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内能(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2 内能(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6-27 09:15: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二节 内 能
要 点 讲 解
要点一 物质结构的基本图像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分子直径约为10-10m,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够观察到分子、原子。
2.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固、液、气体分子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
3.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而且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如压紧的铅块很难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物体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4. 扩散现象是指两种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
5. 通常情况下,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引力与斥力相平衡,分子在平衡位置振动。引力、斥力的强弱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当物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此时分子间引力明显,所以物体表现为收缩趋势;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此时分子间斥力明显,所以物体表现为排斥作用。
经典例题1 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雾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实验时,我们看到的不是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解析: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作用,故A正确;海绵里面有气孔,用手捏时海绵里的空气跑出来,所以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正确;雾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属于机械运动,而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在墨水滴入水中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的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反映,而不是分子的运动,我们是无法用肉眼看到分子的,故D正确。
答案:C
点拨:“尘土”“粉笔末”等属于宏观物体,它们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而不属于分子的运动。
要点二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1. 固体:分子靠得很近,分子排列有规律,在平衡位置振动,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 液体:分子只能在一定限度内运动,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体积。
3. 气体:分子间距离较远,向各个方向自由运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4. 结构示意图:

固体 液体 气体
经典例题2 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解析:汽化是物态变化,水汽化后,水分子的结构保持不变;水发生汽化时,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
要点三 物体的内能
1. 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分子动能:
(1)定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
(2)决定因素: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
3. 分子势能:
(1)定义: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
(2)决定因素: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
4. 决定因素:
(1)分子数的多少;(2)温度的高低;(3)体积大小。
经典例题3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对同种物质来说,质量越大的物体的内能一定大
B.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
C. 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D. 物体的动能、势能越大,内能就越大
解析: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同种物质来说,质量越大,分子数就越多,但由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情况不明确,所以分子动能及分子势能大小无法判断,因此内能大小无法比较,故A错误;对同一物体而言,分子数一定,若体积一定则分子势能一定,而当温度越高时分子动能就越大,所以其内能就越大,故B正确;切不可认为0℃时物体的分子就停止了运动,也就是说在0℃时分子动能不是零,同时由于0℃时分子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势能也不是零,所以物体在0℃时内能一定不是零,故C错误;物体的动能、势能越大,只能说明物体的机械能越大,而内能与机械能的决定因素、本质均不同,但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切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故D错误。
答案:B
点拨: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分子数×(一个分子的动能+一个分子的势能),所以物体的内能决定于三个因素:分子数、温度、体积。机械能=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决定于三个因素:质量、速度、被举高的高度。
要点四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 做功:在做功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改变了多少。如钻木取火;磨刀时发热;冬天搓手取暖;铁锯锯木头时锯片发热;人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感等。
2. 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传递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改变了多少。如冬天用热水袋暖手;用热水将牛奶烫热;用煤气灶将壶中的水烧开;太阳将被子晒得热乎乎的;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被太阳晒得很热;坐在炉子边被烤得很暖和。
经典例题4 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陨石进入大气层后燃烧发光 B. 天冷时人们通常会搓手取暖
C. 锯木头时锯片发热 D. 烈日下自行车轮胎受热膨胀
解析: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陨石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天冷时人们通常会搓手取暖,双手相互摩擦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从而使手发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锯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烈日下自行车轮胎受热膨胀,车轮胎从太阳光中吸热,是能量的转移,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点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与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在此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发生变化;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在做功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
易错易混警示 内能与机械能容易混淆
内能与机械能在概念上极为相似,因此容易混淆,在理解和应用中要注意两者的区别。
经典例题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物体的动能一定增大
B. 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C. 举高的杠铃具有重力势能,但没有内能
D. 0℃的冰可能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
解析:本题易错选A项,原因是把物体的动能与分子的动能混淆;错选C项的原因是忽略了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等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以及相对位置等有关,二者是不同形式的两种能量,故B错误,D正确。
答案:D
当 堂 检 测
1.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B. 气体容易被压缩——分子间隙大
C. 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
D. 铁块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2.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雪花飘飘
B. 打开香水瓶盖后,在周围可闻到香味
C. 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D. 打扫卫生时灰尘四起
3. 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 甲是气态 B. 乙是气态 C. 丙是气态 D. 甲是固态
4. 下列事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晒太阳 B. 钻木取火 C. 搓手取暖 D. 压缩空气
5. 对温度、内能和热量这三个量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 对物体做功,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C. 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 物体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
6. 把图钉帽在课桌上来回摩擦几下后,图钉帽热得烫手,这是用 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把瓶装水放在冰箱里,一会儿变凉了,这是用 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7. 如图甲所示,往试管中装进一部分染红的水,再注满酒精,加盖密封后静置一段时间。
甲 乙
(1)混合后酒精和红水的总体积明显 ,此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
(2)酒精和红水混合液的颜色逐渐 ,此现象说明分子处在 。
(3)如图乙所示,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会自动结合成 的水珠,此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 A 2. B 3. C 4. A 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