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
2019.6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一~必修四。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以“传命”为主旨,融通信、交通、馆舍三位于一体的命令上传下达机
制。驿传制度伴随着国家政治及交通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发展。到了唐代,驿传制度更为严密
和完善树立起新的制度典范,对唐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全唐诗》中有大量与驿传相关的作
品,我们可以从中探析唐代驿传制度的相关内容与特点
唐王朝“东西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宽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旧唐书》卷三八)。统治
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现有效统治,在中央统一管辖之下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及各级交通组
织,与此相适应,形成了较完整的文书驿传网。较之于前代,唐代驿馆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扩充
韩愈在《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鼾途中见寄》中写道“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府西三百里,候馆
同鱼鳞。”用“鱼鳞”来形容唐代驿站的数目繁多,可谓确切而形象。此外,从王周《路次覆盆驿》
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云外盘”中可以知道,唐代在最
为偏远的地区也设置有驿道和驿站。就诗中所提到的驿站驿馆名称而言,我们很容易发现唐代
关于水驿、陆驿、水陆兼办驿的驿传设置。例如,韩琮的《题商山店》,商山驿是为陆驿;王建的
《汴路水驿》提到的是为水驿;而武元街《题嘉陵驿》写道:“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似烟。
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可以看出,嘉陵驿属于水陆兼办驿
不少唐代诗人初仕阶段都曾担任县级职官,主持驿传,并留诗以纪,“云别青山马踏尘,负
才难呃作闲人。莫言馆驿无公事,诗酒能消一半春。”(赵嘏《赠馆驿刘巡官》)诗中看来,驿中生
活十分清闲,甚至可谓百无聊赖。但这只是对于驿长而言,下层驿使的工作与生活却是另一番
景象。驿使的职责主要有三:一是迎接使客;二是管理驿厅,安顿食宿;三是传送文书。其中最
为艰辛的必是舟车劳苦传送文书。将吉的《大庆驿有怀》中,“一案书重百馀斤,邮吏宁知去计
贫”,几字道尽驿使工作之艰辛。
驿骑来千里天书下九衢。因教罢飞撒,便许到皇都。”(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传
递文书是驿传最重要的任务。有时,驿使也会传递往来信件。“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边
愁》)是崔湜客居他乡凭书传讯的无奈;“乡关若有东流信,遣送扬州近驿桥”(《逢归信偶寄》)是
李益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家乡的思念。除此之外,驿使还会递送一些物品,作为边塞战士与家人
沟通的桥梁
唐代驿传随国势变化而兴衰。中晚唐邮驿普遍衰落,许多曾经盛极一时的大驿站都巳荒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卷第1页(共8页)】
P9399A
芜。刘禹锡的《杂曲歌辞·宜城歌》“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直观地反映出中晚唐驿馆衰败
的荒凉景象。
驿站为文人迁客等提供食宿,驿传大大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发展和繁荣。驿传制度的存在
丰富了唐诗的发展,也成为唐朝文化传承千年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王云庆郭熠程《从全唐诗》看唐代驿传制度》,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驿传发挥的传递文书往来信件,提供食宿的功能,体现了统治者建立驿站的初衷
B.唐代驿馆数量众多,分布极广,种类齐全,既巩固了统治,也丰富了唐诗的内容
C驿传制度到了唐代变得更加完善和严密可见唐朝国家政治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
D唐诗“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所写内容应属唐代驿使的职责范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后介绍了唐朝驿传机构的特点驿使的职责和驿传制度的衰落,条理清晰。
B.从唐诗中可窥见唐朝驿传制度发展状况,这折射出文学具有反映社会风貌的功用。
C.文章引唐诗作品为证,阐释了唐朝驿传制度与馆驿诗相互促进的关系,论证充分。
D.文章分析了唐朝驿传机构的繁盛与衰落,印证了驿传的发展与国势盛衰息息相关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种命令上传下达机制唐王朝驿传机制诸多任务的重中之重是传递文书
B.唐代较为完整的文书驿传网的形成与疆域的广大及加强疆域控制的需求相关。
C.许多唐朝诗人曾经主持过驿传,虽然官阶不高,但其工作清闲,可诗酒怡情。
D.随着唐代驿传的衰落,中晚唐的国势也日渐衰落,在《宜城歌》中就有反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们通过对数据库内100多家GDP总量较高的城市进行分析,并将各城市常住人口与
籍人口的差值作为外来人口数量,可得中国外来人口总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和
深圳,外来人口比重占比最高的前三位城市分别为东莞、浏阳和深圳。
当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他们丰富了城市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有助于壮大产业工人队伍,而且
