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部编版七年级(下)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脱稿说出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思想艺术特色、地位。2、学习课本,用自己的话说出昆曲由盛转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一、《红楼梦》(一)《红楼梦》的创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在乾隆晚期排印面世。(二)、主要内容 1、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玉、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2、作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三)艺术特色《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炼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一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四)《红楼梦》的地位: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巅峰。代表作: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清朝中期以后:逐渐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上演的剧目也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为宫廷和贵族所观赏,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
结果: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京剧的形成和发展(1)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得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一时誉满京城。
(2)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3)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4)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京剧四大行当 生 旦 净 丑 梅兰芳《同光十三绝》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
黑脸大多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
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
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
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
蓝脸大多是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山西地方剧种:
晋中地区——晋剧
长治——上党梆子
雁门关外——北路梆子观看视频《说唱脸谱》结合歌词,我们今天该如何弘扬国粹?
历代文学特色战国——楚辞
秦汉——乐府诗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国粹?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构建
文学——《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汤显祖《牡丹亭》
清朝前期的 昆曲——洪昇《长生殿》
文学艺术 孔尚任《桃花扇》
京剧——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
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达标检测:
1.(2016 ?玉林中考)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2.明清时期,成为城乡人民重要文化活动的是( )
A.诗歌朗诵 B.武术表演
C.戏剧表演 D.小品表演
3.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 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元世祖时期4.该作品描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
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的佳作,
是昆曲的传世之作。这部作品是( )
A.《窦娥冤》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红楼梦》的作者是?生活在哪个朝代?
(2)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