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30 10: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布局谋篇》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时“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意思”,即能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文章的组织、结构等做整体谋划,包括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也包括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规划。
  (二)《布局谋篇》在教材中的地位
  《布局谋篇》位于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注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结合。谋篇布局的能力是写作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布局谋篇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训练,学生能融汇三年的写作知识,写出一篇结构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两年的作文训练,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同时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整体谋篇布局方面还有欠缺。学生常常写作中首尾不能相顾,不能有条不紊,详略得当的将素材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需要在写作实践中进一步训练。
  三、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材料的组织、机构的安排作出整体谋划。
  2.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修改文章的结构。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写作中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修改文章的结构。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引入布局谋篇的概念。
  “谋定而后动”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这种提前规划然后行动的方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事如此写文章也如此。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文章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谋篇布局就是对文章的组织、结构等做整体谋划,包括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也包括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规划。紧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结构作出安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样过渡,怎样呼应,有条不紊将文章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篇层次清晰,中心明确的文章。
  (二) 阅读文本,小组讨论布局谋篇时要注意的问题。
  1.结合你的写作经历,说说写文章时在篇章方面出现的问题。
  【答案预设】
  写作前的谋篇布局往往不被重视, 经常一拿到作文题目就仓促找材料, 缺乏快速架构作文的能力,所写作文思路紊乱、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有时造成了写作思维堵塞,会有逻辑混乱、层次不清、详略不当、缺乏过渡、忽视照应等问题。
  2.阅读课文(60页文本信息),讨论谋篇布局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1)要结构匀称稳当,注意过渡、呼应。“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藤野先生》)是场景转换时的过渡。
  (2)要紧扣主题,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以人们根据“于勒”有没有钱,给予“于勒”不同的评价,“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展开,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将主人公“认钱不认情”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3)要重视开头和结尾。文章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直入正题;也可以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如朱自清《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的写法也很多,共通之处在于“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叶圣陶语),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如冯骥才《珍珠鸟》结尾“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
  (三) 链接阅读,探究写人叙事文章的布局谋篇的方法。
  出示链接材料片段:
  材料一:八册上 邹韬奋 《我的母亲》
  材料二:七册下 杨振宁 《邓稼先》
  材料三:七册下 鲁 迅 《阿长与<山海经>》
  1. 小组合作探究布局谋篇的结构和方法
  【答案预设】
  (1)“串珠”法——画面连缀,并列结构
  所谓“串珠”,就是围绕文章中心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画面——“闪光点”,通过几个画面连缀,突出文章主题,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采用“串珠”法,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最常见的“小标题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形式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
  如: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选了四个点:元宵夜巡阅、讲故事、背书、做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作者母亲的性格特征。每一个都像“珍珠”一样闪烁着母亲的美好品质,连缀在一起更能凸显文章中心。
  (2)“追问”法——层层深入,递进结构
  先描述事情,然后追问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展现文章中心。次要事情放在前面,主要的原因、人物的品质精神放在后面;次要的材料略写,笔墨少些,主要的材料详写细描,多下笔墨。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情感变化来进行材料先后的安排。情节波澜起伏,柳暗花明。
  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
“两弹”元勋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民主感情?友情?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杨振宁《邓稼先》
  文章层层深入,从现象、结果探寻背后的原因,展现了一代科学家身上优秀的品质精神,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爱国情。
  (3)“事回情转”——欲扬先抑,对比结构
  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看法。但在转变过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如:
  《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长妈妈”情感变化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作者的情感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一个真实可亲可爱形象——长妈妈,在文章中凸显。
  2.总结常见的布局谋篇结构和方法。
  (1)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层递是结构、对比式结构。
  (2)常见的方法有:“串珠”、小标题、过渡句、欲扬先抑等。
  (四)布局谋篇练笔,巩固记叙性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
  1.依据以上准则,列一篇提纲。
  当你流连祖国的名山大川,徜徉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置身在丰富的活动中;当你走近灿烂的文学名著,陶醉在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2.依据方法,讨论列提纲的方法。
  (1)紧扣中心,写出语文对“我”的影响。
  (2)结构可以一件事也可有层次、两件事要过渡,三件事要注意情感的渐变、中心的逐层深入。
  (3)自然使用上脉络句,如首括句、过渡句、总结句等。
  3.学生写作。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回顾谋篇布局的方法,同学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二)小组交流写作体会,构建策略
  1. 写作之前,你是怎样布局谋篇的?你关注了哪些问题?