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一座城市开放的程度越高,越是能够海纳百川,吸引各地优秀
人才汇集,城市也将越具备活力。但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口也加重了城市的压力,也使得“控制
人口过快增长”被提上了日程。
.(摘编自2017年11月27日福布斯中国网站)
材料二:
2017年外来人口最多的七个城市
将域市奴别/直市/自治团外来人口(万人)GDP总量(元
海直辖市
969.7
28178.7
北京
直辖市
北京
810,0
25669,1
3|深圳|计划单列市
广东
806.3
19492.6
4东莞地媛市
广东
6252
6827
5|苏州|地级市
江苏
386,5
15475,1
佛山地级市
广东
346.1
8630.0
7武汉省会城市
湖北
242.8
11912,6
,
行2
截取自福布斯中文网)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卷第2页(共8页)】
P9399A
材料
一线快递从业人员流失率高,供不应求。记者了解到,临近年关确实有很多快递员提前离
职回家,给快递派送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离年关越近,将会离职的快递员也会越多,有可
能会导致网购的年货送达没有以前那么顺畅。
解决快递员流失问题,企业仅靠春节、“双十一”等特殊节点“临时抱佛脚”提高员工待逗,恐
怕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其实,快递员们的要求很简单: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金、必要的社会保摩
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畅的职业上升通道,让他们能够快乐工作
无论如何,快递企业要免受“用工荒”的病痛折磨,升级服务的同时完善行业用工制度、善待
线快递职工是企业必答之题。
(摘编自2018年2月13日《劳动报》)
材料四:
春节到来,北京街头的人流车流日益稀少,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返乡。公交不挤了,道路
不堵了,可不少人还没来得及享受“空城”带来的惬意,就不得不面临饭馆、商铺歇业、快递大幅
停摆”等诸多不便。“空城”,让人欢喜也让人忧,而这矛盾背后则反映出了城市迅速膨胀后面
临的发展因境。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的根本原因
是,外来人口没能够真正融入大城市,他们的“根”还在千里之外的家乡。
基本公共服务未实现均等化,是阻碍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主因。”苏海南强调,很多人还面
临住房压力、看病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一线城市春节期间的“空
城”现象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大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测算并设定一个人口红线,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将资源合理配
置到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让人们在二、三线城市或者农村就能找到用武之地,这才是解决问
題的根本出路。”苏海南说
(摘编自2016年2月7日新华网《北京春节遇“空城”烦恼?劳动力候鸟式迁徙待破解》)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发现,开放度高的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大,这样的城市有活力,
经济发展也好
B.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外来人口数量多的城市,GDP总量排名也会更高。
C快递员春节返乡是过年时快递派送不顺畅的重要原因,大幅增加假期加班工资不能从
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D苏海南认为,要解决中国一线城市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所带来的问题需要创造条件
让外来人口融入城市
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市的外来人口虽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也加重了城市的压力所以对于外来人口已
经很多的大城市来说现在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B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外来人口的增加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城市
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城市级别对经济发展也有影响。
C要解决城市迅速膨胀后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国家可以将资源合理配置在二、三线城市乃
至农村,并为大中城市设定人口红线。
D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大量离开北京,既给北京本地居民带来了一些平时没有的方
便,也给他们带来了烦恼。
6.一线城市要留住外来人口减少“空城”的烦恼,应该怎样做?请综合所给材料的内容概述
(6分)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卷第3页(共8页)】
P9399A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蒯金匠
杨海林
清康熙年间,县令董其在关帝庙内建演戏楼,特书“摹古绘今”四宇,命砖雕艺人季洪阴刻入
对填以花青,嵌于照壁
董氏每宇起笔皆作“渴笔”,显得虚灵秀峭,运笔则侧锋直行,宛如折带屈铁。通幅清隽流
丽,道劲有力,非常人所能及
为表对关帝虔诚,董其有将此四宇贴金的想法。可能做成事儿,但货用不从财政上支出,这
才是做宫儿的能耐,
董其脑筋一转,主意就来了:他腾出戏楼临街的一间作为门面,想租的人,不但要付租金,还
得先把那四个字贴上金
安东城不乏殷实的生意人,要贴金,肯定是有人花得起的
主要是大家把董其的意图想复杂了一一堂堂一个大老爷,恐怕不是让你多花几两银子吧?
