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01 06:5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秦、韩、赵、魏、楚、燕、齐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万)。
(3)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鲁越卫中山洛邑晋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1234齐567楚秦燕赵魏韩一、战国七雄 东周秦国一国独大!战国七雄实力比较二、商鞅变法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目的?富国强兵;前356年;秦孝公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原因有哪些?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二、商鞅变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立(徙)木为信商鞅变法阻力重重——商鞅舌战守旧贵族二、商鞅变法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向前发展必须变革。2.经济: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3.军事:
奖励军功1.政治:
建立县制,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编定户籍,严明法度。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国富兵强加强中央集权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变法内容 作用 影响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对地主最有利对农民最有利提高军队战斗力最触犯贵族利益对后世影响最深远《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商鞅虽死,但因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二、商鞅变法启示:1.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社会才能进步;2.改革会遇到困难和阻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成功了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4)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5)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同阻碍变法的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阅读教材P34-35,思考下图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位于哪里?是哪一诸侯国修建的?谁主持修建的?它主要有什么作用?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三、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1、修建者:李冰(秦国)2、修建时期:战国时期6、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3、地点:岷江4、组成:渠首和灌溉网5、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都江堰由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的,这个工程采取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分为____、____,内江供____,外江供____。鱼嘴宝瓶口飞沙堰内江外江灌溉泄洪兴修水利变法运动兼并战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变秦完成统一军事政治经济结土地国有土地私有奴隶主、奴隶地主、农民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改变社会阶级改变奴隶社会社会性质改变合作探究:
春秋战国的大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修筑小结:社会变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战国七雄1、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边的是( )
A.秦 B.燕
C.楚 D.齐
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AD3、 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D4、 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并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A5、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建造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B6、农业是立国之本,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制农具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农业生产的大变革和中国的社会转型,我国牛耕、铁制农具的使用开始于 (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夏商时期
7、《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AC当堂诊学二、材料题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孝公”是哪国的国君?
商鞅秦国商鞅变法(2)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主要内容。内容: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制;奖励军功;鼓励耕织等。(3)孝公死后,“商君”最终被车裂,但他制定的新法却继续推行。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商君”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①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②变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持,措施得当,执行坚决;
③“商君”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等。①改革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关键(改革是强国之路)。
②适时的改革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
③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等。(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财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
(1)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
?
(3)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2)贵族反对,因为变法废除了贵族特权;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因为变法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权;平民拥护,因为变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3)A:成功的
B:经过变法,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变法目的已达到,所以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