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4.3遗传密码的破译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4.3遗传密码的破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7-01 15:2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考点同步解读
遗传密码的破译,就等于编著了一本生命科学的辞典。而这本辞典适应于从细菌到人类的一切生物。这些生物都是按照这本辞典查阅和翻译着自己的蛋白质,又按照这本辞典营造和传递着生命。这一发现是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是20世纪生命科学中最令人激动的巨大成就之一,也是后来蓬勃兴起的基因工程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得以实现的基础。遗传密码的破译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的表达”的一节内容,在教材中本来属于选学内容,但考虑到该内容蕴涵有丰富的科学史探究素材,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能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味科学的本质,激发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者合一的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聚焦
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具体过程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对遗传密码的特点、作用有了清楚的认识,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遗传密码的发现创造了条件。
高三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较活跃。通过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理解程度,将影响其对于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的设计的理解。因此学习科学家的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细化各步骤的问题,适时引导和启发思考,加强对破译过程的理解与掌握。
一、知识结构
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遗传密码的破译 克里克的实验证据
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解决方法]
利用“英尔斯密码”,英文句子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密码,分析尼伦伯格和马太实验的设计思路,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解决方法]
结合教材中蛋白质体外合成的实验示意图,提出相关问题,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六、教具准备
课件。
七、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1944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就在他的《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最早提出了遗传密码的设想。他猜想染色体中的有机单体严格.精确地排列,构成了遗传密码。遗传密码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这个大胆的猜想,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投身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去破译遗传密码。
[问题探讨]展示教材P73莫尔斯密码表及相关问题,学生回答:译成英文为:Where are genes located. 用莫尔斯密码回答为—··/—·/·基因位于DNA上。
自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以后,科学家就围绕遗传密码的破译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对破译密码首先提出了挑战。他设想:若一种碱基与一个氨基酸对应的话,那么只可能产生4种氨基酸,而已知天然的氨基酸有20种,因此不可由一个碱基编码一种氨基酸;若2个碱基编码一种氨基酸的话,4种碱基共有42=16种,也不足以编码20种氨基酸;因此他认为3个碱基,编码一种氨基酸。伽莫夫用数学的排列组合的方法在理论上作出推测的,后来的实验证实这一推测是完全正确的。
接下来,人们不禁又要问在三联体中的每个碱基作为信息只读一次还是重复阅读呢?以重叠和非重叠方式阅读DNA序列会有什么不同呢?呈现教材P74图片。
[思考与讨论]
1.学生回答:如密码子是非重叠的可能影响1个氨基酸,如是重叠的,可能影响3个氨基酸。
2.学生回答:插入1个A,非重叠将会影响后面所有的氨基酸。插入2个碱基,非重叠则影响后面所有的氨基酸。插入3个碱基,非重叠将会在原氨基酸序列中多一个氨基酸;插入1个A,重叠将会影响3个氨基酸,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1个氨基酸。插入2个碱基,重叠则影响4个氨基酸。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2个氨基酸。插入3个碱基,重叠则影响5个氨基酸,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3个氨基酸。
遗传密码真的是以3个碱基为一组吗?阅读方式究竟是重叠的还是非重叠的?必须拿出实验证据。
二、克里克的实验证据
学生阅读教材P74相关内容,结合有关句子中插入英语字母对语句产生的变化来理解,进行类比分析。克里克对遗传密码提出了4个特点:⑴3个碱基一组,编码一个氨基酸。⑵密码是不重叠的。⑶碱基的顺序是从固定起点解读的。⑷密码是简并的,即某个特定的氨基酸可以由几个碱基三联体来编码。
三、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
如何找出64种密码子到底对应哪种氨基酸呢?
呈现教材P75蛋白质体外合成的实验示意图,结合下列问题讲解:
1.尼伦伯格和马太的实验巧妙之处是什么?
2.为什么要除去细胞提取液中的DNA和RNA?
3.如果你是尼伦伯格或马太,你准备如何设计对照组的实验,确保你的重大发现得到同行的认可?
4.你能想到其他的密码如何破译吗?
在以后的六七年里,科学家沿着蛋白质体外合成的思路,不断地改进实验方法,破译了全部的密码子,并编制出了密码子表。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回顾了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四)作业布置
教材P76练习,P77自我检测
(五)板书设计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1944年薛定谔提出了遗传密码的设想
1954年伽莫夫用数学的方法,推断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遗传密码的破译1957年否定了遗传密码重叠阅读的可能性
1961年克里克实验证明了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1961年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1965年破译了全部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