蒯金匠本来是个在街头支摊的主儿,现在听人这么一说,他的心痒痒了。
他来找董其。
老蒯,本来我想把这个事弄得好玩一点儿,你来了,那就不好玩了一一那么大的几个字,要
全贴上金,至少得一二两金子吧?你砸锅卖铁,能凑得齐?
蒯金匠就自我解嘲地笑,我就一个混日月的手艺人,身上有个一两钱金,足够用了。
那你怎么贴?
贴字的金不都是箔吗—一箔不都是金碾的吗?
县太爷的一口热茶差点喷出来:好妤好,老蒯有本事,一两钱金子,你能碾多大?
耳屎大的一点金,老蒯拿个锤子不紧不慢地碾了一上午,呀,竟成了大匾大的三片。
手艺了得
在关帝庙前讨得一个门面,生意自然是好得不得了。
虽然打箔的手艺好,但老蒯几乎不给人打箔。一般他只接化金的生意:客人拿来一副耳环
嫌不好看,要化了,重新打一枚戒指一一这个活,老蒯接
接到这种活,老蒯会把客人的耳环放到一块操作板上,躬身先到关帝庙烧一炷香。
操作板是硬木的,可能是为了好玩,老蒯在中间嵌了耳屎大的一坨金。
黄亮亮的,晃眼。
客人就在心里“嘁”一声,这个老蒯,攒了一辈子就攒这么一点家当
但这个念头客人仅仅是一闪,他就看到老蒯拿出一支喷枪。喷枪里喷出一根火线,瞬间就
能将操作板上的金熔化掉。
操作板是木头的,不会被烧煳?
往往客人这样想的时候,他要的戒指巳经出现在老蒯的手上了。
老蒯在戥子上称了重,客人伸过头一瞧,跟在家里秤的一模一样
客人竖起大拇指:老蒯这人,做生意地道
实际上呢,老蒯的手法快得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在化金的过程中(当然是在客人的眼皮底
下),他先是熔了客人的真金,再熔了自己嵌在操作板上的假金,又让金汁局部冷却,留下耳屎大
的一坨重新凝固到案板上。
不知不觉,便偷梁换柱了。
安东府衔离关帝庙不远,所以县太爷的生意老蒯也做得到:县太爷喜欢金巴结他的人自然
会以金相送
县太爷一面和送礼的人擊谈,一面命娘子匆匆忙忙地跑了来,请老蒯化金。
化摔以后做什么呢?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卷第4页(共8页)】
还是做原来的东西。
还做原来的东西?通我呢吧?
有时候老蒯会自己将重做成的金子送到县衙。
好东西呀!”县太爷把热乎乎的金器拿在手里抚摸,“我的喜欢和你们不一样,我就喜欢金
器刚从操作台上拿下来时的那屐热乎勤,
会儿,金器冷了,县太爷刚才的热乎劲也没了一一他退还了金器
咋还有这样的怪癖?送礼的客人大惑不解。
这样的怪癖,有意思。老蒯笑了笑。
董其做了三年安东知县,老蒯靠金匠的手艺攒了不少钱,买了房,娶了妻算上是小康之
家了。
即将离任的时候,董其来到了老蒯的作坊:“这几年你没少赚吧
我的东西呢?”
老蒯弯腰先啐了一口痰,这才朝董其拱拱手:“您的东西一点不少,都攒着呢。
看到那一枚枚耳屎大的碎金,董其眯起眼睛拿在手里抚摸:“好东西呀,只可惜还是太少
再做几年知县就好了。
大人您想要多少?
