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28 08:2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昔日繁华的扬州,到1357年,城中居民仅剩18户。
元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姓名:朱重八 民族:汉 学历:无文凭 社会关系:父亲:农民 朱五四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 放牛 1344年——1347年 和尚 、讨饭
1347年——1352年 和尚 、撞钟 1352年——1368年 造反
1368年——1398年 皇帝
案例:一份特别的档案
问题:这份特别的档案给予你怎样的人生感悟?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一、明朝的建立
(1433年)
应天府
皇 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改制前
改制后
中 央
行中书省
布政使司
(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
(司法)
都指挥使司
(军务)
改制前
改制后

朱元璋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中书省
丞 相
二、朱元璋强化君权
丞相制度的发展史
秦汉时期
丞相
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
宋 朝
宰相 副宰相
元 朝
中书省
明 朝
废丞相制度
二、朱元璋强化君权
A: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 (把图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水晶鹅、五味蒸鸡、太祖烧香菇,还有红烧茄子和火爆大头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A真是无孔不入啊。
A指的是谁哪一种人?
谁暗中给宋濂画的像?
为什么要暗中给他画像?
他们为什么敢暗中给他画像?
锦衣卫

明成祖增设“东厂”,
两者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特务机构
二、朱元璋强化君权
二、朱元璋强化君权
赵生是一名贫寒书生,想要实现抱负可以通过参加XX考试,可是他要怎样备考呢?家里人纷纷为他出谋划策。
父亲说:“熟读诸子百家的书籍。”
叔叔说:“写文章观点要独特创新。”
舅舅说:“写文章文体要灵活多样。”
如果赵生是唐朝时期的人,他可以怎么做?
如果赵生是宋朝时期的人,他可以怎么做?
如果赵生是明朝的人呢?
3.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考试题目:
答题观点:
文 体: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每段路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
二、朱元璋强化君权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破题】
【承题】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起讲】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
【入手】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
【起股】
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 ,……
【中股】
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
【后股】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束股】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主,……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而顺应之无方,……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 ……
夹带
明清时期,考生作弊手段以夹带居多,这是为什么?
你的看法呢?
明朝的科举制度危害极大。
明朝的科举考试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好办法!
当两鬓飞雪的范进似的士子们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范进中举)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废丞相
设三司
锦衣卫
八股取士
锦衣卫
中央
地方
群臣
人民
知识分子
三、明朝经济的发展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1、明朝时期的农业:引进推广新的农作物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3、商业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徽州民居
一、明朝的一位地方官要进京述职,参见朱元璋,他应该去的地方是( )
A、洛阳 B、南京 C、北京 D、西安
二、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