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 化学 选修3 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化学 化学 选修3 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7-02 19:08:37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化合价是元素性质的一种体现。观察思考:为什么钠元素的常见价态为+1价,镁元素的为+2价,铝元素的为+3价?化合价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知识回顾思考第一电离能是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定量描述,那么原子得电子能力如何用定量去描述呢第一章第三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课时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学习目标(1)掌握主族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知道主族元素电负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 体会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本质联系。?自主学习反馈 电负性的定义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的大小。(电负性是相对值,没有单位)键合电子: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1、基本概念鲍林L.Pauling
1901-1994鲍林研究电负性的手搞 以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科学探究2. 下列左图是根据数据制作的第三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请用类似的方法制作ⅠA、ⅦA,第2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
①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大,表明其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②同一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呈现减小趋势,表明其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2、总结变化规律:增 大减小2、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原因?原因解释1、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原因:同周期从左至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递减,有效核电荷递增,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因而电负性只增加
2、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虽然核电荷数也增多,但电子层数增多引起原子半径增大比较明显,原子和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电负性值递减巩固练习1. 下列各组元素按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A. F N O B. O Cl F C. As P H D. Cl S AsD2. 下列哪个系列的排列顺序正好是电负性减小的顺序( )
A. K Na Li B. O Cl H C. As P H D. 三者都是B小组探究1.2组任务:已知两种元素X、Y,一种为金属元素,另一种为非金属元素,它们的电负性数值如下:X:0.8、Y:3.0,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哪一个为金属元素,哪一个为非金属元素?
3.4组任务 : 另有两种非金属元素,电负性数值如下:M:3.0、N:3.5,请比较它们的活泼性;另有两金属,它们的电负性数值如下:B:0.9、 C:1.2,请比较它们的活泼性?? 5.6组任务 :请从电负性角度解释H?2O中的氧为什么为负价、氢为正价?? 7.8组任务 :镁和铝是第三周期两种相邻的金属元素,其中镁的化合物氯化镁中是离子键,氯化铝中却是共价键,请从电负性的角度进行解释?? ①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金属性越强。3、电负性的意义:
③电负性相差越大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趋势越大,键的极性越大。②电负性相差很大(之差>1.7)的元素化合通常形成离子键;电负性相差不大(之差<1.7)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通常形成共价键;金 属:<1.8 类金属:≈1.8
非金属:>1.8④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金属性
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巩固练习1. 下列不是元素电负性的应用的是( ) A.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B.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C.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D.判断化合物的溶解度D 2. 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主要为( )
A.共价键 B.离子键B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元素的电负性相差大于1.7,它们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元素的电负性相差小于1.7,它们通常形成共价键。查阅下列元素的电负性数值,判断:①NaF②AlCl3 ③NO④MgO⑤BeCl2⑥CO2
共价化合物( )
离子化合物( )②③⑤⑥①④能力提升 我来当老师要求:脱离书本,总结这节课的收获(从知识上、学习方法上、小组合作)