“至少三十两吧。安东地势低洼,而老城墙多处倾颓,春夏屡遭古淮河水患一一三十两,该
能修好了吧。”
想起水漫安东时董其带人戽水的好笑场面,总是咳嗽的老蒯忍住了快到嘴边的一口痰:“放
心吧,不够的部分我来出
你?董其睁大了眼睛,“那么大的事,你老蒯掺和就不好玩了—一三十两黄金,把你老蒯当
个猪卖了也远远不够呀。”
喊——”老蒯晃了晃手中的锤,“我会碾金,一碾,金就多了一一不仅仅是面积变多,重量也
会变多。
(选自《小说月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画线句子详细介绍了蒯金匠熔金过程,体现了蒯金匠技法之娴熟、手段之老道,
充分说明了蒯金匠竟然在客人的眼皮底下以假乱真行为的贪婪和卑劣。
B.小说淡化了矛盾冲突,以散文特写式的笔触描绘了县令与蒯金匠、蒯金匠与客户交谈的
些场景,表面上看起来很随意,实际上以小见大展示了主人公的形象
C.小说中县令说,“你来了,那就不好玩了”及“那么大的事,你老蒯掺和就不好玩了”,语言
诙谐,强调了县令想通过巧妙手法获得金子,不想让老蒯掺和其中。
D.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匠心独运,先抑后扬。先叙述了县令索金和蒯金匠熔金过程中的偷
梁换柱等不良行为,结尾情节出人意料,赞美了二人美好形象
8.县太爷董其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将别人送的金子还做成原来的东西,喜欢金器刚从操作台
上拿下来时的那股热乎劲。过后又退还了金器。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6分
9.为什么说蒯金匠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谐之,豫章南昌人也。祖廉之,治书侍御史。父翼之,州辟不就。谐之初辟州从事主簿
临贺王国常侍抚军行参军,晋熙王安西中兵参军,南梁郡太守。以器局见称。從鄙陵王南中郎
中兵,领汝南太守,不拜。除左军将军,不拜。
世祖顿盆城,使谐之守寻阳城,及为江州,复以谐之为别驾,委以事任。文惠太子镇襄阳
祖以谐之心腹,出为北中郎征虏司马,爵关内侯。在镇毗赞,甚有心力。建元二年,还为骁骑将
军,转黄门郎,领羽林监永明元年,转守卫尉。明年,加给事中。三年,迁散骑常待,太子右率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卷第5页(共8页】
P9399A
谐之风形瑰润,善自居处,兼以旧恩见遇,朝士多
与交游,六年,玨都官尚书,上欲迁谐
尝从容谓谐之曰:“江州有几侍中邪?”谢之答曰:“近世唯有程道患一人而已。”上曰,“当令有
二。”后以语尚书令王俭,俭意更异,乃以为太子中庶子,领左卫率
谐之兄谟之亡,谐之上表曰:“臣私门罪衅,早备茶苦。兄单忌人共相抚狗鹰孩抱疾得及成
人长兄臣谐之复景殒没占今亡第二兄臣谟之份戚家庭,得蒙训长,情极荫何田一卫每见弃放
吉凶分违,不获临奉,乞解所职。”诏不许。
八年,上遣谐之率禁兵讨巴东王子响于江陵,兼长史行事。为子响所败,有司奏免官权行
军事如故。复为卫尉,领中庶子。谐之有识计,每朝廷官缺及应迁代,密量上所用人,皆如其言,
虞悰以茈称服之。十年,转度支尚书。明年,卒,年五十一。赠右将军、豫州刺史。谥曰肃,
(节选自《南齐书·胡谐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之复早殒没
B.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
C.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
D.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指君主召见并授予其官职,它与文中的“徙”出”“加”“赠”意思相同
B.永明元年,属于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还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等
C禁兵,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于帝王且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任务的军队。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如诸葛亮《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谐之亲情观念很重。胡谐之兄弟之间情感深厚,他的哥哥胡漠之去世之后,他向皇帝
上表,提出辞职,得到皇帝准许
B胡谐之不接受任命。他曾被任命为邵陵王南中郎中兵、汝南太守,又被任命为左军将
军,他都没有接受任命
C胡谐之受世祖器重。世祖担任江州刺史时用他作别驾,还把职任上的事委托给他;文惠
太子镇守襄阳时,世祖把胡谐之当心腹看待
D.胡谐之很有见地。每当朝廷官员缺额应提拔或替代时,他就会暗中预测皇上想要任用
的人,结果都像他所说的那样,虞悰很佩服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兼以旧恩见遇,朝士多与交游。
(2)为子响所败,有司奏免官,权行军事如故。
(二)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长安晚秋/秋望/秋夕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0该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
②南冠楚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紫者谁也?有
司对日: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卷第6页(共8页)】
P9399A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首联总揽长安全。在一↑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全坡的宫阙都在脚下浮动。
