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远离有毒物质 教学设计+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3 远离有毒物质 教学设计+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6-28 10:2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化学与健康
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
备课标
(一)课程标准:课标分析:
本节课属于五个一级主题中的“五、化学与社会发展”之三“化学物质及健康 ”?课标要求:“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毒素等)对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活动与探究建议?:
“1.?收集化学物质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气体、误食有毒物质、家居装修材料释放物的污染等)的资料,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
2.观看录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
3.观看禁毒展览或影像资料,了解毒品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
4.辩论:化学制品对人类的健康有益还是有害?
(二)化学具体目标: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解释简单的化学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 能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7.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8.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9.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一、预防无机盐中毒:二、不吃变质食品;三、远离烟草。四、拒绝毒品。按照教学要求分一课时完成。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并远离这些有害物质。
2.有关香烟、毒品等当代社会热点话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焦点,因此应广泛摄取知识,丰富自己,拓宽知识面。
教材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验了解加热、重金属盐、浓硝酸、甲醛等物质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重点知识:重金属、蛋白质的性质、烟草危害、毒品的危害。
教材难点确定为:无机盐和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和解救措施。
重点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了解其变性机理。
重点情感类目标:
1.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2.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并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有毒有害物质,以促使自己健康地成长。
三、备学情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知识和能力
学生已经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有毒物质及其危害。
学生自学解决:通过自主学习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霉曲素等)有损人体健康。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重要性质。
教师指导解决:蛋白质的性质、预防重金属盐中毒的方法
(二)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
估计有90%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大困难,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不要吸烟,特别是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而60%学生包括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却不知被动吸烟的危害之大,对身边的有毒物质更是知之甚少,更深刻认识毒品给我们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
(三)预测本班级学困生遇到的学习障碍
指导记忆力较差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记忆内容。
策略:①做好探究性实验,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②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兵教兵”的策略突破难点。
四、备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类目标:
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霉曲素等)有损人体健康。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重要性质
过程方法类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了解其变性机理。
. 通过对蛋白质变性的科学探究,经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类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化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3.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并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有毒有害物质,以促使自己健康地成长。
备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学程序:构建动场——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交流探究——梳理反思,综合建模
构建动场:有毒化学物质的种类繁多,任何一种都能对人和动物造成巨大伤害。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呼吸、进食、接触等方式使人中毒,轻者可造成残疾,重者可夺去人的生命。现实生活中,化工厂的生产事故、运输中的意外、恐怖活动、战争等都会造成有毒化学物质的泄漏。新授:
【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预防无机盐中毒:
【实验探究一】 蛋白质的性质
步骤:①将3ml鸡蛋清倒入烧杯中,在加入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轻轻搅匀,在将所得液体均分倒6支试管中。
②将其中一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③在其余的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浓硝酸、甲醛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④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上灼烧。
⑤观察并记录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结论?
【活动过程】
学生设计并讨论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探究,反思——应用反馈
【活动策略】
这里主要运用到的问题探究活动策略有:
为学生创设引导其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策。
问题探究方法的选择策略
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策略。
营造一种对话、自主学习策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向鸡蛋清中滴加醋酸铅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向鸡蛋清中滴人几滴CuS04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向鸡蛋清中滴加浓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向鸡蛋清中滴入儿滴甲醛
产生白色沉淀
加热鸡蛋清
产生白色沉淀
用玻璃捧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交流探究】
[结论]:人体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是    ,遇到   、   、   等化学物质时,结构会被破坏,生理活性消失
【知识迁移]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Ca2+,Ba2+,Ag+等可溶性盐)与蛋白质作用,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丧失生理功能。因此,这些可溶性重金属盐对人体有毒。试根据上述知识回答:
(1)在CuSO4、AgNO3、Ba(NO3)2、AgCl、BaSO4中无毒的是
(2)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人,误服碳酸钡引起中毒的原因
不吃变质食品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9页,自主完成
1、霉菌毒素是一类     ,化学性质     ,其中     的毒性较大。
2、[交流讨论]
⑴食品贮存时要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防止食物变质。
⑵不吃霉变的食品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知识迁移]
例:食用下列食品,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 B.用工业盐腌制的泡菜
C.霉变的大米、花生 D.牛奶经工业发酵后得到的酸奶
三、远离烟草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9页,自主完成
香烟的烟雾中含有   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大多数是有害的,而最为有害的物质是      、     、    和      。
【交流讨论】
吸烟有害物质,是因为香烟中含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等有害物质。下列关丁尼古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尼古丁中含有碳元素。所以有害健康
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4:2
C.尼古丁的相对分了质量为162
D. 尼古丁不属于有机物
四、拒绝毒品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0页,自主完成
常见毒品及危害性
(1)常见的毒品有 、 、 、 、 、 、 等。
(2)毒品对人有什么危害?
3)远离毒品有什么意义?
【知识迁移]例:每年的6月25日为“国际禁毒日”,主题是“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毒品的是( )
A.海洛因 B.鸦片 C.摇头丸 D.咖啡
【综合建模】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何收获?
【知识迁移]
发生有毒化学物质泄漏后的自救互救措施
1、当发现自己处于毒气污染的环境中,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脱离毒气污染区:
(1)屏住呼吸,用口罩或毛巾、手帕、衣服等简易物品掩住口鼻,避免吸入更多的毒气。
(2)判断风向,沿上风方向离开毒气污染区。
(3)不要惊惶失措、不要叫喊、乱跑,在到达安全区后应迅速脱换衣服,并在新鲜空气环境中等待救护和消毒。
(4)如果沾染毒剂,要立即消毒。具体方法是先用棉花或土块吸附皮肤上的毒液(不要使毒液扩大沾染面积),再用专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擦拭。如无专用消毒液,可用小苏打、肥皂水或大量的清水做代用品。记住,不要擅自使用解毒剂或用化学品冲洗眼睛。
2、污染区内的建筑、水体、各种生活物品等必须经过消毒,在确认已经安全无毒后,才可使用。误食有毒的化学品后应立即设法催吐,并上医院进行检查和救治。
当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对人体无害的是( )
A氯化钠 B 亚硝酸钠 C 甲醇 D 一氧化碳
2、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合理使用加碘盐 B 是用霉变大米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
3、不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
A甲醛 B氯化钠 C农硝酸 D 硫酸铜
4、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克服用大量的( )
A水 B 肥皂水 C 蛋清 D 盐水
5、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烟气中含有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A一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6、化学无处不在,生活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家具装饰好后立即入住
B变酶的大米蒸熟后可放心使用
C硫酸铜有毒,但可用少量硫酸铜消毒游泳池
D合格的火腿中含有防腐的亚硝酸钠,因此也不能使用
7、下列有毒物质通过呼吸道之中毒的是
A煤气B假酒(甲醇)C酶米(黄曲酶毒素)D假盐(亚硝酸钠)
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霉曲素等)有损人体健康。
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重要性质。
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并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有毒有害物质,以促使自己健康地成长。
学习过程:
预防无机盐中毒:
【实验探究一】 蛋白质的性质
步骤:①将3ml鸡蛋清倒入烧杯中,在加入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轻轻搅匀,在将所得液体均分倒6支试管中。
②将其中一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③在其余的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浓硝酸、甲醛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④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上灼烧。
⑤观察并记录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向鸡蛋清中滴加醋酸铅溶液

