剧艺术——京剧四大行当知识拓展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武丑等。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红楼梦》——文学昆曲:
《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京剧二、课堂总结:——艺术 1.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
2.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的《牡丹亭》是谁的代表作(  )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汤显祖 DD课堂练习 图一 图二
(1)图一人物是 朝小说家 。他著有《 》一书。
(2)该书有何写作特点?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3)图二是该书描写的一个场景,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3.读图识图清曹雪芹红楼梦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古典小说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感谢各位专家、同仁的指导!
感谢各位同学的积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