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课件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课件 共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30 08:4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兴起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
时间:
地点:
14世纪
一、文艺复兴
繁荣的意大利商业城市——佛罗伦萨
阅读卡
文艺复兴的字面含义是“复兴”“再生”,意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发源地,这里保留有大量古代文化遗存。后来,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东罗马帝国保存的众多古典文献流入意大利,在意大利兴起了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热潮。这股热潮就是文艺复兴,它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实际上是宣扬人性解放的新文化。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实质、指导思想和采取方式是什么?
实 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指导思想(核心):人文主义
采取方式: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并进行创新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禁欲苦行
压抑人性
麻木顺从
愚昧迷信
神权至上
追求理性、科学
人性至上
追求现实幸福
张扬人性
追求自由
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二、但 丁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
名言: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他出身于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少年、青年时代的勤奋学习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博览群书,终成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诗人。37岁后他被罗马教廷放逐,流落意大利各地近20年,56岁时死于异乡。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是他的代表作。
但丁的作品很多,都广泛地反映了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矛盾,大胆地谴责了教皇和教士的贪婪专横,表露了人文主义思想。
《神曲》叙述了但丁想象中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经历。在地狱,他看见教皇因买卖圣职被倒栽在岩洞里,看见贪官污吏在沸腾的沥青中挣扎。
①简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
②代表作:《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这部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创作的长诗,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教会的贪婪腐败。
③地位: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幻游《地狱》
  长诗《神曲》无情地揭露教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现世的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神曲》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的赞美,这也是人文主义的典型特征。
幻游《炼狱》
幻游《天堂》
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神曲》插图
三、达芬奇
达·芬奇(1452-1519年),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在绘画中主张“拜大自然为师”,反对单纯临摹,留下名画20余幅,是近代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尤以《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画驰名于世。
①身份: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发明家
②地位: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③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观点1 画中人物神情木然,反映了人们在神权的束缚下,不能自由表达内心情感,是中世纪人们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观点2 画像中的女子两眼炯炯有神,口角含着微笑,神态恬静端庄,流露着青春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努力冲破中世纪教条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宣扬人性。
中世纪镶嵌画中人物头顶都有光环,面部轮廓模糊,没有表情。身体比例不协调;蒙娜丽莎面部表情丰富,双手富有质感,画面层次分明,背景是优美的风景,有立体感。
中世纪镶嵌画
蒙娜丽莎
关于《蒙娜丽莎》的一些轶事
1503-1505年,雷奥纳多·达·芬奇开始绘制《蒙娜丽莎》。这幅画一直跟随在他的身边,直到他死后数年,画像由法国皇帝法兰西斯一世买下。此后,它一直归法国王室所有,直到1805年拿破仑将之珍藏在卢浮宫。这幅画就像一位有生命的天外来者,它的超凡魅力和奇闻轶事令人惊叹甚至难以置信: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得到《蒙娜丽莎》后,把它挂于家训堂,命令女儿整天模仿画中的笑容,经过数年努力,公主们终于将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
拿破仑拥有《蒙娜丽莎》时,喜欢把它挂在卧室内,每日早晚要独自欣赏多次,有时竟能面对画面伫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记一切。
1963年6月《蒙娜丽莎》在美国华盛顿展出,保安人员有四万余人,每个参观者要经过6道哨卡,接受各种仪器的检查。
1974年5月《蒙娜丽莎》在日本东京展出,每个参观者只准在画前站9秒钟。
每年前去罗浮宫瞻仰这幅画的人达700百万左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截至1991年底,全世界已先后有二百多部研究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
突出了人性
冷漠,缺少人情
最后的晚餐
犹大
腓力
雅各
多马
约翰
彼得
巴多罗买
小雅各
安德烈
马太
达太
西门
①简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
②作品特征:以宗教题材为主,擅长描绘体格健壮、高贵尊严、敢于挣脱束缚的英雄形象。
③代表作:《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米开朗基罗:
大卫是古代以色列入的英雄。据《圣经》记载,在一次同敌人的战斗中,少年大卫杀死敌方力大无比的巨人。这件作品塑造了大卫战斗前的姿态,赋予大卫自信与高贵的气质,展现了人体之美。
四、莎士比亚——文学巨匠
①背景: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
②成就: 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③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悲剧《哈姆雷特》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帮助好友巴萨尼奥娶得波西亚,而与仇家---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夏洛克借钱。答应若无法还钱,就割下自己的一磅肉抵债。不料,他的商船在海上遇险,因而无法如期还款,被夏洛克告上了法庭。一再遭对方侮辱歧视,女儿洁西卡又跟罗伦佐私奔,因此夏洛克怀着深仇大恨,来到威尼斯法庭。他斩钉截铁的拒绝和解,坚决按照借据条款,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这时剧情达到扣人心弦的最高潮。另一方面,在幽雅的贝尔蒙庄园,美丽富有的少女波西亚发出叹息:她的终身大事必须采决于父亲生前设置的金银铅三个彩匣,选中正确彩匣的求婚者就是她的丈夫。波西亚被父亲剥夺了婚姻自主权,为此感到苦恼。所幸她情意所钟的巴萨尼奥选中了铅盒,有情人终成眷属。以上的两条情节线在‘法庭诉讼’一幕中汇合在一起,装扮成法学博士的波西亚在千均一发之刻大呼‘等一下!’并向夏洛克指出,借据上只说他可取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可没说他能拿安东尼奥的一滴血。夏洛克自然无法只割安东尼奥的肉而不令他流血,聪慧的波西亚运用机智救了丈夫好友的性命。打赢官司后,波西亚恶作剧的向没认出她的丈夫,讨了结婚戒指作为胜诉的酬劳,回家后再假意责怪他,引起一场喜剧性的吵嘴。最后在巴萨尼奥的恍然大悟中,本剧圆满落幕。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袅首的下场。
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摩尔人奥赛罗将军和威尼斯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隐入了爱河,幸得公爵大人的成全,他们才可以光明正大地走在一起。但是,这是一段没有祝福的感情,周围只环绕着嫉妒与憎恨。阴谋家伊阿古屡施诡计,只为了发泄出自己没被提升为副将的愤懑。一个个他织就的网漫天撒了下来;致使凯西奥酒后失态,副将之职被免;于奥赛罗前旁敲侧击,一次次用根本不存在的事实向他证明苔丝狄蒙娜与凯西奥有染——那块定情的手帕竟会出现在凯西奥的手里,凯西奥看到自己竟会绕道而走,心爱的妻子竟然不顾自己的盛怒替凯西奥求情……妻子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奥塞罗将军再也掩饰不住狂躁的嫉妒之心,举起了那把杀敌无数的宝剑……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成就
但丁
达·芬奇
莎士比亚
英国
意大利
意大利
《神曲》,文艺复兴的先驱。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伟大的艺术家。
《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文学巨匠。
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文艺复兴
时间、地点
核心思潮
代表人物
背景
成就
代表作
实质
随堂训练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社会进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反映了成长中的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B.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C.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政治构想 D.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D
2.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
A.它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B.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C.它打着古典文化的旗帜 D.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