向鸡蛋清中滴人几滴CuS04溶液

向鸡蛋清中滴加浓硝酸

向鸡蛋清中滴入儿滴甲醛

加热鸡蛋清

用玻璃捧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交流探究】人体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是    ,遇到   、   、   等化学物质时,结构会被破坏,生理活性消失
【知识迁移]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Ca2+,Ba2+,Ag+等可溶性盐)与蛋白质作用,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丧失生理功能。因此,这些可溶性重金属盐对人体有毒。试根据上述知识回答:
(1)在CuSO4、AgNO3、Ba(NO3)2、AgCl、BaSO4中无毒的是
(2)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人,误服碳酸钡引起中毒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不吃变质食品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9页,自主完成
1、霉菌毒素是一类     ,化学性质     ,其中     的毒性较大。
2、[交流讨论]
⑴食品贮存时要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防止食物变质。
⑵不吃霉变的食品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知识迁移]
例:食用下列食品,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 B.用工业盐腌制的泡菜
C.霉变的大米、花生 D.牛奶经工业发酵后得到的酸奶
三、拒绝烟草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9页,自主完成
香烟的烟雾中含有   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大多数是有害的,而最为有害的物质是      、     、    和      。
【交流讨论】
吸烟有害物质,是因为香烟中含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等有害物质。下列关丁尼古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尼古丁中含有碳元素。所以有害健康
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4:2
C.尼古丁的相对分了质量为162
D. 尼古丁不属于有机物
四、远离毒品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9页,自主完成
常见毒品及危害性
(1)常见的毒品有 、 、 、 、 、 、 等。
(2)毒品对人有什么危害?
3)远离毒品有什么意义?
【知识迁移]例:每年的6月25日为“国际禁毒日”,主题是“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毒品的是( )
A.海洛因 B.鸦片 C.摇头丸 D.咖啡
【综合建模】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何收获?
【知识迁移]
发生有毒化学物质泄漏后的自救互救措施
1、当发现自己处于毒气污染的环境中,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脱离毒气污染区:
(1)屏住呼吸,用口罩或毛巾、手帕、衣服等简易物品掩住口鼻,避免吸入更多的毒气。
(2)判断风向,沿上风方向离开毒气污染区。
(3)不要惊惶失措、不要叫喊、乱跑,在到达安全区后应迅速脱换衣服,并在新鲜空气环境中等待救护和消毒。
(4)如果沾染毒剂,要立即消毒。具体方法是先用棉花或土块吸附皮肤上的毒液(不要使毒液扩大沾染面积),再用专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擦拭。如无专用消毒液,可用小苏打、肥皂水或大量的清水做代用品。记住,不要擅自使用解毒剂或用化学品冲洗眼睛。
2、污染区内的建筑、水体、各种生活物品等必须经过消毒,在确认已经安全无毒后,才可使用。误食有毒的化学品后应立即设法催吐,并上医院进行检查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