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H.颔联“"戎星儿点"是目见,“长箔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态,“人倚楼”取静势。景物
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
C.饿联前句是是以“静”写梨。篱畔静闭雅的紫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
然而起U隐三径之心
1.颈联后句是写水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湖面愁容。以人拟物,使人不禁会生
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无限伤感
15,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尾联所表达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说将直木烤成符合圆规的曲度
,也不能够再使其恢复原状的原因
是“‘”,告诫我们学习能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2)《师说》中,韩愈认为“
”是童子之师的任务,而“
”是古时学者之师的
任务。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狼狈不堪的句子
是“元嘉草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
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文化交流使不同地区剪纸风格
以陕西剪纸为例:关中地区
文化、经济相对发达,剪纸受到绘画的影澎响,洋溢着浓鄘的文化气息;关中北部地区由于交通相
对闭塞,剪坻更多呈现朴实、凝练的风格。自由随性的剪纸与民众生活紧密贴近,各地剪纸呈现
出
的局面,成为一张张生动的“地城文化名片”。伴随信息沟通的日益顺畅便捷,各地
剪坻在元素上
,既拓展了不同地域的剪纸样式,也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此
外机器生产的应用促成了剪纸更大范国的传播。这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手工剪纸若
,抑或官目求变,必然失去其优势与传统。();拓展是趋势,但不应失去方向。现如今的
剪坻中存在用色单一、构图机械化、风格单调、设计感过重,导致许多地方的剪纸开始“变味儿
的出现。绘画化、模式化倾向在剪纸创作中也普遍存在,在这个乡土变成“乡愁”的时代,剪纸更
应谴追求朴素的“乡土味儿”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部分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大相径庭·百花齐放扬长避短固步自封
B.千差万别
百花齐放
取长补短
愚守成规
C.千差万别彩纷呈取长补短墨守成规
D大相径庭异彩纷呈扬长避短固步自封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是财富,不应是包袱
B.传统是财富但不应成为包袱
C.传统不是包袱,是支持开拓的财富
D.传统不是包袱而应该是财富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其中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现如今的剪纸中存在用色单一、构图机械化、风格单调、设计感过重,导致许多地方的剪
纸开始“变味儿
B现如今的剪纸中存在用色单一构图机械化风格单调设计感过重,导致许多地方的剪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卷第7页(共8页)】
P9399A
纸开婚出现“变味儿”的现象。
C现如今的剪纸用色单一、构图机械化、风格单调、设计感过重,导致许多地方的剪纸开始
“变睐儿”。
D.现如今的剪纸用色单一、构图机械化、风格单调、设计感过重,导致许多地方的剪纸开始
变味儿”的出现。
20.请根据图画,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除异味(智他高)
区化
近几年,一些地方雾霾频发,越来越多的家庭①,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但是,②
也随之而来,做家用电器的、健康产品的纷纷开始卖空气净化器,有的企业甚至直接贴牌销售,有
的商家浑水攘鱼,③。为保护消貲者的合法杈益,明晰产品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已成当务
之急。
21.仿照下面给定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人与自然密
切关系的主题。(6分)
没有大地,人宛若漂浮的灰尘,无以依附,更无以存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色基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
柏坡精神都是红色基因的精髓,是激励人们拼博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平建设时期形成
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红色基因得以传
承的体现。改革开放四十年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正是因为从红色基因中汲取
了无穷的力量。今天让我们铭记先烈,在缅怀中传承,在开拓中弘扬,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
代代相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卷第8页(共8页)】
P9399A
书
!
