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27 07:0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自主学习教材2-3页,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是如何建立的?
2、隋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统一有何意义?
3、隋统一后采取了哪些巩固措施?结果如何?一、隋朝的建立一、隋朝的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581年长 安杨坚“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赵翼(清)长安:今陕西西安江都:今江苏扬州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2.隋的统一:589年,灭陈。民谣: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隋炀帝乘龙舟游江都 自主学习教材第3页,回答下列问题:
1、隋炀帝真的仅为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了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
2、请结合教材中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介绍隋朝大运河的概况(走向、长度、起止点与中心地、构成、沟通水系)。
3、隋炀帝为何能修筑如此巨大的工程,有哪些有利条件?建成后的大运河有何作用?二、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所以修大运河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今( )( )今( )( ) 渠( )渠 ( )( )河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长安洛阳余杭 杭州永济通济邗沟江南涿郡 北京一心:洛阳两端: 涿郡(北端)、余杭(南端)三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2、概况: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 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4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这条总长度1011 千米的大运河,在经历了8 年的申遗准备之后,终于迎来喜讯。 金榜题名、名落孙山、十年寒窗、连中三元、一举成名 请结合下列成语猜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
的正式确立。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然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做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是都为二品,二品又有参与推荐中正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都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科举制出现的原因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
的正式确立。2、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2、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秦琼大运河的开通只是简单的“好事”或“坏事”吗?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该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思考: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1)都结束了分裂,开启了统一;
(2)都短命,历二世而亡;
(3)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4)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5)都因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