  2. 写作时,你对提纲做了哪些方面的的调整。
  3. 对于布局谋篇你还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解决方案。
  【答案预设】
  (1)写好提纲的前提是认真审题。围绕中心选取素材,思考文章的结构方式。
  (2)写提纲时候选准角度。角度要小。
  (3)布局周密,既要记叙完整,又要重点突出;既要前后照应,又要升华。
  复习记叙文布谋篇的方法:
  (1)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层递是结构、对比式结构。
  (2)常见的方法有:“串珠”、小标题、过渡句、欲扬先抑等。
  (三)拓展练笔,讨论议论性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
  出示链接材料片段:
  材料一:九上 梁启超 《敬业与乐业》
  材料二:九上 毕淑敏 《三件精神小屋》
  1. 小组交流谈论,根据记叙文谋篇布局的方法,试着讨论议论文布局谋篇的方法。
  【答案预设】
  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并列证明中心论点
  (总写中心论点,从不同的方面或者不同角度陈述分论点。)
  层递式结构——由现象到本质揭示中心论点
  (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方式,层层推进,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
  对比式结构——正反对比,突出中心论点
  (提出中心论点后,正方两方面论证,突出其中一个论点的正确,另一个起到烘托、陪衬的作用)
  如:
  《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包含“敬业”和“乐业”两个方面内容,文章的标题又是《敬业与乐业》,说明“敬业”与“乐业”两个分论点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而第二分论点“要敬业”和第三分论点“要乐业”与第一个分论点间的关系应是层进式关系了。第一个分论点提出了“有业”的必要,而有业又是本文立论的基础,这层和第二分论点,第三分论点间前后顺序不得随意改动,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所以说第一分论点和第二、三分论点间的关系是层进式。而在论述乐业时,作者先论述“苦业”和“乐业”形成对比。
  《三间精神小屋》的三个观点:“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的自身”。这三者之间呈现了并列关系。
  2. 小组合作,讨论议论文布局谋篇的原则。
  【答案预设】
  能够凸显文章的中心论点,注意开头结尾的艺术。
  如: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开头)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结尾)
  毕淑敏《三间精神的小屋》
  3.以“交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的提纲。
  (四)总结
  布局谋篇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布局谋篇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文章结构言之有序。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我们在探讨写作技巧时,要已有的阅读体验入手,能够帮助我们写作时更好的布局谋篇。
  (五)板书设计
?

?
  (六)作业
  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 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 考。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 认真审题,想一想“在路上”的含义,确定合适的立意。
  2. “在路上”可能引发你很多联想。构思时要思考材料与立意的契合度,恰 当选取材料。
  3. 根据布局谋篇的要求,先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互相提出改进完 善的建议,再根据同学的建议,列出写作提纲,完成写作。
  附:学习习作1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就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瞬间,语文会轻轻地从我们身边走过,或令人赞叹,或引人情思。而每当这时,心中便有一朵花悄然绽放,留下一抹小小的欣喜和温暖。
  体检路上,语文相伴。
  大车发动机“轰隆隆”地鸣响着,但这嘈杂的声音却盖不住我们初三学子琅琅的读书声,为何?下午的语文口语考试即将到来,大家正争分夺秒地在车上积极地备战:有的三三两两凑在一堆,两眼深情地望着诗篇,手指在纸上一字一句的滑动,嘴中小心而谨慎地念念有词;有的却十分豪爽,大张着嘴,满脸堆笑的大声朗诵起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不时冒出一句“八月秋高风怒号,我言秋日胜春朝”,马上便有人大喊“错啦错啦!”接着便是一阵犹如“雨后蛙鸣”般的笑声。看着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努力学习语文的氛围,我不禁扬起嘴角,心中默念:语文在身边的轻轻走过的感觉,真好。
  电视机前,语文相伴。
  “快快快!中国成语大会马上就要开始啦!”我倒腾着小碎步,一屁股坐在柔软的沙发上,一边抓起遥控器一边大声叫喊着,等待妈妈的到来。成语文化,博大精深,我看着电视中博学多才滔滔不绝的成语猜词挑战者,心中不由得一阵钦佩。每讲到精彩之处,我便一拍桌子,抚掌叫好。时间久了,我在看电视时也会拿上笔和本,将这些千变万化,内涵深远的成语和妙解一笔一划地抄写下来,有时还把自己当作“大师”一般,随性地在旁边批上几句点评。电视节目不再是过眼云烟,而是我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享受着在电视机前学习语文的美好时光,我感觉到:语文从身边轻轻走过的感觉,真好。
  书海之中,语文相伴。
  翻开一部部散发着油墨香的名著书籍,细细品读,那些略显久远的名著却仿佛活灵活现的世界,人物也好像从书中走了出来。《三国》的忠义智勇令人折服,《红岩》的革命精神让人肃然起敬。看看名家散文,从中能品出一番哲思;读有趣的小说也能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回过头去再看看那些学校的语文卷子和作业,写起来已经得心应手,仿佛令人不满足了。笔尖圈圈画画,认真完成的摘抄赏析、手抄报也攒成了厚厚的一摞。书中的语文探求的是更深的情怀,有如醍醐灌顶般有所得时,我不禁感叹:语文从身边轻轻走过的感觉,真好。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却在我心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的是意想不到的收获和热爱,是对于生活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小确幸”。
  树在,山在,大地在,语文在,我在。有语文轻轻走过我的身边,真好!
  (武晓赫)
  学习习作2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当我的目光在老舍先生的著作中穿行千百回,当我穿越文学与现实交织的万水千山,当我领会到老舍先生平凡却又伟大的人格魅力,我能感受到,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我站在胡同口朝内眺望,脚踩几尺宽的泥泞小路,身旁两道破旧灰墙夹出了这条窄巷,这一切凝固了我对老舍故居所有美好幻想,我心中隐隐升起一股不平:这平凡简陋的院落如何配得上那座北京城中最伟大的作家!