!"#$%&&'()
"
!"#$%&'
!
#
!
*
#
+
"
*
$%
#$%$$&
()*
"'!(
!
"'!$
+,-./+0012%
!
34!"
$%&'
"
56789:;
!)&
#
,-./012345678-9:3
&$
")*
#'
;<
(
=
)
>1?@1ABCDEFGHI
&$
%)+
#
JKLM
)
61ANOP3QRSQR
&$
,)-
#
TUV@
&$
.)*
#
WXYT
'
Z[\]^
**
_`"abcde
(&$
/)
"
fghi!jklm
)
noIkBC
)
hpjkqrst
&
#
uvhwxyz{+9:|}~
)
???
bc3????
)
??????[\
#
??
'
???p??
()
?
'
fg
(
?
'
uv
(
?
'
8?
(
?????
)
??
%
?
&
Z?@?]
&$
0)&
#'
T???¤??§¨?b3????^??°±73??
)
??r???b{·???
(
??=?
)
?
?W?
)
?¤???^???
)
6J7????????
)
67???-????¤
)
??T?¤?±7??
???
&$
()
"
??3????T??????h¤×
)
??¤??T??????
)
S6????àá????¤×
)
67??-???
&
???"????????èéê?ìí??
)
"?7?
+
òó??3??
&
#
?èé
ê???×÷?bù3¤×~ú
)
?????3ü?
)
67????èéê??!"#??¤?$%&'3
()
)
7?W*+,-.?¤?h¤×-?/?¤?01?23-?}???45
?6
%
?
$
$)
?¤?6·T3?b{J7
,
"
·T3786?¤?
)
W9VZ:;<6=*?¤?3
)
*??
)
?h>?@
HI
-
#
·T?hAB?¤?3CDrE??
)
FG??¤?HIJ¤
+
?¤?EK??$%&'
+
?¤?1
?23-?}CD
-
$
?¤?6·ThL???3@?
)
=*?"aMNOP
)
1?23-?3¤?
)
·T?
8?h6Q??"????3
?6
"
?
$
!')+
#
?W7?
,
RSTb
)
+;UV
)
WXYZ
)
?/?b
&
[R\]?
)
^_`D
&$
!!)&
#'
a?WX3
.
b
/.
2
/.
c
/.
d
/
?e;f
(
=?
&
g
)
hijk,
-
SWX3
'
b
(
6hl,
-'
2
(
62m
no
-'
c
(
6hcki,
-'
d
(
hpqrs7?t3kj/?uvcw
&$
!")&
#
rsDExy
&$
!%)
#
!
$
czJ7?rzE{|?S}~l
)
?^X3kjZ?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kjz????k
)
?q?D,:??-"?
'
7
**
?
('
?
('
?C
(
?
!
?
)
??
"
?
$
!,)+
#'
^b??
(
=
)
?6
'
^??b
(&$
!.)
?(X
'
????
()
I????D
)
??C?????à?e
-#
%
?
$
f-
)
????3
'
s
(
?
)
?]^?2
?b??¤??§[??¨???à????
%
?
$#
Z????]
$
!/)
#
!
$
?E?°
!
±?§0
#
"
$
i??S????.
!
?^A?ng?0
#
%
$
w·§?
!
???r??
!0)-
#'
Z;??
(
?
'
????
()'
Z;??
(
h36????;???????Z
)
hD?????
)
??
+
?
U?§?f
&'
????
(
?????
)
??Z
&'
????
(
?l???
)
????
&
#$?
'
????
(
?
??
'
?x
(
??L^
)
J???
'
×???
(&
#T?
)
???l???f???t3|?
)
J??
'
à[á
?
(&'
????
(
?
'
C?¤w
(
'
Jè?é
)
?êG???ì
(
3?e
&
í
'
????
(
?L¨???
?{"òóD
)
???G
-'
C?¤w
(
?L¨?êGà
&
??3@?6
'
?÷
()
I
'
????
(
????
&$
!()-
#
??ùú??3?×
)
)?vqx
)
ùú??Ea?ú
)
T????×6ü???
)
??T
'
?!r??f
?"3?÷?#
)
07$?%??&~3!'()
&(
ùú??"?T
'
!r6*P
)
í??+,?.
