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爬山虎的脚》(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爬山虎的脚》(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28 17:56:2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均、柄、蜗、曲、萎”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荡起波纹、痕迹”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留心观察的兴趣,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增强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方法】
观察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歌曲《喇叭花》。
歌儿好听吗?儿歌中唱到的牵牛花是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藤蔓植物。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另外一种生命力极强的藤蔓植物,那就是——爬山虎。爬山虎又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看一下大屏幕的简介吧。21教育网
爬山虎属葡萄科,夏季开花,常见攀缘在墙壁岩石上。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果可酿酒。爬山
虎又被叫做捆石龙、巴山虎等。
爬山虎究竟是如何在墙壁上生长的呢?那得从爬山虎的脚说起。
(板书课题:6.爬山虎的脚)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1cnjy.com
2.出示带音生字:均、柄、蜗、曲、萎
学生自由读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茎”的声调是一声。)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3.理解重点词语: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叶柄:叶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长条形。荡起波纹:本课指爬山虎的叶子被风一吹,像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21·cn·jy·com
4.学习多音字:空:kōng(空洞)kòng(空白);铺:pū(铺床)pù(店铺)
5把生字带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同时思考: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单地话概括出来?(这篇课文详细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被认为是当代的“语言大师”之一,他的小说具有现实主义特色,同时,他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长篇小说《倪焕之》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爬山虎的“脚”的。
三、精读领悟
(一)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
(第1段):介绍了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
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段):详细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段。师生评价。
2.爬山虎是一种怎样的植物,生长环境如何?(无论家里还是学校,爬山虎喜欢沿墙生长,是一种攀缘植物。)21·世纪
教育网
3.从哪些词句中看出爬山虎很茂盛呢?(墙上满是爬山虎、占了一大片地方)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开火车读第2段。师生评价。
2.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刚长出的叶子:嫩红,不引人注意。长大的叶子:绿——绿的新鲜,看着舒服;多、密——不留一点儿空隙。)www-2-1-cnjy-com
3.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描述爬山虎叶子的形态?(叶尖一顺儿朝下。)如何理解“一顺儿”?(指一个方向或顺序。)2-1-c-n-j-y
4.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爬山虎的叶子?(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叶子。静态写了叶子“绿、多、密”,动态写了风吹来像荡起波纹,充满生机。)  21
cnjy
com
5.有感情地再次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3-5段,师生评价。
2.第3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呢?(位置:茎上叶柄的反面;形状:细丝;颜色:嫩红。)
3.“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是个什么句子?说明了什么?(比喻句。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很形象。同时,这么细的脚有六七根,可见作者观察得很认真。)【来源:21cnj
y.co
m】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5.从第4段中找出描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语。(触→变→巴→拉→贴)
6.你能根据这几个动词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7.现在你明白了爬山虎叶子为什么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尖一顺儿朝下,叶片不会重叠的原因了吧?(因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方向,脚的拉力可以使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不至于重叠在一起。)
8.在第四段中,作者还把爬山虎的脚比作什么?(比作蛟龙的爪子,形象逼真。)
9.默读第5段,思考:爬山虎的脚和墙之间有什么关系?(依赖关系。脚触不到墙会枯萎;脚触着墙则会茂盛地生长。)www.21-cn-jy.com
(四)拓展延伸:你认为作者是怎样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爬山虎的?(细心观察和连续观察)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呢?(细心观察: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角”。连续观察: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出处:21教育名师】
你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认真观察一种植物,课下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细心的、连续的观察,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版权所有:21教育】
再次让我们来欣赏绿绿的爬山虎吧。播放视频《雨中的爬山虎》。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了解并感受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激发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2)明白了认真观察的重要性。还懂得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的写作手法。
五、课堂练习
1.选词填空。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变)成了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2·1·c·n·j·y
2.我会填量词。
一(根)细丝
一(片)爬山虎
一(只)蜗牛  一(根)触角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观察一种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   茎上  反面
        脚的特点  形状   枝状  细丝   
细致观察
              颜色   嫩红
              如何爬  触、巴、拉、贴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新课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作者通过细心的、连续的观察,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本文重点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脚,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相互讨论、启发并适时鼓励补充,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出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勾画圈点批注,抓重点词句品读等方式去深入文本,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有条件的教师要准备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源,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
第10课
爬山虎的脚
激趣导入
爬山虎属葡萄科,夏季开花,常见攀缘在墙壁岩石上。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果可酿酒。爬山
虎又被叫做捆石龙、巴山虎等。
爬山虎简介
激趣导入


jūn
初读感知





wěi
bǐng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
叶柄:叶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
荡起波纹:本课指爬山虎的叶子被风一吹,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初读感知
kōng
空洞
kòng
空白



铺床

店铺
多音字
初读感知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详细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初读感知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被认为是当代的“语言大师”之一,他的小说具有现实主义特色,同时,他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初读感知
介绍了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1
2
介绍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3-5
精读感悟
第一部分
爬山虎是一种怎样的植物,生长环境如何?
无论家里还是学校,爬山虎喜欢沿墙生长,是一种攀缘植物。
精读感悟
墙上满是爬山虎
从哪些词句中看出爬山虎很茂盛呢?
占了一大片地方
精读感悟
第二部分
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
精读感悟
刚长出的叶子:嫩红,不引人注意。
长大的叶子:绿——绿的新鲜,看着舒服;多、密——不留一点儿空隙。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描述爬山虎叶子的形态?
精读感悟
叶尖一顺儿朝下。
一顺儿
指一个方向或顺序。
2
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爬山虎的叶子?
动态写了风吹来像荡起波纹,充满生机。
2
静态写了叶子“绿、多、密”
1
精读感悟
动静结合
位置
01
02
03
形状
颜色
第3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呢?
精读感悟
细丝
嫩红
茎上叶柄的反面
第三部分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比喻
精读感悟
说明作者观察得很认真。
“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
从第4段中找出描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语。
精读感悟
触→变→巴→拉→贴
现在你明白了爬山虎叶子为什么叶尖一顺儿朝下,叶片不会重叠的原因了吧?
因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方向,脚的拉力可以使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不至于重叠在一起。
精读感悟
在第四段中,作者还把爬山虎的脚比作什么?
精读感悟
比作蛟龙的爪子,形象逼真。
默读第5段,思考:爬山虎的脚和墙之间有什么关系?
脚触不到墙会枯萎;脚触着墙则会茂盛地生长。
精读感悟
依赖关系
你认为作者是怎样观察爬山虎的?
精读感悟
拓展延伸
一是细心观察;二是连续观察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作者的细心观察和连续观察?
细心观察: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角”。连续观察: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精读感悟
作者通过细心的、连续的观察,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精读感悟
课堂小结
精读感悟
1
2
了解并感受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激发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明白了认真观察的重要性。还懂得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的写作手法。
学完本课收获多多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了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


1.选词填空。




课堂练习
2.补充词语。
一(
)细丝
一(
)爬山虎
一(
)蜗牛
一(
)触角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观察一种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作业布置
爬山虎的脚
位置 茎上 反面
形状 枝状 细丝   
颜色   嫩红
如何爬  触、巴、拉、贴
板书设计
细致观察
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