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7.古诗三首 单元 六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望天门山以后,这一节课我们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和洞庭湖。 承上启下导入
讲授新课 欣赏第二首 今天先学习苏轼写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件)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开豪放一派。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 ? 苏轼特别喜欢西湖,他在杭州两次做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 ? 学生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通过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呢? 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知道了地点:西湖的小舟上。 知道了诗人在做什么:饮酒聊天,欣赏美景。 标出这首诗的节奏。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赏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潋滟”是什么意思?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是什么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 是阳光和微风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 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方好。 “方”在这里是正当,恰好。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吗? 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赏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忽然天气发生了变化,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雨 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说,雨中的景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山色空蒙。 “空蒙”是什么意思? 空蒙:雾气迷蒙,景物若隐若现。 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亦奇。“亦”在这里是也。亦奇:也显得非常奇妙。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赏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是用什么来比喻西湖的? 西子。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的美女。古代四大美人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苏轼是怎样赞美西施的? 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是素淡的妆容。“浓抹”是浓重华丽的打扮。“相宜”是合适。“总相宜”是都非常合适。 这句诗只是为了赞美西施吗? 不是,是在借西施来赞美西湖。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学生自由朗读,练习背诵。学习《望洞庭》 一个秋天,刘禹锡经过洞庭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望洞庭》。介绍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 指名朗读,交流节奏。 湖光/秋月/两相和, ?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 白银/盘里/一青螺。 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望:从远处看。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优美。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再读古诗,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学生自由朗读,读出氛围。三.拓展提高 你了解洞庭湖吗?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南岸,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四.课堂练习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 ?? ???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刘禹锡 “和” “镜未磨”五.作业布置默写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 ?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宋??苏轼? ?晴天 雨天??喜爱和赞美 学生分析朗读背诵 学生理解背诵 学生略读 学生练习 理解后背诵 老师指点 开阔视野 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 这一节,我们品赏了初晴后雨的西湖,还有洞庭湖及其君山。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 雨亦奇 淡妆浓抹 望洞庭 ?湖光 秋月 青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7.古诗三首
部编版 三年级上
第二课时
新知导入
望天门山以后,这一节课我们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和洞庭湖。
新知讲解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开豪放一派。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特别喜欢西湖,他在杭州两次做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
新知讲解
通过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呢?
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知道了地点:西湖的小舟上。
知道了诗人在做什么:饮酒聊天,欣赏美景。
标出这首诗的节奏。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新知讲解
“潋滟”是什么意思?
赏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是什么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
是阳光和微风让西湖水面出现“潋滟”的景象。
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方好。“方”在这里是正当,恰好。
新知讲解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吗?
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新知讲解
忽然天气发生了变化,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
赏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
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说,雨中的景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山色空蒙。“空蒙”是雾气迷蒙,景物若隐若现。
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亦奇。“亦”在这里是也。亦奇:也显得非常奇妙。
新知讲解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新知讲解
苏轼是用什么来比喻西湖的?
赏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的美女。古代四大美人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苏轼是怎样赞美西施的?
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是素淡的妆容。“浓抹”是浓重华丽的打扮。“相宜”是合适。“总相宜”是都非常合适。
这句诗只是为了赞美西施吗?
不是,是在借西施来赞美西湖。
新知讲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新知讲解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
新知讲解
指名朗读,交流节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
新知讲解
望:从远处看。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优美。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
新知讲解
再读古诗,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课堂练习
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课堂练习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 )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 ( )”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刘禹锡
和
镜未磨
拓展提高
你了解洞庭湖吗?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南岸,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课堂总结
这一节,我们品赏了初晴后雨的西湖,还有洞庭湖及其君山。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 雨亦奇 淡妆浓抹
望洞庭
湖光 秋月 青螺
作业布置
默写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业布置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 )和 ( ) 时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 ( )之情。
宋 苏轼
晴天 雨天
喜爱和赞美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