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掌握肺的换气、组织的气体交换和气体扩散等概念。
(2)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和本质,并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去分析煤气中毒、溺水等生活实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气体扩散作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结合呼吸系统的结构特点学习气体交换,使学生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和讨论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使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并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学。
【教学重难点】
1.肺的结构和功能。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过程】
引言: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仅需要进食、饮水,还需要进行呼吸,提供能量。那么人体不停地吸气与呼气是怎样进行的呢?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出示呼吸系统图,请学生自上而下按顺序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
一起学习呼吸道的特点。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结构怎样适于气体交换呢?
出示肺泡结构模型,简单介绍肺的位置和作用重要。一起探讨:
1.肺泡的特点。
(1)数量多:肺泡总数约为7.5亿个。
(2)面积大:将全部肺泡壁展平铺开总面积超过人体体表面的50倍,可达100m2。
(3)壁极薄:仅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构成。
(4)有弹性:肺泡壁外的弹性纤维使肺泡能回缩。
(5)外有毛细血管网:肺泡外包绕着由毛细血管构成的毛细血管网。
2.肺泡的结构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可以保证肺泡内的气体与毛细血管内的气体顺利地进行交换,也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概念: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肺的通气。
2.呼吸运动:请学生手按在自己的胸部,体验吸气与呼气时胸廓的变化。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做呼吸运动。
演示实验: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运动的关系。
(1)肋骨的运动:
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是向上还是向下移动? 胸腔的内径有何变化?胸腔内的体积有何变化? 那么胸腔内的气压有何变化? 气体运动方向?
(2)膈的运动;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
三、体内的气体交换
1.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例如:在书房能嗅到厨房内的炒菜香味。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1)肺的通气:是靠呼吸运动来实现外界与肺之间的通气或换气。也就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靠扩散作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3.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由于组织内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断地消耗O2、产生CO2。因此O2含量比动脉流经组织处的血液内O2含量低,而CO2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同样根据气体扩散原理,组织细胞中的CO2扩散到血液中,血液中的O2扩散到组织细胞中。
4.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人体呼吸的几个连续过程:
(1)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内呼吸
四.呼吸的意义。
(1)人体利用吸入的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
(2)不断呼气排出体内CO2。
【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