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第2课时 液 化(自主预习+课后集训+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3 第2课时 液 化(自主预习+课后集训+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7-01 10:55:40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课时同步训练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液 化
自主预习 要点感知
要点1 液化
液化是指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是 的相反过程,液化过程 热量。
要点2 液化现象
1. 雾、云、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形成的。
2. 冰棒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形成的。
3. 冬天汽车排气管冒出的“白气”都是汽油燃烧产生的高温水蒸气遇冷发生 形成的。
4. 开水壶喷出的“白气”是壶内喷出的高温水蒸气遇冷发生 而形成的。由于壶口附近空气的温度接近水蒸气的温度,所以在壶口附近的水蒸气不能发生液化,因此在这个位置看不到“白气”。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初夏的早晨,校园的小草上挂满了银光闪闪的露珠,露珠的形成过程属于(  )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凝固
2.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A. 100℃的水蒸气的温度比100℃的水温度高
B. 水蒸气容易将温度传给被烫的物体
C. 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
D. 水蒸气液化时要吸热
3. 已知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9℃,通过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降低,气态空气液化时,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氦气 D. 不能分离这些气体
4. 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B. 进行消毒
C.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D. 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5. 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6.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熔化,后液化  B. 先熔化,后凝固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汽化,后凝固
7. 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种两种“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C. 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 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8.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 塑料袋仍然鼓着,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 塑料袋仍然鼓着,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9. 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0. 潮湿的夏天,在一架已调平的天平两盘中放置等质量的未开盖的两瓶纯净水,如图,此时天平是平衡的,左盘中的纯净水温度在4℃左右,右盘中的纯净水与室温相同,过了几分钟后,天平失去了平衡, 盘下降了,你判断的依据是 。较长一段时间后,天平 (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平衡。

第10题 第11题
11. 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2. 夏天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我的猜想:水雾是在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
猜想的依据是: 。
13. 寒假的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14. 航天器在宇宙空间中环绕地球或太阳运行时,向着阳光的一面由于没有任何物体的遮挡(地球上的物体会受到大气层对阳光的遮挡),受到强烈的热辐射,温度会升得很高,而背着阳光的一面,不仅不能从阳光中吸热,而且还要向宇宙空间辐射出热量,使得背光的一面温度很低。航天器正、背面形成的很大温差,会使航天器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损坏。
“热管”是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它很好地解决了航天器正、背面温差大的问题。“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如图所示),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量会很快传到另一端,这是什么道理呢?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要点感知
要点1 气 液 汽化 放出
要点2 1. 液化 2. 液化 3. 液化 4. 液化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A 2. C 3. A 4. A 5. B 6. C 7. C 8. D
9. 液化 放出 上
10. 左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较冷的左瓶上发生液化变成小水滴 能
11. 试管内壁出现小水珠 液化 放出
12. 室外 室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14. 解:“热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因吸热而汽化,蒸气沿着管子由受热一端传递到另一端,另一端由于未受热,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放热而液化,冷凝的液体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受热的一端。如此往复循环,热管里的液体不断地通过汽化和液化,把热量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