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北宋时期祖国境内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辽、西夏、先后兴起、辽宋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等知识
2.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方、西北等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2.认识民族政权间战争频繁,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正确看待历史的民族关系,不要唯“汉”独尊,独好
教学重点:
契丹、西夏的兴起和北宋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和平和发展所起的作用辽北宋960年赵匡胤汉族汴京(今开封)西夏填空并思考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之间的和战辽政权的建立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水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主。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契丹族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北宋960年赵匡胤汉族汴京(今开封)西夏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统治措施:党项族——羌族的一支元昊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契丹族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北宋960年赵匡胤汉族汴京(今开封)西夏11世纪前期元昊
党项族兴庆府(今银川)1、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2、鼓励垦荒,发农牧经济3、创制了西夏文字统治措施:识图找答案 下列能正确反映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辽北宋西夏西夏西夏西夏北宋辽辽北宋北宋辽ACDB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耶律德光在位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辽与北宋的关系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时,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措施。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1004年·宋辽逼开封 真宗妥协·宋辽议和 寇准力主亲征 宋辽澶渊之盟辽攻澶州时间: 年
内容: 撤回,
宋 .1005辽军送“岁币”双方成对峙局面,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的局面。各抒己见:
谈一谈: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辽——
对宋——
对民族关系—— 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的局面加重人民负担促进民族之间统一和发展宋与西夏和议原因?(参考基训)宋夏和约
时间: 年
内容:夏称 ,宋送“岁币” 1044臣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西夏:没有通过战争获得丰厚的利益;宋朝实行经济封锁,西夏民众怨声载道北宋:在与西夏的战争中一直失败,损失惨重;迫于辽的压力 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贸易兴旺,北宋的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在这里交易。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促进了民族融合。
对宋辽,宋夏和议的评价西夏(党项)辽(契丹)北宋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汴京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碰撞中的融合1044年
订立和议1005年
澶渊之盟 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史鉴今1.“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与宋并立的政权辽、西夏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A. 契丹、党项 B. 契丹、女真
C. 党项、回纥 D. 匈奴、回纥
3.辽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时期。下列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是( )
A.楚汉之争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澶渊之盟
基础知识检测DAD 4.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原政权战败的产物
B.是双方势均力敌的结果
C.带来了相对和平的环境
D.宋朝每年要给辽岁币
5.在北宋与辽的澶渊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
A.文天祥 B.寇准 C.岳飞 D.韩世忠
6.下列活动中,与耶侓阿保机无关的是(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ABD 7.阅读材料题
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从安居,不乐战争。”请回答
①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②这一历史事件发生时北宋在职宰相是谁?
③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