(
@?
!
!"#$%&&'()
"
!"#$%&'
!
#
"
!
*
#
+
"
*
$%
#$%$$&
'
?!r??f?"3?÷?#
()
]?-?ùú3?×?6?.!'3/8
)
@?
'
7$?%??&~3!
'()
()
f-
)
-?3?×?#??
'
!r6*P
)
í??+,?.
(
;0
)
1?`
)
234
&
C?
-
&$
!$)*
#
&-
?
*+
;?
)
&-
??
'
X5¨
(
?Ta?
)
2x?
'
5¨
()
??67E?a893:?X??
'
3/
8
()
í
&-
?;XüDE
)
J???
&-
?;
&
*+
?;3??¨
+
;????
'
32x
(
Ta?
)
?Ta?
¨????#=>
&
C?
*
&$
"')
"
?@?sAB~?
!#
C+
F?G!}/8
#
?
'
sAB~?\H??
(
}
)
?e;I?]
$
!$
J
KLM.
#
?
'
NOLM.3?)
(
}
)
?e;I?]
$#
??
"
?
$
"!)
?P
,
DE?Q
)
bRSTU3?V
)
¨^WX
)
Y¨^?5
&
DEZs
)
bRS[+3\V
)
¨^]^
)
Y¨
^_?
??
%
?
$
"")
0
*Hh`
1
ab??c?
)
]?^?d??0?
,
¤0¤?
+
efgh
+
i?j?
+
Akdlmn
+
op;
A}
&
$<3%="89>?
"@"$%A"
#
!"#
!
$%&'()
"
*+,!-#
!
./01234
"
*,5!6#
!
78.9:*;<*=>/
"
!"#?@ABC7DEFG
!
HIJKL2
!
MNOPN
!
QRJSTUVPN
!
'WXYZ
"
[\]^_`
A)ab
"
cdeJ'UfUV
!
gh'YZ
!
ijkl/m
"
n9oNpN
!
ijkl/m
"
q+rstuv
!
w!"#Zxyu
!
z{q+|}7~4v
!
/?!"#C??
!
???E???
*
"
??Y??Z?yv
!
q+?!"#????z
!
?*?/?UfB???
!
?????
"
??0???
?
!
?j??
"
¤??§
!
¨?/??pN
!
???f
!
g?°±
"
???§
!
?Z??
"
??§
!
·?EU
"
?
??§
!
???L2
!
Y???
"
!"#?_??????
!
??|)
!
·??|???j???`A?z
!
?[?U?;????*??
??
"
???§
!
??;×1
"
??????!"#
!
.?D???!"#à
#$
.?}7áE?)Uj??2
U?
%&
!"#??à
#$
?èéjêb???)
"&
??à
#$
ì??
'
2U
(
jí?
"&
????à?×1?J?
ò
!
J??ó?$??/<
!
÷$>/?!"#?Y?Uù?
!
go??
"
!"#?úú!?#ü?
!
!"#???b
#$
!"??#$
!
%>?l?&'
"
()??)
!
á?*+,
-M.
!
D/0v??L12
!
?=?34?5)
"
?ú!6#
!
%%7q
!
!89?7q??ú!?#?:
U;<=>
!
?@?ú?AB4?5)
!
C?D>El{F??GH?I
"
JK?{LMNO
!
PQ!R,-
ST
!
=K5H2U
!
VWXn!?;<
"&
YZ=[
"
??\§
!
??w!"#?g]V{}e^_`aJ?b
!
c44OE
"
A?bde
!'
!"#
(
Aj?;
???fgh;
!
ijNE"
????
!
gUù?
"
!"#
'
?÷mn;o
(
?j??
!
p??
q;?rs[tì?uvjv
!
*wUxyz{??|/??)
!
?E*?à?CI
!
}~???*
"
??
?§
!
!"#?_?×1
"
????§?q
!
?§????
"
???pN
)
%7~4
"
??|?
"""""""""""""""""""""""""""""""""""""""""
"
"
""""""""""""""""""""""""""""""""""""""""""
"
#
##
#
"
!!
!"#$%&'()
!
*+,-./01
"
1
22
345
%
!/%)6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