  跨过门槛,绕过影壁,进入院内,一眼望去便是座老舍先生的半身铜像。我踏着青石板走近坐落在西北一隅的书房,窗格墨绿,门柱暗红,一如寻常百姓家最平凡的风景,轻轻伏在水晶般的玻璃窗上向内张望,书桌倚在窗边,几摞稿纸静静躺在上面,随着微风纸角微微卷起,再往旁边,是一支还未扣上笔帽的黑色钢笔,它无声地伫立在一旁,似乎在诉说老舍先生生前惊出的风雨和死后泣成的鬼神。我看见那支钢笔依旧在等待,等待先生回到书房,拿起它,写下最后一个未完的、描绘自己一生的故事。
  我走出书房,晌午的阳光透过柿树叶儿层层遮蔽,柔和地投射在我的脸庞,如同偶然间飘落的羽毛,温柔、平和。柿树上喜鹊婉转低吟,哼唱着一首安然的歌。木窗散发着丝丝陈旧的韵香,混着缕缕树叶儿的清香,扑在鼻翕,不用特意去嗅,就能深刻感受到那涤荡灵魂的舒爽。我轻轻闭上双眼,清脆的鸟鸣声和丝丝风声不绝于耳,再次睁眼,心中似有什么清澈了,通透了,领悟了。目光穿过庭院,望向那座半身铜像,从那双饱含情思的双眸中,我似乎看见一双沧桑的大手擎住那支钢笔,在平滑素净的稿纸上缓缓留下一行苍劲有力的字迹:平凡,亦是伟大。
  雕像的双目炯炯有神,恍惚间,我透过那双眼看清了方才写字的人。他写下的是朴实无华的文字,它记录下的是个个平凡的人——祥子、瑞宣、王掌柜……他们揭示了时代的苦难,又参透了时代的精魂,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物和平凡的故事才撑起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想必老舍先生想告知与我的正是如此。真正灵魂伟大的人,并不在乎外物的华丽与否,只有身处平凡,看见平凡,才可在平凡中领悟,在平凡中感受人间最伟大的情感。我笑了,笑得澄澈,笑得洒脱。
  参观了老舍故居,就像读透了生活中的语文书,领悟到了平凡文字背后映衬的伟大,感受到了语文正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
  回首,望着小四合院,来时的疑惑早已烟消云散。我好像看见了曾经的小羊圈儿胡同,一阵清风吹过,带来了《四世同堂》中最后一句话“小羊圈儿外,槐树叶儿拂拂的在摇曳,起风了。”
  (何睿婷)
  学习习作3
  交流
  交流岂止于口吗?非也。只需要两个指头,一个无形的应用软件,我们便可以在这泱泱大国的“互联网”上任意漫步。小小的微信,便已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新的交流方式。
  指尖的交流,搭起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桥梁。有人说:“在社交的大网之中,微信在飞速的做穿针引线不停息的运动。”我们随处可见被微信“穿”起来的人们。就读的大学生可以毫不费力的找到自己的小学同学,身处异地的空巢老人可随时“视频呼叫”自己的儿女,甚至远隔重洋的外国友人也能联系中国朋友。这一些只需点开微信的“联系人”,还何须快马加鞭日行八百里,那马歇人不歇的邮驿呢。“乡书何处达”的时日一去不复返,远在天边便是近在眼前。这样一来,不受地域、空间所限,这支“针线”联通了世界各地,并神奇般的筑起新型交流的桥梁。
  指尖的交流,加速了各方文化的流通。当人们走街串巷旅游,来到北京的南锣,去到杭州的苏堤,路过四川的重庆火锅,只一段小视频的发送,便可以将金黄的糖人儿,碧波微荡的湖水,或是那热辣四溢的美食在“朋友圈”上尽情分享。老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今这一处的文化际遇便可传向世界各地,一处的名胜古迹或是山川旖旎便可以让“交际圈”内每一个人第一时间领略。国界之间也是如此,大国文化的交易不止于那“丝绸之路”,马云所创的“阿里巴巴”更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路漫漫其修远兮,至少上下求索之路不再耗费多余的时间,文化的流通已在二维的世界转瞬即达。
  信息化的世界迅速发展,但是,“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期盼渐渐消失,“家书抵万金”的珍视也逐步被遗忘。有句话很形象:“一百多年前我们躺着吸鸦片,一百多年后我们躺着玩手机。”勿让手机成为毒品啊,渴求下一个林则徐来销毁这“毒”可能性也几乎很渺茫了。
  世界那么大,不想去看看吗?大量信息内容的冲击把一些人拍得麻木,微信世界的繁杂、充实、热烈,遮住了他们原本善于发现的眼睛。勿让网络的密集捕住你真实的内心,那里才拥有生活真正的美妙和情趣。
  这无厚度的之间交流,在任何文化之间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恰当地应用便能促进人类的科技,影响世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